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习近平总书记的手紧紧相握!交大三位教师受邀参加这场重要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8日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上海交通大学刘西拉教授、陈锡喜教授、施索华教授参加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8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与上海交大刘西拉教授亲切握手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刘西拉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在“读懂中国”的课堂上,他讲解如今中国大地上世界第二的高楼、高坝,世界第一的高桥、高铁,以及“以柔克刚”抗震建筑的东方智慧;作为思政教育者,他不回避全国接近60%城镇化率带来的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挑战,“土、木二字叠起来,才是‘未来’的‘未’”。在聆听当中,青年学生逐渐明白身为一个建筑人的职业责任和家国责任。

上海交大施索华教授接受采访

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是把理想和信念这杆旗帜,通过教学树立到学生的心里。以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深情来激励学生,我会一如既往地用一份真情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转化成一种跟同学一起进行的对真善美的追求。

—— 施索华

上海交大刘西拉教授、陈锡喜教授、

施索华教授在会议现场

   刘西拉   

  名师简介   

刘西拉,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曾两次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奖。刘西拉教授至今仍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用一生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使命。

1985年,刘西拉和陈陈分别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们却当即选择回国。“国家需要我们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刘西拉和妻子陈陈也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公派留美取得博士学位后第一对回国工作的夫妻。

课堂上总会有学生走神,刘西拉认为这是学生善意的提醒:该调整上课节奏了。“同一个节奏的声音重复20次就会让人产生困意!”刘西拉探讨过这个“惰点”问题。当学生们疲倦时,刘西拉就会适当插科打诨,学生们头脑清醒了,效率也就高了。

刘西拉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在了教育事业上。他总是强调,出色的土木工程师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社会责任感。让刘老感动的瞬间莫过于学生毕业时的那一句:“老师,毕业之后我想回家乡,那里需要我。” “我觉得我这辈子没白活,幸亏是一名教授。”

   陈锡喜   

  名师简介   

陈锡喜,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百名“两课”优秀教师、东方讲坛最受欢迎讲师等荣誉称号。

陈锡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始终坚持“理直气壮”的理念,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千万不能搞“无知无畏”那套。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主编出版的《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陈锡喜的讲课总是将深刻的理论、严密的逻辑与满腔的激情、生动的语言融为一体,许多学生听了他的课,都意犹未尽,希望增加课时。一些学生经常发电子邮件和写信,对教学发表感想,有些多年后还会来信。

陈锡喜培养的一批优秀博士生,已逐渐成为上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界的一张张名牌。他鼓励学生对学术观点提出质疑,毕业博士生总会用这句话来表达感激之情:“如果再考一次博士生,我还是要选择做陈门弟子”。


   施索华   

  名师简介   

施索华的资料里有一个个耀眼的光环,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全国最美思政课教师等。 她是一位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师,她用25年的教学生涯,让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代代学子们领略到了德育之美。

听施索华讲课,就像是在读一本文字优美的书,她将枯燥的政治理论和文学融合到了一起,把政治的盐撒进了文化的汤里,妙语佳句的背后,是施索华老师不断传递出的家国情怀。“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学生的夸奖。”

施索华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已经25年了。“我现在上课已经不需要教案了,我会根据学生的眼神和表情来修正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每周两节到四节课,去改变18岁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真的很难。但正因为这样的难,教育才更有意义。

2008年2月,施索华工作室的成立,工作室内有24小时热线电话,拨通后施索华的手机、工作室座机及家中座机都会响起。这有些难以想象,但施索华却坚持了许多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对学生的爱,就是施索华力量的源泉。

延伸阅读

刘西拉教授:

交大师者国庆怎么过?这位最受欢迎的“又土又木”教授说:祖国需要我!

陈锡喜教授:

70岁交大教授,课堂像"思维体操",他说名师应出自高徒!

施索华教授:

25年只做一件事!交大这位女神名师,再次感动荧幕!

他们始终坚持站在三尺讲台

立德树人、传道授业

他们是学生为学做人的榜样

甘为人梯、呕心沥血

为交大名师,点赞

来源:新华社 人民日报 新闻联播

值班编辑:王鑫伟 蔡仪宁

责任编辑:金雪 祁洁

点一下,让更多人“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