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深情送别那个“少年” | 悼念缅怀交大刘西拉教授
全国政协原常委、无党派人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西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二〇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十七时三十二分在上海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刘西拉同志长期从事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以及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是我国著名的土木工程专家和工程教育专家。刘西拉同志潜心育人、躬耕教坛,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专业教学,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工程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工程科技人才,深受广大学生爱戴,为推动土木工程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
刘西拉同志的逝世是我国土木工程领域和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损失!我们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刘西拉同志!
今天(2023年12月27日),刘西拉教授追悼会在上海举行。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1985年,刘西拉和陈陈分别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们却当即选择回国。“国家需要我们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刘西拉和妻子陈陈也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公派留美取得博士学位后第一对回国工作的夫妻。
不是缺少留在北京上海发展的机会,只是那样会对不起自己的心。刘西拉班上一位名叫巴特尔的内蒙古同学说:“我是少数民族学生,现在能从清华毕业,完全是党和国家培养起来的。你要我填北京上海,这个笔太重,我落不下去。”
吾辈学子 难辨责任
在每年新生开学典礼上,有这么一句话让一代又一代交大人铭记心间——选择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但是,在现今交大人眼中,“责任”究竟是何种存在?想必不少人会在步入交大时感慨:“啊,我的梦想实现了!”但在刘西拉看来,这未必是梦想的实现,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我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但是你的初心在哪里?是考上交大,还是毕业后在上海买房落户?这一代的学生,相比早些年,有的东西还是有所缺失。”刘西拉如是说道.
“现在学生较少地考虑我将来要为国家做些什么,可能会更多地关注我将来怎么出国一趟、怎么能挣更多的钱、怎么能爬到一个更高的位置上去管理别人。执著于此的同学,是在考虑如何让自己享受,而非付出奉献。显然他们并不明白‘责任’二字的深刻含义。无论是谁,在生命结束的时候,都要到秤上去量一量,看看这辈子是奉献的多还是享受的多。若是奉献更多,他会十分欣慰;若享受更多,他必然会为此惭愧。”不忘初心 饮水思源
刘西拉曾两次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奖,用一生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使命。课堂上总会有学生走神,刘西拉认为这是学生善意的提醒:该调整上课节奏了。“同一个节奏的声音重复20次就会让人产生困意!”刘西拉探讨过这个“惰点”问题。当学生们疲倦时,刘西拉就会适当插科打诨,学生们头脑清醒了,效率也就高了。
刘西拉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在了教育事业上。他总是强调,出色的土木工程师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社会责任感。让刘老感动的瞬间莫过于学生毕业时的那一句:“老师,毕业之后我想回家乡,那里需要我。” “我觉得我这辈子没白活,幸亏是一名教授。”
回眸刘西拉教授的那些瞬间
习近平总书记与刘西拉教授亲切握手
刘西拉教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现场
刘西拉教授在上海交大思政课堂教学
刘西拉教授在艺术团演唱歌曲《少年》
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关注报道,深切缅怀刘西拉教授。他年逾八十时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他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工程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工程科技人才,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生。致敬刘西拉教授,一路走好!
沉痛
悼念
推荐阅读
5、超10亿元!上海交大-大零号湾科创基金启动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