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新生第一课,姜斯宪书记:思源致远,砥砺前行
9月9日晚,上海交大2018级新生在闵行校区霍英东体育中心迎来了“开学第一课”,上海交大党委书记姜斯宪以“思源致远·砥砺前行”为主题,与同学们溯源交大历史、概览今日交大,并深情寄语这群即将开启人生新篇章的“新交大人”。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伟明主持第一课;徐汇校区、黄浦校区设立分会场。
上海交大历来重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塑造,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每年开学由学校党委书记为新生讲授“第一课”,到2018年,“新生入学第一课”已坚持了十三年,成为交大的一项传统。在授课中,姜斯宪书记从“历史概览”“今日交大”“寄语新交大人”三个方面,和同学们进行了交流。
历史概览
上海交大122年的风雨历程可概括为四个关键词:“源远流长,英才辈出,贡献卓著,底蕴深厚”。
01
源远流长
我们的母校诞生于甲午战败的硝烟和觉醒之中。近代著名实业家清廷重臣盛宣怀,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之宏愿,上书奏请,于1896年在徐家汇创办了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成为我国最早创办的新式大学之一。
这是创始人盛宣怀和他的奏折(上面有光绪皇帝的御批)、还有当时的校门及师生合影。
这是现存的两份学生课业档案,分别是南洋公学特班学生黄炎培的读书日记和李叔同的课业论文,上面还有他们的老师、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批语。
20世纪初,国学大师唐文治出任校长,首开中国高等教育史上铁路、电机、航海、管理等学科之先河,积极推进南洋公学向知名工科大学转型。
唐校长有一段名言:“须知吾人欲成学问,当为第一等学问;欲成事业,当为第一等事业;欲成人才,当为第一等人才;而欲成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必先砥砺第一等品行”。希望同学们仔细品味、认真体会。
1921年,时任交通总长叶恭绰,将交通部所属四所学校合组,定名为“交通大学”,并亲任校长。
到上世纪30年代,交通大学已成为国内最负盛名的大学,被誉为“东方MIT”。“北有清华、南有交大”,反映了我校当时在中国高校中的崇高地位。
交大当时的入学考试系单独命题,难度颇高。仅举两例,一是有一年入学考试的作文题目是“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没有标点符号,不知各位会断句否?它实际的断句处应为:“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意思:仁以立身,义以行事。二是某年英文考试的题目之一是翻译陶渊明名作《桃花源记》的首节。同学们若有兴趣,不妨抽空做做看。
全面抗战时期,交大被迫迁往重庆九龙坡以及上海法国租界区的震旦大学(医学院前身)两地艰难办学,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2年前后的院系调整中,交大大批优势学科整建制地调整给了十余所兄弟院校,开枝散叶,惠泽八方。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交大人执行中央指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一分为二,两地办学。并于1959年,正式分设为两所全国重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
我们有理由自豪地说交通大学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改革开放之后,交大人敢为人先,锐意进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再次腾飞!
1978年,中美建交尚在酝酿,交大即首派教授代表团,由校党委书记邓旭初带队,对美国进行了历时47天的访问,打开了我校以及中国高等教育界与美国大学界交流合作的大门。
1981年,交大率先接受来自海外的巨额捐赠,建造了位于徐汇校区的包兆龙图书馆,以及后来闵行校区的包玉刚图书馆。
80年代中期,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建设新校区,也就是今天这座美丽的闵行校园。
90年代中期以来,首批列入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和985学校行列。
2005年,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合并,交大成为全国拥有高水平附属医院最多的综合性大学!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说,上海交大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的马前卒,创新发展的探路者!
02
英才辈出
建校一百多年来,交大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各类人才30多万,造就了一大批治国英才、科学大师、实业巨子和文化精英,可谓桃李满天下,栋梁柱神州。
治国英才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是母校最著名的校友,1947年毕业于电机系。江学长对母校感情十分深厚,一直以来都热忱关怀、大力支持母校的发展。
1996年百年校庆前夕,江总书记为母校题词,“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2006年110周年校庆时,再次亲临母校,并欣然题词“思源致远”;前年120周年校庆,他又专门发来贺信,鼓励全校师生以交通之名立浩然天地,以创新之魂为兴国之本。
交大还培养两任中宣部长:陆定一、丁关根,以及上海市原市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1954年上海入学,后随学校西迁,西安交大毕业后留校)、严隽琪和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等。
科学大师
交大校友中,涌现出一大批科学大师。
中国“导弹之父”和“人民科学家”的钱学森,是我校1934届机械系校友。建于我校徐汇校区的钱学森图书馆生动展出了钱学长光辉的一生,我强烈建议同学们尽早前往参观学习。
2001年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院士、2008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徐光宪院士、2010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都是交大校友。
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是我校1940届数学系校友。吴文俊学长曾说过,“我的数学底子是在交大打好的”、“交大朴实严谨的良好作风使我受益良多”。
“稀土之父”徐光宪院士是我校1944届化学系校友。他回忆说:“我在交大做过498道物理化学习题,做了这些习题,我物理化学就读通了,过关了。”
在1999年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交大校友就有6位。
实业巨子
交大毕业生中也涌现出一大批实业英才:
曾驰名全球的“王安电脑”公司,就是我校电机系1940届校友王安创办的。
中国船舶总公司连续四任掌门人,都来自交大。
中国核电两大掌门人,都是交大校友。此外还有: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红杉资本创始人沈南鹏、神华集团总经理凌文院士,以及年轻一代校友: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和人工智能领域多个独角兽企业的创始人等。
文化精英
交大历史上,还培养了众多文化精英和社会贤达:
弘一法师李叔同;著名教育家、政治家黄炎培;著名新闻学家邹韬奋;文学翻译家傅雷;旅美表演艺术家卢燕;著名画家朱屺瞻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交大也为中国高等教育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大学校长,比如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胡仁源,蒋梦麟;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张煜全,温应星;曾任复旦大学校长的:华中一;曾任浙江大学校长的:邵长光;
可以说,上海交大,是培育众多国家栋梁、民族精英的摇篮。
03
贡献卓著
建校以来,交大始终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己任,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近现代历史上,交大人创造了众多“中国第一”,包括:
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轮;
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
第一枚探空火箭;
第一代歼击机;
第一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
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总设计师和首任舰长都是交大校友;
交大医学院,同样在医学、生命科学领域创造了许多国内乃至国际第一:
国际首次抢救大面积烧伤成功;
亚洲首例心脏移植手术成功;
国际首例再造手成功,
国内首例联体婴儿分离手术,
亚洲首例肾脏——成人胰岛细胞联合移植等等。
我们可以说,上海交大,是一所助推近现代中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大学,是一片孕育科学理性,引领知识创新的热土!
04
底蕴深厚
交通大学秉承“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之校训,历经岁月沧桑、积淀人文精神,形成了绵延厚重之底蕴。概括来说:为国为民、勇于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与日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交大人始终秉承爱国、科学、创新的精神,引领和把握现代大学发展的进程和脉搏!
追溯122年的办学历程,我们可以这样说:交通大学诞生于国家危难之时,成长于民族振兴之际,振兴于祖国富强之日;百年交大的历史是一部始终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民族振兴交相辉映的创业史!
今日交大
今年是中央作出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40周年。四十载风云激荡、春华秋实,上海交大紧抓机遇、不断超越、再创辉煌。
近年来,学校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综合实力稳居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大家可以从这张图表看到学校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已从2004年的461位上升到2018年的106位。在其他国际公认的排名中,也都位居100位左右,若干学科已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如今,上海交大集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之大成,已成为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进军的排头兵!
“学在交大”深入师生人心,赢得社会赞誉。各位同学,你们选择交大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下面我再补充几点选择交大的理由。
01
随处可遇学术大师
人才是大学最宝贵的财富。交大最大的魅力在于拥有一批引领业界学术方向、代表中国水平的教授和学者。
现今,交大共有两院院士四十多位,他们在教学科研一线作出了引领性的成就。如: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现年94岁的王振义院士不仅是医学泰斗,更是教育专家,培养了几代杰出人才,他的学生中就有3位先后当选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今年,学校评选出了五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也颇具学术影响力,而且广育桃李。此外,国家“千人计划”“青年千人”“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等高层次人才均过百,有十余人当选国外院士,上百位在重要国际学术组织中任职,高水平人才数量居全国高校前列。他们可能就是你某门课程的主讲老师,或现身于你参加的论坛和讲座,或在网络上为你答疑解惑。也可能在致远游泳馆里与你一起健身,或在教学楼、实验室或者餐厅、校园巴士上与你并肩而坐。
同时,交大每年都有一批诺奖级的学术大师应邀来校讲学,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如:美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图灵奖得主约翰·霍普克罗夫特John Hopcroft教授,从2011年开始加盟我校致远学院,每年至少来校两个月为本科生亲自授课;2017年,学校聘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弗朗克·维尔切克(FrankWilczek)教授为李政道研究所首任所长。
此外,一大批长期耕耘在教书育人第一线的名师,深受同学们的爱戴和尊崇。从去年开始,学校在每年的教师节隆重表彰获“教书育人奖”的教师个人和团队。他们中有77岁高龄仍在三尺讲台上激情演绎的刘西拉教授(他和他的爱人同为交大教授,是1979年以后第一对学成回国的留美博士夫妇。同学评价刘西拉教授的课令人震撼,甚至让人热泪盈眶);有把本科生“传热学”和研究生“高等传热学”讲得深受同学热捧的机动学院赵长颖教授(作为讲席教授、国家千人,他还担任“钱学森”班的班主任,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与同学们亦师亦友);有全国优秀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施索华老师(她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来讲述德育课,被评为“大学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教师”);还有无微不至、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班主任杨志彪老师(他把全班同学都当做自己的孩子,每学期给同学和家长写信,每一个同学生日都会送上一本书作为礼物)……这样的优秀教师数不胜数,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将成为大家信赖的良师益友。还有大家身边的思政教师、辅导员,他们将以个人经历、人格魅力和责任心,相伴大家一路前行,健康成长。
优秀学长也是你们求学之路上的榜样,如:致远学院戈劼妤,在本科期间,成为一名营养学家的梦想生根发芽,她意识到,“科学无国界,但营养学有国别差异”。毕业后,她坚定选择在国内继续深造,立志成为研究中国人营养学的世界一流科学家。
今年上半年,学校围绕“立德树人、学在交大”,开展了新时期教育思想大讨论,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全校上下形成凝心聚力培养一流人才的强烈共识和工作合力。希望同学们求学期间获得更大的“教育增值”,也希望大家见贤思齐、奋发努力,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让智慧在交大绽放!
02
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
创新一直是交大的一种基因。在新时期,交大人为国家创新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新的贡献:南海造岛的“天鲸号”、向海洋极限深度探进的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锦屏山的暗物质探测,攻克凶险难测的白血病、探索超大城市的治理模式……创新成果捷报频传。
我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经费数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近五年位列全国第四。这些都是学校创新团队实力和创新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前年,学校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学校的创业学院、PRP项目(本科生研究计划Participation in Research Program)、学生科技协会、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等,以及120多门创新创业类课程,都为同学们的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土壤。新启用的学生创新中心,将是大家自主动手、实现创意的绝佳场所。
交大学子在国内外各类大赛中屡屡摘金夺银,展现出极强的竞争力和创新潜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被誉为“全世界最聪明人的比赛”。每年的参赛队伍均包括MIT、哈佛等世界名校和清华、北大等国内名校。由全国师德标兵俞勇教授指导的我校ACM代表队,三次问鼎ACM竞赛全球总冠军,六次取得赛事金牌,这是交大学子的荣耀,更是中国学生的骄傲!
每两年一次的“挑战杯”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我校5次捧杯夺冠,永久保留挑战杯,也是赛事历史上首个四连冠的高校。此外,我校还获得首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冠军。目前,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赛事有二十余项,我校参加其中的绝大多数赛事,欢迎同学们争取加入竞赛团队,展示自己的力量和才华,为学校争光。
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所趋。培养一大批有全球视野,跨文化理解、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国际化创新人才,是上海交大的使命。
我校与150余所著名大学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每个学院都有高水平的国际合作。近50%的同学在本科期间就会有海外游学经历,而研究生赴海外接受联合培养、出席国际会议或参加合作研究也是常态。
交大密西根学院、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分别以优异表现通过了国际认证(ABET、CTI、EUR-ACE),这有力地推动了学院乃至全校与世界顶尖大学开展学分互认、联合培养等深层次合作。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已成为国际商学院中的翘楚,其课程项目在《金融时报》等排名中名列前茅。
再如致远学院,2016年获得了全球教育创新奖,“致远荣誉计划”在全校覆盖面越来越广。
这些特区学院的溢出效应已经明显地体现在全校各院系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上。
目前,在校留学生4000多人,其中攻读学位的占一半以上,同学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所带来的文化和活力,也希望国内同学尽自己的所能帮助境外同学适应交大的学习强度和生活习惯。
03
优质环境和独特氛围
徐汇校区是交通大学的发源地,也是国内唯一一个跨越了三个世纪的大学校园。“南洋公学中院”的楼铭、历经春秋朱颜未改的老图书馆、伫立百年交大里程碑的红太阳广场……每一幢老建筑都有满载记忆的动人故事,每一处景致都能牵动交大校友的思乡情结。
大家现在所在的闵行校区,是国内最早建设的大学新校区。历经几代人的建设耕耘,占地近5000亩,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现代大学校园已经建成。
“励志讲坛”以“祖国强盛,我的责任”为主题,至今已举办228期,是大家向往的精神课堂。“大师讲坛”定期邀请国内外学术大师亲临探讨,是启迪科学思维的盛宴。“创新与创业大讲堂”自开设以来,柳传志等著名企业家先后应邀出席,广受欢迎。
在闵行校区有两座藏书丰富、宽敞明亮的综合性图书馆,不仅配备讨论室,还为大家量身定做“个人移动图书馆”,加之教学楼中的公共休憩空间,这些都将带给大家知识探究的乐趣和便利。
此外,交大的体育传统和体育精神也值得一提。徐汇校区体育馆中的“强国强种”四字,正是当年孙中山先生为交大体育技击部的题词。
如今,学校不仅建有齐全的各类球场,还有致远游泳健身馆和我们现在所在的综合体育馆,都是按照举办国际赛事的标准建造的。慢跑道、赛艇道等公共设施为大家提供强身健体的多样选择。跑虫俱乐部、绿茵风暴等30多个体育社团,为大家带来享受运动的快乐激情。热爱体育成为校园风尚,不仅学子们是运动健儿能手,也不乏像生命学院冯雁教授这样,能精彩完成女子全马的教师运动达人。
一大批世界冠军和著名运动员,先后就读于交大。在刚刚闭幕的亚运会上,交大游泳健儿获得了7金1银1铜的好成绩(徐嘉余独得5金,成为本届中国代表团夺金数量最多的运动员)。男篮亚运夺冠,立下汉马功劳的周琦、王哲林两位高中锋都是交大学子,领队、篮协主席姚明今年夏天从交大毕业,他在毕业讲演中感怀:“当一个人花了7年38岁才本科毕业,他知道他在说什么”,不仅是幽默风趣,也展现了他作为交大学子的孜孜以求、坚持不懈。
同学们,交大感谢你的选择,交大也值得你选择!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所有交大人都在践行着一个共同的选择,那就是“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
寄语
新交大人
今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对广大青年提出四点希望,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培养胸怀家国、志存高远、学识扎实、素质过硬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作为新交大人,希望你们能传承与发扬交大人的优秀精神品质,思源致远、砥砺前行。
在这里,我想结合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向大家提四点寄语:
01
希望大家感恩奋进,永葆爱国心。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照片中这位老人,是我校1949届造船系校友、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去年的11月17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再邀请他坐到自己身边。前年的120周年校庆大会上,92岁高龄的他推开椅子,坚持站着为大家满怀深情地讲述交大人报国奉献的故事,让无数人为之动容。1959年,黄旭华学长接到上级指示,参加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的自主研发工作,此后近30年间,他隐姓埋名、历尽艰辛,终于铸就国之重器,却因保密的原因从未回家。1988年,当他再次见到95岁的老母亲时,62岁的黄旭华学长,也已双鬓染白。回顾自己的一生,黄学长说:“此生没有虚度,我们的这一生都奉献给国家、给核潜艇事业,我们此生无悔!”
希望同学们都能向黄学长看齐,即使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要“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02
希望大家志存高远,争做奋斗者。
志当存高远,立志是为学做人的头一件事。理想志向只有与社会、人民的需求对接才能生根,只有靠脚踏实地的奋斗才能实现。
照片中这群人,是在新疆马兰基地勤奋工作的交大毕业生。它位于地图上都没有标识的茫茫戈壁。近十年来,已有超过二十名交大毕业生选择到马兰基地工作。任清宇就是其中的代表,2015年本科毕业时,专业排名第一的他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但是他说,“交大人需要的不是一份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而是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倾尽一生。”
交大人不仅要立志做大事,也要能务实从小事做起,做有坚定志向的奋斗者。
03
希望大家专注学业,练就真本领。
本领不是天生的,学习和实践是练就过硬本领的磨刀石。青年人正处于增长见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勤奋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
照片中的这位同学是致远学院2018届本科毕业生,叫郝笃行。大一时,由于没有平衡好学业与兴趣爱好的关系,致使成绩在班上垫底,一度迷茫消沉。经过专业老师与思政老师的开导,他重拾勇气和信心,用尽全力勤勉学习,终于后来居上,并最终拿到了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全额奖学金,前往钱学森学长曾经学习工作的地方继续深造。
同学们,无论你天赋如何,不勤学就一无所获。刚进入大学或研究生的阶段,在求学生涯中至关重要,希望大家都能“以今日之我,胜昨日之我”的标准不断提升学业、磨练本领。同时,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怕挫折、不畏困难,既要有激情活力、也要能从容不迫,既要好学上进、也要开放自信。
04
希望大家铸梦前行,勇当实干家。
对于国家而言,实干兴邦;对于个人而言,实干成器。实干是社会各界对交大毕业生的共同评价。这一赞誉是许许多多交大毕业生坚守、勤奋和踏实的客观写照。
在座的很多同学应该都看过电影《战狼2》,里面的武器装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054A型护卫舰总设计师,就是我校1982届校友徐青。他还是我国新型万吨级驱逐舰(也就是今年8月完成首次海试,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055型“万吨大驱”)的总设计师。他在同事间有两个绰号:一个是“问题大王”,一个是“拼命三郎”。因为他在工作过程当中总喜欢不断思考、“刨根问底”、“深究到底”,工作起来完全不认时间、不认地点。只要遇到问题,不管何时何地一定要立刻解决。
希望你们以优秀的学长为榜样,在求学期间,就养成崇尚实干的品格,严谨务实,脚踏实地,积极实践,夯实基础,努力成为栋梁之才。
同学们,请相信:祖国,终究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
亲爱的同学们,衷心祝愿你们思源致远、砥砺前行,成为能够引领未来、领跑全球,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续写交大人的辉煌!
责任编辑:金雪 祁洁
推
荐
阅
读
为砥砺前行的交大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