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也能动起来?这组防疫表情包,太真实了!
让古文字活起来,让学生参与进来
交大师生将商周时期一些象形文字
做成了“防疫表情包”
生动形象,趣味满满
用汉字讲述战疫故事
乐观面对生活,积极对抗疫情
与汉字一起动起来!
让古文字活起来
汉字是传承和使用至今的文字符号,尤其古文字,堪称中华文化的“基因”。近年来,出土材料呈井喷式出现,加之国家政策的提倡与支持,古文字研究与推广迎来了新的时代。
怎样让艰涩渊深的古文字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扫乏味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此外古文字的使用、推广与信息化工作,一直是这项“冷门绝学”研究中的短板,而当代大学生、尤其交大学子并不缺乏“技术达人”,怎样发挥学生的技术优势,增强大家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也是积极探索的方向之一。总之,让古文字活起来,让学生参与进来,让文化自信提升上来,是交大人文学院古文字教学中的一个目标。
❖
防疫表情包
3月以来,上海疫情形势复杂,为了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减少学生闭环管理中的焦虑感,正面鼓励学生乐观面对,于是我们将商周时期一些象形程度较高的文字做成了“防疫表情包”。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其创作、绘图、动画制作等各项技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目的是将三千多年前的古文字重新激活,让更多交大人喜欢古文字,喜欢中国文化。下面是我们的部分“劳动成果”:
注:下文中“象”指“象形”,如象人及人体部件之形。
上图本是古文字中的“从”字,象人一前一后跟从之形,用来表示保持间距、秩序井然的核酸队伍尤其贴切。
上图是一个未识字,出现在商代晚期的一件鼎上,象双手上举且持有某种东西的正立人形。我们把它想象成疫情期间居家锻炼的图形文字,双手所举物看成哑铃,并让它动起来,提示大家隔离期间不忘锻炼。
上图出现在商代晚期的一件青铜簋上,文字从“亚”从“夭”,“亚”形常与其他文字闭合组合起来,作为商周时期某些氏族的族徽。同学们将“亚”形看作是疫情期间闭环管理的屋子,“夭”则看成乐观豁达、正在“尬舞”的人,配上音符和动态效果后,一幅俏皮的画面跃然纸上。
上图出现在商代晚期的一件青铜斝上,字图构意不明。我们将两人中间部分看作疫情期间运送的物资,将相向而对的两人制作出抬举动作。目的是让大家能记住抗疫期间在物资转运、分发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志愿者。
上图为商周金文中常见的“宾”字,象一人跪坐屋中宾迎来客。我们将该字作了开门、闭门的动作处理,将人安坐家中之形赋以了新的寓意,从而使安静乖巧的隔离状态呼之欲出。
❖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实用功能是其固有本质,这些表情包虽多未遵循古文字构形本义,但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记录了当下的语言生活。通过动手,学生对古文字产生、构成及发展演变的规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古文字构形中简化、繁化、倒书、变形、装饰、借笔、改造等概念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我们将这套表情包
献给所有为抗疫工作默默付出的人
向他们致敬,祈盼疫情早消
大家都能涉渴慕之地,执思念之人
文案:人文学院 刘思亮
素材设计与制作:李青玲、陈子立、潘芸淇
编辑:鲁新钰
责任编辑:金雪
推荐阅读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