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交大新科院士 | 她一辈子研究“甜蜜事业”!

请收藏 上海交通大学 2022-05-05

贾伟平

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贾伟平,女,1956年11月出生,汉族,江苏镇江人。1993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2003年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主任,上海市政府参事。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总编辑,《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副主编。曾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院长。荣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长期致力于糖尿病精准诊疗、预警筛查、发病机制的研究及防治工程管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1、2),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排1),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以通讯(含共同通讯)作者在BMJ、Diabetes Care、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99篇,主编国际首部持续葡萄糖监测中英文专著。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亚洲糖尿病研究协会Distinguished Research Award for Epidemiology of Diabetes in Asia。

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务实的医院院长、授业解惑的医学教授、有担当的全国人大代表,在贾伟平人生的不同阶段,有很多不同的角色、岗位,而有一个贯穿始终,就是内分泌代谢疾病领域的医生,一辈子研究“甜蜜的事业”。她的名字,屡屡与“首次”相连:首次发现12个中国人2型糖尿病新易感基因,首次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新型生物标志物,首次提出中国人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的切点,首次建立动态血糖监测的正常参考值。她的探索,开启了糖尿病诊断治疗的“中国模式”,成果写入全球医学指南、教科书等。


结缘医学,扎进糖尿病防治攻坚战

糖尿病是我国上升最快的主要慢性病,可造成失明、截肢、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亦与肿瘤、感染等重大疾病发病密切相关。1993年,贾伟平进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工作,在我国糖尿病发病机制分子研究的先驱人物——项坤三院士的领导下,一头扎进了糖尿病领域的研究及防治工作。

随着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的改革,我国人民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根据调查显示,在1989年至2007年间,糖尿病的患病率几乎增长了5倍。然而,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仍主要是基于国外的循证学证据。“由于人种不同,国内外糖尿病易感基因有较大差异,因此不能照搬国外经验。必须研究中国人糖尿病的遗传发病特点,才能创建适用于国人的早期预警技术。”

贾伟平主持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开展了大规模的糖尿病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系列研究。确定了40个国人糖尿病易感基因位点,其中新发现有别于欧美人群的12个位点;建立国人遗传易感基因谱,揭示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是中国人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构建遗传风险评估模型,用于高效检出糖尿病遗传高风险的个体。研究成果被写入美国斯坦福大学主编的教科书并评价“该模型能很好预测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导致的血糖异常”。

肥胖是糖尿病的高风险因素,但肥胖类型与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尚未明了。近三十年来,贾伟平持续开展肥胖类型与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系列研究,通过对1.3万人体脂分布表型的精准检测,揭示腹内脂肪堆积是糖尿病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进而提出腹内型肥胖诊断新标准,显著提高预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效率。研究成果被写入我国9部医学诊疗指南,并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成人体重判定》。

直击“痛点”,发展精准监测、精准干预策略

在制定一系列糖尿病早期预警关键技术的同时,贾伟平领衔团队持续开发糖尿病“精准干预”诊疗新技术。

传统血糖检测方法痛苦多,且难以反映糖代谢全貌。2007年来,贾伟平主持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技术临床应用标准研究,监测及分析了糖尿病和对照人群90万数据,创建CGM正常及异常国际标准,建立了各类糖尿病动态血糖谱特征;随后又在全球首次揭示了血糖波动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与视网膜病变密切相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应用CGM技术联动云平台精准指导糖尿病新冠患者的救治,使不良结局事件下降30%。贾伟平的研究揭示了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及正常人的血糖波动规律,创建了动态血糖监测技术临床应用关键指标。研究成果连续被国内外诊疗标准采用。她主编了国际首部持续葡萄糖监测的中英文专著,英文版由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出版,被列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美国内分泌学会主席评价:贾伟平及其团队是国际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的引领者”。

扎根基层,将“个体诊治”推向“群体防控”

长期深处临床一线,贾伟平深刻地认识到糖尿病致病过程长、诱发因素多、覆盖人群广,为更好地消除糖尿病对民众健康的危害,必须从个体诊治迈向群体防控。

本世纪初,贾伟平下基层开展调研。她发现,在社区医院看糖尿病,治疗有效率仅10%,与三级医院有很大差距。她领衔团队构建起一个全新的模式——以适宜技术为支撑的医院社区“无缝化”管理模式,最终使试点社区“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血糖控制达标率、并发症筛查率”提高了20至30个百分点。世界糖尿病基金会主席评价:如果大城市的医院和社区中心之间要建立一个无缝化的管理模式,那一定是正在上海实践的这样。

2015年,贾伟平主持了上海市糖尿病预防与诊治体系建设工程,实现上海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检验能力的同质化。通过社区22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发现了各类病变患者数万余例,使这些患者得到及时的专科治疗。在此基础上,她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团队合作开发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辅助筛查系统,目前已推广至48个国家。2018年,贾伟平教授受国家卫健委委托,组建并领导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开展工作,牵头制定《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中国糖尿病健康管理规范》,设计科普海报,并组织实施了全国95万人基层医务人员的标准化培训。

贾伟平特别关注农村地区的糖尿病防控,走访了很多偏远地区。在交通困难的云南怒江兰坪县(当时深度贫困县),她发现当地的糖尿病药品非常有限,有一些基本的药物,村医又不敢用,生怕用药不当引起低血糖等副作用。她手把手培训基层医务人员,教会他们应用好双胍和磺脲类两个最基本的药物,就可以在基层看好大多数的患者。

她牵头实施民政部糖尿病救助援藏项目,为西藏糖尿病患者进行并发症检查和健康管理指导。在她的推动下,以移动医疗赋能县乡村三级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路标行动为例,基层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率提升了18.6%。

“许多难,在我们这代人看来,其实都不算什么,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再苦、再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对于人民的事业,必须全力以赴。对我来说,我所有的努力、唯一目标,就是为病家谋幸福。”


她一辈子研究“甜蜜事业”

扎进糖尿病防治攻坚战,几十年如一日

  她致力于糖尿病精准诊疗、预警筛查、

发病机制的研究及防治工程管理

直击痛点,不断攀登高峰

她深入基层,兼济天下

使更多的人能够免受糖尿病之苦

路虽远,行则将至

事虽难,做则必成

 致敬!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等

编辑:王鑫伟

责任编辑:金雪

推荐阅读

1、点击开启2021最后一个月!交大送你满屏√√√2、区委书记“喊话”交大学子:闵行的未来值得期待!3、走出世界冠军“光环”,她在交大舒展体育人生!4、交大新科院士 | 他,让患者眼里有光!5、🥘🥞🥙看饿了!交大人的朋友圈到底有多香?

致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