查看原文
其他

交大科技之光!他们科研成果显著的秘诀是......

科技创新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上海交通大学不断提高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水平,重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上海市及学校重大奖励。今天,让我们走近“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科研成果奖一等奖”获奖项目和个人,认识交大智慧,感受科技之光!


上海交通大学科研成果奖一等奖获奖项目:

高效切削刀具设计、制备与应用

【所属学科群】

机械工程

【所获奖项】

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获奖人】

陈明教授团队

项目简介

针对高效切削刀具国产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构建了刀具形性协同设计技术体系;突破了刀具材料-结构-性能一体化协同制备关键技术,发明了形性可控的微纳复合金刚石涂层刀具制备新技术;提出了复杂型线高速钢刀具高效精密成形新方法;发明了重载高效切削超硬刀具刃口成形新技术。开发出金刚石涂层刀具、复杂型线高速钢刀具和超硬刀具等系列化产品,应用于整体薄壁结构件、难加工材料零件和复合材料叠层构件高效精密加工生产线。

成就与应用

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刚石涂层刀具生产线并在行业内推广;构建了高效切削复杂型线刀具制备技术链,为百万千瓦级汽轮机和重型燃机国产化提供大规格型线轮槽铣刀和组合拉刀;开发了满足工序复合和载荷有序分布的重载切削超硬刀具,应用于军用大型钛合金坯锭生产线;PCD螺纹铣刀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生产线。科研成果“高速切削技术”被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百项技术创新推进计划”,该计划重点聚焦当前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突出解决高端装备制造的关键共性技术。项目促进我国刀具行业科技进步作用显著;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保障了重大装备研制技术安全;降本增效作用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获奖感言

刀具虽小,学问很大,常常被比喻成机床的牙齿,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国刀具消耗全球第一,但高效刀具长期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重大装备研制国产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研究团队用“二十年磨一刀”的坚持,在高速切削和先进刀具设计、制备与应用等方面收获颇丰,成果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汽轮机和发动机等重大装备制造领域。高效切削刀具国产化对我国重大装备研制技术安全性起到保障作用,促进了高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科研成果奖一等奖获奖项目:

密码芯片系统的攻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所属学科群】

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空间安全

【所获奖项】

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获奖人】

谷大武教授团队

项目简介

密码芯片系统是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基础和支撑,项目立足自主研发与开放创新,突破了密码芯片攻防的系列关键技术。提出了密码芯片分析的先进模型、算法和实现方法,研制出领先的攻击检测平台,用于第三方检测机构并支持国内外主流芯片产品的安全测试,打破了国外垄断;设计了一系列芯片防护新方法,研制出7类核心芯片,实现了国产芯片在民生、工业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成就与应用

在分析技术方面,本项目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3G/4G USIM卡的重大安全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工具方面,研制了国内领先的旁路分析平台,支持对国密算法的安全分析。在防护技术方面,针对软硬件密码实现方式,提出了综合防护方案。研制的密码芯片首家通过了国际CC EAL4+的安全认证。

项目成果应用于国家商用密码检测中心、公安部计算机安全产品检测中心等国家检测机构和安全芯片设计企业,实现了对国内外主流密码芯片及智能卡产品的安全性测试和评估。研制的金融安全芯片和电网安全芯片已经成功替代国外进口,用于北京、上海、广东等20多个省市的惠民工程和工业项目,打破了国外厂商垄断,为智慧城市的实现提供了安全保障。

获奖感言

我非常喜欢我们计算机系的文化,对学术的崇尚、对科研的精益求精,对服务国家社会的不懈追求,得益于这种熏陶,自己在钟爱的专业方向上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并教会了学生做科研的思想方法,培养了怀疑、批判和创造的学术精神,还带出了一支思想品质过硬、学术功底扎实、有组织科研能力强、互相鼓励和欣赏、齐心聚力做成事的科研团队。我一直坚信,“进步缘于思考和行动,归于发现和创造,结于价值和快乐”,为了这个信念,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努力和坚守。

上海交通大学科研成果奖一等奖获奖项目:

预测控制的原理研究与系统设计

【所属学科群】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

【所获奖项】

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获奖人】

席裕庚教授团队

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于自动化技术领域应用基础研究。长期以来,在系统控制领域中,反馈控制与最优控制作为两种最成熟和最常用的控制方法,在系统存在不确定性时都难以满足优化控制的要求。在70年代出现的预测控制算法基础上,该项目自1984年开始探索不确定环境下把反馈与优化结合起来的系统控制问题,提出并发展了预测控制的原理和系统设计理论,建立了复杂系统预测控制的方法体系,引领了预测控制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为炼油、化工、机械、材料加工等广大工业领域的技术进步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撑。

成就与应用

该项目建立了复杂系统预测控制的理论方法体系,引领了我国预测控制的研究和应用。项目的主要科学发现包括:1)创造性地提出了预测控制三项基本原理:预测模型、滚动优化与反馈校正,为预测控制的理论研究与算法发展奠定了统一的理论框架;2)系统地给出不确定性系统的预测控制稳定性分析与鲁棒综合方法,利用滚动优化实现了非线性系统鲁棒控制优化设计;3)提出了基于纳什优化的分布式预测控制概念与框架,系统地发展了分布式系统预测控制的理论和设计方法,实现了网络信息模式下大系统的协调优化控制。

项目提出的系统性的自主创新学术思想,不但引领了我国预测控制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而且形成的预测控制应用模式和策略也被同行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获奖感言

很庆幸选择了预测控制作为研究的方向。预测控制融合了控制论的要素,体现了智慧的优化模式,对我们充满诱惑。

三十年的坚持,来源于面向未知的不断思考,领悟使过程变得快乐,实践使思维变得开阔。三十年的积累,凝聚着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荣誉属于大家,创新永在路上。

向所有支持过我们的机构和朋友说声感谢。

上海交通大学科研成果奖一等奖项目:

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技术与应用

【所属学科群】

信息技术

【所获奖项】

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获奖人】

郁文贤教授团队

项目简介

项目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上海市系列重大重点项目资助下,集中解决了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中的一系列产业发展瓶颈技术问题,包括城市环境下高稳定高精度定位、高精度室内定位、多模多频高性能导航芯片、高性能模组与终端、检测技术和北斗导航定位特色应用系统等,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大大提升了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国际国内产业技术竞争力和影响力。

成就与应用

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7 项,软件著权18 项,发表SCI/EI 收录论文63篇,其中IEEE Trans 等顶级刊物11 篇,参与制定国家和地方标准(含草案)11项。项目成果整体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在复杂场景高精度高可靠定位算法、多通道多模多频CMOS 射频芯片、高精度高可靠板卡/接收机设计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成果取得了广泛应用:基带多模导航芯片通装军用板卡采用率超过40%;北斗CMOS 射频芯片应用于重大国防工程与武器装备;国产高精度板卡市场占有率超过70%;北斗高精度精准农业系统和建筑变形监测系统实现规模应用。项目近三年新增销售额超32 亿,新增利润5.8 亿,支撑了上海区域导航产业以30%的增长率快速发展,推动和引领了我国北斗导航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发展。

获奖感言

“人生路必曲,仍须立我志。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当我仰望星空,常会想起我的导师“北斗之父”陈芳允先生的谆谆教导。我国卫星导航技术落后美国20年,GPS的垄断地位,严重危及国家安全。只有自主可控,才能保障国家利益,这是每个北斗人的切身体会。感谢我身后的交大北斗导航团队,是你们的梦想、情怀与坚持,让我能骄傲地站在这个领奖台上。

上海交通大学科研成果奖一等奖获奖者:

张文军

【所属学科群】

通信与信息系统

【所获奖项】

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获奖人】

张文军教授

项目简介

在中国数字电视领域,张文军自高清数字电视研发之始,他挑起的就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领军人”。从研究者、领军人到产业推动者,张文军这20多年的生命是与中国电视广播的“生命”融合在一起的。他一直专注于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和标准技术研究,为我国电视广播数字化进程的成功开启、首个地面数字电视强制性国标的确立及广泛应用、网络化时代广播与互联网协同传输机制的建立,做出了开拓性和持续性的贡献。

成就与应用

张文军教授在我国的电视广播数字化、产业化和网络化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包括:

从1995年开始,张文军教授受命领军数字电视科研“国家队”,主持研制成功我国首套高清电视数字编码传输系统,用于国庆50周年庆典高清现场转播,实现了我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

2000年开始,张文军教授在我国自主研制国家标准的过程中,解决了高速移动接收和时频域同构处理难题,丰富并发展了数字电视无线传输技术体制,使我国数字电视标准的性能全面超越国外同类标准。

2010年起,张文军教授抓住电视广播网络化的契机,率先提出了电视广播与互联网视频实现协同传输的系统架构,基于此架构的多项技术被在美国新一代数字电视广播标准(ATSC3.0)所采纳,首次打破了北美数字电视市场的标准专利壁垒。

获奖感言

从1993年回国到现在,我有幸参与了我国电视广播数字化、产业化和网络化的三个阶段,并能在这三个阶段做出一些贡献,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都是在学校和学院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团队一起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深表感谢。另外,我也非常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是我前进的重要动力和保障。总之,我将一如既往、砥砺奋进,为中国电视强国梦不懈努力。

上海交通大学科研成果奖一等奖获奖项目:

DNA硫修饰的发现及其生理意义

【所属学科群】

生命科学

【所获奖项】

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获奖人

邓子新院士团队

项目简介

邓子新带领团队首次在作为生命中枢的DNA骨架上发现了一种新的DNA硫修饰及相匹配的两套新的细胞防卫机制,并阐明DNA硫修饰是DNA抗氧化作用的一种新机制,对DNA新结构及其生理意义研究做出原创性贡献,打开了一个新的学科领域,丰富了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得到国际上广泛认可。

成就与应用

DNA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由五种元素(C,H,O,N,P)构成,是生命科学最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之一。与DNA研究有关的重大成果中,甲基化修饰在基因表达等方面具有里程碑的贡献。DNA大分子上的硫修饰则是我国科学家开创的一个新学科领域。DNA大分子的硫修饰,是DNA甲基化修饰系统之外的又一新发现。已知,人工合成的硫代磷酸寡聚核苷可做为癌症基因表达和HIV等病毒复制的抑制剂,天然硫代磷酸将有潜力在药物研发、减化生产及成本等生物技术领域发挥作用,也将在理论上为DNA损伤的作用机理等提供新的研究生长点。

获奖感言

没有任何东西是无懈可击的,要睁大眼睛去找没研究到位的东西,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一切,包括书本,不要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发现的灵感在于不寻常地关注异常,创新的真啼就是不唯理地追求真理;

互动交往的团队文化是现代科学的客观要求,利于创新;

科研兴趣、吃苦耐劳、执著追求和开放合作的精神,尤其是创新的激情是成功科学家的基本要素。


上海交通大学科研成果奖一等奖获奖者:

陈赛娟

【所属学科群】

临床医学学科群

【所获奖项】

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获奖人】

陈赛娟院士

获奖人简介

陈赛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内科医师学院院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主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白血病发病机理与治疗研究。她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包括Science、Nature Genetics、Development Cell、Nature Commun.、Blood 和PNAS在内的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300多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特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10余项。

成就与应用

陈赛娟教授近二十余年来主要从事血液恶性疾病发病机制和新型靶向治疗研究,她在国际上有多项重大发现,率先发现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DNA甲基转移酶(DNMT3A)基因突变是该类白血病的始动因素;发现RNA解旋酶DDX3X基因突变是天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NKTCL)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独特分子标志;系统阐明慢粒白血病和M2b白血病的多步骤发病原理;应用系统生物学研究思路,开展了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代谢组学研究;揭示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砷剂作用的直接靶点,阐明砷剂“以毒攻毒”的分子机制,奠定了APL协同靶向治疗的分子基础。她注意基础与临床医学的结合,领导了APL的靶向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使APL 实现了从高死亡率向高治愈率的转变。同时,她将这一成功思路进一步拓展至其他类型的白血病。她的研究对我国血液学科发展具重要的推动作用,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

获奖感言

科学的本质是不懈求知、求真和捍卫真理,要保障知识的真实可靠,就必须诚实守信。

上海交通大学科研成果奖一等奖获奖项目:

内分泌肿瘤发病机制新发现与临床诊治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所属学科群】

内分泌病学及代谢病学

【所获奖项】

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获奖人】

王卫庆教授团队

项目简介

内分泌肿瘤病种繁多,累及全身,具激素紊乱与肿瘤危害双重威胁,致残致死率高。本项目系统建立34项诊断新技术,实现内分泌肿瘤精准诊断;发现9种致病新基因与分子标记物,实现内分泌肿瘤精准医疗;创建治疗新方法,制定专家共识并改写国际指南,其中便携式GnRH脉冲泵获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在北京协和、解放军总院等全国35家医院推广。

成就与应用

本项目共发表Science,JAMA等SCI论文150篇,总影响因子728.2分,引用1705次。单篇最高他引478次,获2014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5次被专文述评。获国家专利授权11项,转化1项。主编专著3部。主持制定专家共识4项和国家卫计委临床路径10项。相关研究成果曾多次以大会专题/口头或墙报的形式在国内外权威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并通过培养研究生、举办继续教育学习班等形式向全国30余家单位推广应用,证明了其价值,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学科连续七届复旦版《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内分泌代谢病专科排名第一。

获奖感言

不管做什么事情、在哪个行业,总是要尽量做精、做专、做深,真正做到“认真、用心”,尤其是做医生。

全方位展示学校科学研究取得的成绩,

激励交大人凝心聚力,

在各个领域研究探索,勇于创新,

产生更多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厉害了,交大人!


来源:教师工作部

责任编辑:金雪 祁洁


1、喜报!交大2名“青椒”在全国比赛中斩获历史佳绩!

2、交大人:这一敬,你我命运相交!

3、@SJTUer,请打开朋友圈,交“暑假作业”了!

4、亲笔贺信|历史性时刻,李政道研究所实验楼建设启动!

5、又燃又酷!无人机“牛到上天”, 顶尖“飞手”交大竞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