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三位交大人在政协全体会议发言!

请收藏 上海交通大学 2022-06-23

今天,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院长黄震围绕“推动‘双减’政策更加落实落地”作大会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上海交通大学应用数学系1988届校友沈南鹏“碳中和布局要做好‘全国一盘棋’,重点‘算好三本账’”作大会发言。

7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举行视频会议。12名委员作大会发言。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蔡威委员代表农工党中央发言。蔡威表示,着力推动中医药与数字经济相融合、与西医药并重发展,提升现代化水平和国际视野格局。



黄震(左)、沈南鹏(中)和蔡威(右)

黄震:推动“双减”政策更加落实落地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围绕“推动‘双减’政策更加落实落地”作了大会发言。他指出,“双减”政策群众关心、社会关切。实施半年来,各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推动落实,取得初步成效。课外培训机构得到规范,课后服务普遍推开,学生校外学科类培训和课业负担明显减轻,家长焦虑情绪有所缓解,教育生态趋向优化。

“双减”政策群众关心、社会关切。实施半年来,各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推动落实,取得初步成效。课外培训机构得到规范,课后服务普遍推开,学生校外学科类培训和课业负担明显减轻,家长焦虑情绪有所缓解,教育生态趋向优化。

虽然“双减”工作取得良好开局,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部分家长“唯分数”的思想观念尚未转变,“培优补差”仍有很大生存空间,相关配套保障措施亟待完善。“双减”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变革。落实“双减”政策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推动“双减”成为广泛共识,形成全社会合力,同时持续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才能实现“双减”政策的主旨和初衷。


第一,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双减”政策是回归育人初心和教育规律,是解决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措施。从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入手,保障青少年学生的休息权、健康权,消除各种违法违规教育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公益属性的坚守。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做好“双减”政策的解读和宣传工作,讲清楚“双减”政策的重要意义和要达到的目标,让更多的家长理解孩子的未来幸福需要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消除焦躁和顾虑,使“双减”政策真正深入人心。


第二,完善基础教育保障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政府、学校和老师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应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教师需要具备更强的专业教学能力、多元评价能力和家校共育指导能力。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完善基础教育保障体系,通过增加师资供给、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强化课后服务财政保障、完善公益性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等一系列措施,帮助和引导学校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和办学活力,提升教师能力水平,促进提升学校课堂教学、课后服务质量和学校教育品质,切实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第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双减”政策产生实效。当前,升学仍然是家长最关心、全社会最关注的话题,而这又与教育评价和招生制度改革密切相关。要想推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就需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既要深入推进以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改变目前分分必争教育现状,也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缩小基础教育城乡、校际差距。同时,还要完善普职分流政策,大力发展综合高中和特色高中,推动高中阶段教育普职融通和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完善与职业教育相关的社会政策,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含金量和吸引力。

“双减”政策是重塑中国基础教育格局的重大改革举措,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正确途径。我们要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认识、理解和支持这一利国利民的政策。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共同持续努力,就一定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沈南鹏:碳中和布局“全国一盘棋”

全国政协委员、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上海交通大学应用数学系1988届校友沈南鹏作大会发言。沈南鹏认为,“双碳”目标可释放巨大的低碳发展潜能,为东西部互补融合发展提供新的共享引擎,有利于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坚持全国一盘棋推动区域共富、系统推进东西部协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双碳”目标可释放出巨大的低碳发展潜能,为区域间互补融合提供新的共享引擎。为更好发挥碳中和作用,减少东西部差距,我们需重点算好“三本账”:

一是算好 “西能东输”的经济账,把西部地区的清洁能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随着东中部能源需求增加,能源供给半径不断向西延伸,西部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无论是为东中部负荷中心提供绿色电力,还是实现对化石能源的替代,都将发挥重大作用。预计 2060 年实现碳中和时,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将大幅提高,西部地区的风、光、水电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绿电送出去、电费收进来”的想象空间巨大。但至少目前,跨区域消纳不足、电网调节等仍在制约西部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如何破解西部有电发不出、发出卖不掉等难题,值得认真研究。

二是算好“产业转移”的效益账,不让西部在“存量减碳、增量避碳”的产业发展中掉队。西部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东部“腾笼换鸟”后的碳排放密集行业,如钢铁、水泥、石化等。随着碳排放成为产业发展的约束因子,西部可能会面临低碳发展成本更大、竞争力下降等问题。与此同时西部也会有产业升级需求,要从源头净化增量,为高效产能的发展腾出空间。面对碳排放约束,西部如何在产业转移中做到既接得住、更接得好,是时代出给我们的一道考题。

三是算好“固碳增汇”的生态账,打通西部“点绿成金”的转化通道。西部的森林、草原、湖泊、湿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有一定的固碳潜力,广袤的沙漠戈壁更是重要的风光发电基地。如何把绿水青山转变为当地人民的金山银山,让保护环境者不吃亏,在生态保护补偿方面,仍有不少大文章可作。

为此提三点建议:

一、加大跨区可再生能源配置建设,落实东中西部地方政府合理承担相应清洁电力发展责任。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大西电东送通道建设,保障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远距离输送。在地区层面,一方面稳步提升东部可再生能源消纳占比,形成西部稳定输电、东部稳定消纳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发挥东部技术资金优势,支持西部重点发展特高压输电和储能技术,提升电网灵活性和调峰能力。

二、以单位GDP碳排放考核带动换道领跑,让清洁能源产业在西部就近壮大。西部要逐步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产业规划中既要免短痛更要避长痛,警惕能源禀赋可能带来的产业锁定,把单位GDP 碳排放作为产业承接的新标尺,让风光电等产业就近布局,带动当地摊薄工业碳强度和扩大就业税收。此外,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在中西部共建零碳产业园,吸引东部优秀制造企业入驻,把零碳产业园绿色用电的碳排放和成本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和区域的经济优势。

三、做实碳贡献的量化和补偿。扩大西部地区风光电发展的土地供给,让西部减碳贮碳固碳地区得到更多实惠。荒漠减碳、生态固碳,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过去由于价值核算分摊的困难,西部大都存在生态补偿不足问题。建议引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标准,摸清生态碳汇家底,让西部的碳贡献可度量、可核算,形成合理生态补偿机制,用市场化手段做到添绿又生金;按“谁保护、谁受偿”原则,将西部生态碳汇项目优先纳入全国碳市场,从固碳和增汇潜力中得到更多实惠。

蔡威:着力推动中医药与数字经济相融合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蔡威委员代表农工党中央发言。蔡威表示,着力推动中医药与数字经济相融合、与西医药并重发展,提升现代化水平和国际视野格局。

聚焦两会,关注交大声音

建言献策,贡献交大智慧

来源:新华网 光明日报 等

编辑:王鑫伟 鲁新钰

责任编辑:金雪

推荐阅读

1、跨越5000公里,驻村扶贫三年!交大博士这样绽放青春!

2、交大这份宝藏图鉴,我不允许你没有!

3、刷爆热搜!这是大学生的专属浪漫~

4、今日开幕!“两会时间”开启,关注交大声音!

5、刚刚,交大校友顾诵芬学长感动中国!

建言献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