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顶尖学霸组团上线!交大学生有多厉害,看这10人就知道

      近日,第三届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评选活动圆满落幕。评选工作从9月下旬开始,共72名同学申请参评,经过材料审查,72名同学进入专家通讯评审阶段。专家分别从学术成果综评、学术成果创新性、代表作学术水平三方面,确定了23名候选同学进入会评答辩。

       评选分为匿名形式开展的专家通讯评审以及现场举行的会评答辩评审两个阶段。最终评选出10位“学术之星”获奖者。

     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领略一下这些“学术之星”的风采吧!

陈文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

       陈文龙,师从邬剑波特别研究员和邓涛教授。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方向主要涵盖新能源尤其燃料电池高性能电极催化材料的研发制备、温室气体CO2转换为可利用燃料的研究及相关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等领域,并将多解决方案的新能源技术联用,探索可持续的能源循环利用系统。

     已在《Nano Letters》、《Nano Energy》、《Advanced Materials》等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26篇,被引次数近500次,谷歌学术h指数13。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7篇;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Nano Letters》论文被网站评为“Most Read Article”。多次极具影响力的国际国内会议口头报告(含国际A类顶级会议2018美国MRS FALL MEETING),赢创-交大博士培养基金获得者,被邀至德国交流。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跟随志愿者。荣获国家奖学金、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特等奖和一等奖、赢创奖学金、赵朱木兰奖学金等,获GE(通用电气)基金会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三好学生和优秀党员荣誉称号。

李汶柏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15级硕博连读生

       李汶柏,机械工程专业,师从张文明教授。目前研究方向为软体机器人,动力学设计理论与控制技术。在读期间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新松机器人奖学金特别奖,第二届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学术之星”,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砺远学术论坛一等奖。

    博士期间在IEEE/ASME Trans. Mechatronics, Smart Mater. Struct.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期刊论文14篇(AB档13篇),会议论文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第一发明人9项),已获授权5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航天基础预研等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对面向环境勘探、军事侦察发展高速移动软体机器人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刘方辉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

       刘方辉,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自动化专业,同年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杨杰教授。研究方向为统计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读博以来,连续三年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并获得2018年度电院优博培育基金资助。

      博士期间共发表了20余篇期刊会议论文,其中中科院2区及以上期刊9篇。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检索论文7篇,EI会议论文6篇,其中包括4篇IEEE Trans.(T-NNLS, T-IP, T-MM, T-CSVT)以及2篇CCF A类会议论文。担任8个期刊的审稿人,被模式识别领域旗舰期刊Pattern Recognition授予“Outstanding Reviewer”称号。此外,博士期间承担了多项国防项目,作为主要完成人,已申报国防专利三项。

刘卓

物理与天文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

       刘卓,师从洪亮特别研究员。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院,之后在天津三星电机有限公司工作三年。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利用中子散射技术,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其他辅助实验方法,研究蛋白质动力学方面的课题。同时也在博士期间开展了利用中子散射研究石墨烯表面水的动力学方面的工作。

      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期刊论文3篇,其中包括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和《美国科学院院报》各一篇,并参与一篇SCI综述文章的撰写。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协鑫集成奖学金各一次。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高登研究会上做口头报告1次,中国物理学年会秋季会议做口头报告3次,获得第十一届吉林大学博士生创新论坛口头报告一等奖。赴英国,美国和日本的中子源进行实验,并在英国牛津大学和意大利比萨大学交流学习。担任过物理实验,商务英语,生物分析化学课程的助教。

苏慧

化学与化工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

       苏慧,师从陈接胜和李新昊教授。本科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是过渡金属/碳氮界面的电子转移与催化构效。博士期间曾获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第四届陶氏可持续创新学生挑战赛二等奖。

      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优秀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包括化学类顶级期刊J. Am. Chem. Soc. 1篇,Angew. Chem. Int. Ed.(VIP paper)1篇;Nano Energy(IF=13.6)1篇; 其中,关于莫特-肖特基电子转移效应活化金属Co纳米粒子实现由醇到酯高效转化的研究工作入选高被引文章。

王超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15级博士研究生

      王超,2013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获双学士学位,同年推免至上海交通大学进行硕博连读,师从高维强教授和张岩特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肿瘤免疫治疗。期间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SJTU-USYD研究座谈会2018”最佳研究展示奖,“博极医源”研究生学术论坛学术报告特等奖,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

      博士期间参与撰写或主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或面上项目3项,发表SCI期刊论文3篇,总影响因子28.391。其中,代表作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Cell Research,单篇影响因子15.393 (独立一作),该研究成果被《中国科学报》以要闻形式报道,并转载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等权威网站。入学至今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汇报展示2次,在校内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3次。

王焕彬

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2017级博士生

      王焕彬,师从许杰教授。201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推免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攻读硕士,2017年转博。研究方向为消化道肿瘤,目前课题为肿瘤免疫逃逸受体的蛋白调控及机制研究。曾获得硕士新生国家奖学金,博士新生国家奖学金,连续多次学业一等奖学金。

      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 论文5篇,影响因子37.2 其中一篇以独立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Chemical Biology》。作为主要发明人申请专利4项 。研究发现了肿瘤免疫逃逸重要受体PD-L1的新型抑制剂,这项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和制药公司中引起了广泛关注,被文汇报等媒体报道。她的研究成果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前体药物。

王杉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2013级硕博连读生

    王杉,师从万国华教授,曾赴Columbia University和Boston College联合培养。研究方向为服务运营管理和供应链管理,重点关注医疗机构中的问题,期待所研究成果能切实改善当前医疗系统、提升其运行效率。毕业后将在高校任教职,继续为中国的教育科研事业添砖加瓦。

      在服务运营管理方向,尤其是医疗系统运营管理领域,王杉已发表相关SSCI论文三篇、会议论文一篇,包括国际顶刊《Management Science》。其科研成果曾荣获POMS新兴经济体博士生奖、INFORMS IBM服务科学最佳学生论文第一名、POMS医疗运营分会最佳论文第一名等国际学术奖项。

张从阳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

      张从阳,师从李良教授,研究方向为荧光钙钛矿量子点的合成及光电应用。博士期间基于钙钛矿纳米晶-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体系开发了一种新型可用于机密信息存储和保护的隐形墨水及其机密信息加密解密的方法,在未来信息安全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

      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SCI学术论文3篇,其中2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此项研究成果被Nature选为highlight,被Science、ACS C&EN转载报道。并被多家国内外知名媒体(新华社、上海交通大学新闻网、澎湃新闻、科学网等)进行专题报道)和Nano Energy,申请国际PCT专利和国内专利各1项。博士期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乐陶奖学金,并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获得第十三届中美华人纳米论坛优秀墙报奖。

张倬胜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

       张倬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推免至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赵海教授。硕士期间从事机器阅读理解与智能对话交互的研究,是实验室第一个投身该项挑战性研究的先行者。获得国家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依图奖学金、CSC-IBM中国优秀学生奖学金。

      2018年发表10篇高水平学术论文(5篇第一作者),其中7篇发表在ACL、COLING、EMNLP等本领域最具影响力、历史最悠久的国际顶级会议上,另有5篇论文在投(第一作者)。参加4次计算语言学高水平学术会议,发表3次口头报告。总引用量达65次,H指数达到5。获批5项软件著作权,申请7项发明专利。获得全国中文机器阅读理解评测单系统第一名、IBM Watson Assistant 聊天机器人大赛第一名等奖项。

       本次的“学术之星”评选(名单公示中)囊括了最全的学科领域,含括了理科类、工科类、人文社科类以及医学类四个大学科门类。

       拥有最权威的评审阵容,每个小组评审专家最少5位,79名通讯评审专家均来自申请人所推荐的行业专家名单。

       执行最严格的评审程序,每位专家评审份数不等的参评材料(4-7份),在申请人所提供的匿名资料中,从学术成果评价、学术成果创新性以及代表作的学术水平三个方面给予A/B/C评级。匿名评审的分数统计均在“学术之星”评选组委会的监督下进行、并经过专家会评审议后,确定出最终23名候选人入围会评答辩。

       能体现出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水平,参选者均为各领域学术研究的佼佼者,且提供所在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三篇论文/专利/著作。


来源:上海交大研究生院、学指委

值班编辑:刘美玉

责任编辑:金雪 祁洁


1、604件原创作品!交大人的网络“集市”,品种齐全亮点多!

2、最新出炉!交大2017-2018学年“十大三好学生标兵”来了! 

3、呀,影子会说话!你的梦想是什么?交大光影魔术给你答案!

4、到底多优秀?全国仅4人,交大小伙拿下“全球最难申请”的罗德奖学金!

5、交大包揽前2!FT2018年度亚太商学院排行榜揭晓


  为交大之星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