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峰相见,硬核智慧!盘点2023年交大NSC发文
NSC期刊包括Nature(《自然》)、Science(《科学》)、Cell(《细胞》),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顶级学术期刊。2023年,我校学者在NSC上共计发文51篇(较2022年增加8篇),其中我校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发文28篇。6篇入选2024年1月期ESI高被引论文,3篇同期入选ESI热点论文。
我校51篇NSC发文涉及29个研究领域,其中,“行星、星系”相关领域发文最多,共5篇,其次是“铁电材料”领域,共有3篇发文,此外,“阿尔兹海默症”、“肿瘤免疫疗法”、“光催化剂”等领域也有成果发表。
统计来源:SciVal数据库更新日期:2024年1月8日
1
聚合物电工绝缘材料取得重大突破
Ladderphane copolymers for high-temperature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
Nature, Vol 615, 2023: 62-66
我校单位及作者:化学化工学院/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
Jie Chen、Xingyi Huang(共同第一作者)
Xingyi Huang、Qing Wang(共同通讯作者)
Chunyang Yu、Donglin Han、Ao Wang、Yingke Zhu、Kunming Shi、Qi Kang、Pengli Li、Pingkai Jiang、Xiaoshi Qian、Hua Bao、Xinyuan zhu(合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671-4
在大幅提升柔性聚合物电介质薄膜导热性能的基础上使其电阻率提升了一个数量级,解决了导热和绝缘的矛盾,聚合物电介质薄膜厚度方向的本征导热系数达到了目前报道的最高值。50000次充-放电循环后储能性依然稳定,且具有良好击穿自愈性,在电磁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等领域极具应用前景。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
https://news.sjtu.edu.cn/jdzh/20230302/179419.html
2
从氙反冲数据得出的暗物质的亮度极限
Limits on the luminance of dark matter from xenon recoil data
Nature, Vol 618, 2023: 47-50
我校单位及作者:物理与天文学院、李政道研究所、四川研究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
Xuyang Ning(第一作者)
Jianglai Liu、Ning Zhou(共同通讯作者)
Abdusalam Abdukerim、Zihao Bo、Xiangyi Cui、Wei Chen、Xun Chen、, Karl Giboni、Linhui Gu、Chencheng Han、Ke Han、Changda He、Di Huang、Junting Huang、Zhou Huang、Ruquan Hou、Yu Hou、Yonglin Ju、Chenxiang Li、Shuaijie Li、Congcong Lu、Wenbo Ma、Yue Meng、Zhicheng Qian、Xiaofeng Shang、Lin Si、Yi Tao、Shaobo Wang、Xiuli Wang、Zhou Wang、Weihao Wu、Jingkai Xia、Pengwei Xie、Binbin Yan、Jijun Yang、Yong Yang、Yukun Yao、Ying Yuan、Xinning Zeng、Minzhen Zhang、Shibo Zhang、Tao Zhang、Wei Zhang、Yuanyuan Zhang、Li Zhao、Yubo Zhou(合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5982-0
我校牵头的PandaX合作组研发的第三代液氙探测器PandaX-4T性能显著提升,对暗物质其他电磁性质的测量比之前国际最好结果提升3-10倍。PandaX的研究利用了最灵敏的氙原子核反冲数据,系统地给出了当前最好水平的暗物质“亮度”上限,显著提升了对暗物质究竟有多“暗”的定量理解。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
https://news.sjtu.edu.cn/jdzh/20230518/183016.html
3
支持通用性数字计算的DNA可编程门阵列
DNA-base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s for general-purpose DNA computing
Nature, Vol 622, 2023: 292-300
我校单位及作者:化学化工学院/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Hui Lv(第一作者)
Fei Wang、Chunhai Fan(共同通讯作者)
Nuli Xie、Mingqiang Li、Mingkai Dong、Chenyun Sun、Qian Zhang、Lei Zhao、Xiaolei Zuo、Haibo Chen(合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484-9
针对发展具有通用性的DNA运算元件的编程与集成问题,开发了一种支持通用性数字计算的DPGA,并支持器件层次的多DPGA集成,实现了器件内的可编程性和器件间可集成性。该研究突破了DNA分子计算在电路规模和电路深度的瓶颈,代表了近20年来DNA计算领域的新突破。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
https://news.sjtu.edu.cn/mtjj/20230915/188150.html
4
柔性可拉伸封装技术领域原创性成果
Liquid metal-based soft, hermetic, and wireless-communicable seals for stretchable systems
Science, Vol 379, Issue 6631, FEB 2023: 488-493
我校单位及作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Qingchen Shen、Modi Jiang、Ruitong Wang、Kexian Song(共同第一作者)
Wen Shang、Tao Deng(共同通讯作者)
Ruyu Kan、Feiyu Zheng、Benwei Fu、Peng Tao、Chengyi Song、Guoming Weng(合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e7341
通过构建微米玻璃球阵列支撑的液态金属柔性密封复合材料,解决了传统封装材料无法同步兼顾可拉伸和高气密性的难题,并设计构筑了可无线通信的柔性封装系统,实现了可拉伸锂离子电池、柔性气液相变传热器件、多功能柔性器件的稳定可靠封装,展示了其在柔性能源、电子信息及生物医学等领域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
https://news.sjtu.edu.cn/jdzh/20230203/178682.html
5
评述:实现用于炎热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制冷以及淡水收集协同
Sustainable cooling with water generation
Science, Vol 380, Issue 6644, MAY 2023: 458-459
我校单位及作者: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Primož Poredoš(第一作者)
Ruzhu Wang(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d1795
从能源-空气-水之间耦合联系的角度,分析了现有炎热干燥地区实现空气温度-湿度调控的挑战,提出通过吸附式空气取水、热泵、辐射制冷技术的耦合设计,实现用于炎热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制冷以及淡水收集协同。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
https://news.sjtu.edu.cn/jdzh/20230505/182265.html
6
铁电聚合物中的庞电卡效应
Colossal electrocaloric effect in an interface-augmented ferroelectric polymer
Science, Vol 382, Issue 6674, NOV 2023: 1020-1026
我校单位及作者: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物理与天文学院
Shanyu Zheng(第一作者)
Xiaoshi Qian(通讯作者)
Feihong Du、Lirong Zheng、Donglin Han、Qiang Li、Junye Shi、Jiangping Chen、Liang Hong(合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i7812
开发了一种高分子拓扑界面外延技术,通过小分子晶体牺牲层诱导高分子极化界面的广泛形成,使得铁电聚合物在外界电场作用下展现出巨大熵变,在传统的偏氟乙烯基弛豫铁电高分子中实现了庞电卡效应,并揭示了拓扑外延的极化界面在外加电场调控下的熵变机理。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
https://news.sjtu.edu.cn/jdzh/20231201/191404.html
7
特异性识别帕金森病关键致病蛋白的新型示踪剂
Development of an α-synuclein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tracer for imaging synucleinopathies
Cell, Vol 186, Issue 16, AUG 2023: 3350-3367.e19
我校单位及作者:Bio-X研究院、张江高等研究院
Youqi Tao(共同第一作者)
Dan Li(共同通讯作者)
Qinyue Zhao(合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9286742300644X?via%3Dihub
在前期成果的基础上,开发了与α-syn纤维特异性结合的PET成像示踪剂,并阐明了该配体特异性的相互作用。此项研究首次说明利用高分辨率的小分子配体-淀粉样纤维复合物结构提供的信息,可以实现基于结构的α-syn聚集体PET示踪剂的合理设计和优化,为后续α-syn聚集体及其他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核心致病蛋白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优秀范例。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
https://news.sjtu.edu.cn/jdzh/20230711/185908.html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主力军作用。上海交通大学践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使命担当,全面强化有组织基础研究,积极探索三区模式:面向战略导向,建设体系化研究的“集中区”;面向前沿导向,建设原始创新探索的“自由区”;面向市场导向,建设产学研用开放合作的“融合区”。学校将充分发挥创新资源聚集、基础研究深厚、交叉平台广布的优势,努力实现更多“0到1”的突破。
点赞交大硬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