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学专业如此没用,你怎么看

2016-06-28 赵鹏 小丸子 法律读库

一、法学专业这么没用,为什么我们还要学?

                       

公号:检事微言,jianshiwy。作者赵鹏。                   



前不久有则消息称:法学专业连续6年被评为最没用的专业。这真是一件令所有法律人都沮丧的事情。毕竟我们当年选择法学专业时,都认为它一定是一个热门专业,对吧?当然,热门不等于有用,但若说法学是最没用的专业,我完全不能认同。因为在我看来,法学教育给了我四个重要的理念火能力,它们让我受益终生。
分析问题的逻辑和方法

再没有哪个专业像法学一样如此锻炼人的分析问题能力了。法学教育培养了我法律人的独特思维:判断事实-分析定性-解决处理。这是我认为最好的分析问题的方式,即先确定基础事实,再进行价值判断,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我所做的是刑事法律工作,这个领域更要求严密的分析逻辑。




上面这张图我曾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刑事司法过程的核心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确定基础事实,它需要证据、逻辑、经验的结合运用;第二个阶段是判断法律适用,它需要在前一阶段业已确定的基础事实上,用法律、法理、习惯与政策作为论据去判断。其实,在第二阶段之后还有一个阶段,那就是处理问题的阶段:确定了一个人实施了某一犯罪行为,又分析出了该犯罪行为的法律定性,最后就是如何处理——起诉还是不起诉,起诉的话应该在法定量刑幅度内选择哪一个具体期限——完成了这一步,刑事司法活动才告一段落。


人们在分析问题时经常出现的一个不好的倾向就是忽略基础实施的确定,根据只言片语直接进行价值判断,这种倾向甚至在很多接受了法学教育的人身上仍然存在。但确定事实才是进行价值评价的基础,并且在很多时候,确定事实的难度要远远大于价值判断。
价值冲突的判断与取舍

在学习法学之前,我一直是一个一元论者。所谓一元论指的是这样一种世界观: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必然有一个正确答案,并且这些正确答案之间是相融无间的,所有美好的、正确的价值追求都不会互相冲突,它们可以融为一个整体,形成和谐的价值体系。
是法学教育以及随后的法律工作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一元论世界观。因为在法学以及法律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价值冲突,每个价值单独来看都是绝对正确的,但它们却不可能同时存在,它们之间有时候会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比如公正和效率,再如“不枉”和“不纵”,甚至如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
在存在价值冲突的时候,人们需要进行选择,有选择就有取舍,此时人们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更上位的判断。比如,在人权观念淡薄的年代,人们选择宁枉勿纵以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但在人权意识逐渐强化的今天,人们接受宁纵勿枉以确保无辜的人不受追究。
法学以及法律工作中充满了这种价值上的冲突,甚至每个案子的处理过程中,每个证据的采信过程中,都会产生价值冲突的问题。法律人需要不断地进行取舍,以便不断前行。 
归纳演绎外的方法寻找

到目前为止,人类公认的获取知识的手段只有两种:归纳和演绎。但这两种方法不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对于那些既不能用归纳的方法,也不能用演绎的方法解决的问题,解决它们的方法尚不明确,以至于这些问题仍然处于“哲学状态”,期待着人们发现归纳、演绎意外的方法去解决它们。
法学以及法律工作中就经常有这样的问题。举个例子:如果我问:“如何才查明犯罪嫌疑人作案时的具体年龄?”答案是基于调查(司法意义上的观察);户籍部门、医院或者鉴定人将会是我们能够找到的帮助者。倘若再问:“14周岁未成年人绑架撕票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这也并不难回答——只需对《刑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条文进行演绎推理便可知晓。但是,如果问及“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相信指控的事实确曾发生过?”或者“怎样的量刑能够被称为‘罪责刑相适应’?”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给出一个让人满意的回答呢?同样的道理,回答“为什么无利害关系的证人证言比有利害关系的证人证言更为可信?”比回答“为什么内心确信的证明标准比排除合理怀疑标准更适宜(或者相反)?”容易;回答“抢劫致人死亡的法律后果是什么?”比回答“什么叫宽严相济或怎样才算从重处罚?”容易;回答“‘应当’一词的精确涵义”比回答“‘酌情’一词的精确涵义”容易;回答“什么叫‘公开审判’”比回答“什么叫‘公正量刑’”容易。
在上述每对例子中,回答第二个问题的难度明显大于第一个问题——其原因不在于题目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更“偏僻”或者回答所需的语言更复杂,而是在于人们没有客观的标准来判断答案的对错;关于它们的各种解答只能用“合理”或“不合理”、“能接受”或“不能接受”以及相应的程度予以评价。
上述那些难以回答的问题的共同特征在于:它们既不是经验的问题,也不是形式的问题;据此,司法工作所需的一部分知识内容可被归入具体的科学范畴——比如前文所举各对例子中的第一个问题,因为它们要么可以通过观察(调查)等经验的方法获得,要么则可通过演绎(如对不同法条进行文字演绎)等形式的方法获得;但同时也存在一部分知识,其研究方法尚不明确、判定标准莫衷一是,故而暂时无法独立成为或者被划归为具体的科学部门,至今仍滞留在“混沌”的哲学母体中,以它们为依据的司法环节因此尚未实现“科学化”——与证明或者量刑活动有关的大部分知识内容即属此类。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需要寻找归纳、演绎之外的其它方法,这给了我们很大的研究空间,也激发了无限的想象力。
良好口才的培养与提高

法学教育让人学会思辨,法律工作要求从业者有良好的说服能力,这一切都促使良好表达能力的养成。这一点似乎不用过多阐述。
以我自己的观察,一个本科毕业生,进入司法机关后从事法律工作,只要用心去学习,不出三年就能培养出良好的表达能力。并且这种能力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学习的深入还会越来越有所提高。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说服能力,是绝大多数工作都需要的,所以拥有这种能力,即使今后不再从事法律工作,也能在其它工作领域中作出好的成绩。
当然,表达能力和口才除了接受法学教育外,还需要刻苦的自我培养。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介绍一些我自己的方法。
结语

回到正题上来,其实我能够理解为什么法学连续六年被评为最没用的专业。因为它对人思维、能力上的这些培养,是潜移默化的,不能立竿见影,无法迅速地转换为经济价值。不过,认真学习的人一定能在法学教育或法律工作中获得其它专业很难给予的东西,正是这些东西让我们得以成为一个冷静、理性、客观的法律人。以上,愿所有曾接受过、正在接受以及即将接受法学教育的人,珍爱我们的专业。




二、高考志愿填报:选择法学的五大理由


作者小丸子。


不是今天侄女有意向填报法学专业来问我意见,我不知道一年一度的高考志愿填报活动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也不会想到要写这篇文章。回想起来,当年我填报志愿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就过去了8年。现在连我侄女都要上大学了,不禁感叹时光飞逝、岁月如梭!


正如我在写我的大学的那篇文章中讲的那样,8年前我选择法学这个专业是草率的。因为被TVB的律政剧影(忽)响(悠)从小立志学法,填志愿时没有经过缜密的思考和全面的调研,光凭借一腔热血和对梦想的执着,就选择了法学。但是晚辈向我咨询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长辈,我不能那么草率。 所以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后我得出的决定是,支持侄女报法学。


尽管法学连续六年被评为最没用的专业,但我并不认为它如传说中那么没用。

我支持填报法学专业有以下五大理由:


学法几乎是实现法律职业梦想的必经之路




法律职业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从事这些职业有一个必要不充分的条件就是通过司法考试(明年起改为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如果你刚好有个跟我一样的从事法律职业的梦想,而且到现在连大学都没上,你要实现这个梦想,选择法学几乎就成了必经之路。 因为从明年开始,司法考试就改为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了,而且该考试还将学历条件限定为:全日制法学本科,非法本的获得法律硕士、法学硕士及以上学位,非法本的获得其他相应学位并从事法律工作三年以上。也就是说,没有法学教育背景的,除非取得相应学位并从事法律工作三年以上,以后都不能报考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进而不能成为法官、检察官、律师了。虽然研究生阶段也可以改学法学,但是既然立志从事法律职业了,何不趁本科就报法学呢,还能更系统地学习。



法学是公务员考试热门专业





每年的公务员招录考试和遴选考试中,专业要求法学的岗位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就公务员招录考试而言,可能你会说,由于各大法学院的大规模招生,法学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也庞大呢!我想说的是,至少法学毕业生是几乎所有单位都需求的,尽管竞争还是激烈,但你选择的空间大啊。而且比那些只能报考“专业不限”岗位的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好太多了。选择法学,你有了比很多专业更多的成为公职人员的机会。 就公务员遴选考试而言,司法系统的遴选绝大多数岗位要求法学自然不必说,行政机关也很多喜欢法学专业的人呢。因为现在越来越重视依法行政了,需要法律人给行政机关的决策提供法律方面的支持。虽然不能以职务的高低、单位的级别论英雄,但是不可否认,到一个更高的平台,拥有更广阔的视野之后,也许我们就有了更大的发展可能。选择法学,你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到那样的平台实现自我。



法律职业受人尊重且相对更有“钱途”


如果你法学毕业想从事司法官的职业,虽然中国的法官、检察官没有国外一些法官、检察官的权力和地位,可以把总统送上法庭,甚至很多还有被当事人威胁、辱骂的经历,但是在大多老百姓眼中,法官、检察官还是受人尊重的。另外,按照司法改革的顶层设计,要保障司法官的职业尊荣。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司法官群体的待遇会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如果你想从事律师职业,大家有目共睹,在大城市中律师的人均收入还是很可观的,在小地方也相对可观,其“钱途”可见一斑。也许你会说,律师行业贫富差距大,撑死大律师,饿死小律师。但哪个行业不是靠本事吃饭的呢?本事、机遇不一样,收入有高有低很正常。年轻律师刚出道收入是少点,只要专业扎实,加上肯吃苦肯钻研,熬过那个艰苦的阶段,未来“钱途”不可限量,目光要放长远。



法学专业能培养人的思辨能力和良好口才



上面说的几个理由貌似都很功利,因为都是从“有用”的角度阐述。但是做人不能那么现实,所以这点我打算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去讲。 法学专业对我们法律思维、思辨能力和良好口才的培养是其他专业无法给予的,无论今后是否从事法律职业都将受益终生。 从事法律职业的话毋庸说,肯定需要运用法律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并说服人接受,这是专业要求。 哪怕不从事法律职业,这种曾经接受过系统法学教育培养出来的思维模式、思辨能力,也对我们在工作、生活中解决棘手问题大有裨益,让我们更加理性、严谨,甚至还能合理规避一些法律风险。而良好的口才则可以让不从事法律职业的你的职业道路走得更加顺畅。我不推崇干得好不如说得好这种价值观,但也不否认“说”的重要性。“说”不仅包括向领导、上司汇报,也包括同事之间的沟通。良好的口才有助于更加得心应手地完成任务,还不用担心因为不懂表达被抢走功劳。




法学专业不用学高!等!数!学!



这个理由听起来比较肤浅,似乎上不了台面,但却是很多人选择法学专业的重要理由。虽然不太美好,但这就是现实。“没办法,数学我就是学不进去啊!”“我就是数学黑洞我能怎么办!”“宝宝从小就被数学虐,长大了还不能摆脱吗!!”我相信这是很多人的心声。对,伟大的数学家是为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程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我们敬佩他们,也深知数学这一学科的重要性。但是因为极不喜欢数学从而选择不用学高数的专业的想法,也应该被理解。 我的侄女就是这样一个讨厌数学的girl,所以当我告诉她法学专业大学不用学高数时,她欢呼道:“简直不能再棒!”我相信,如果她最终选择法学专业,这一定是个占相当分量的原因。如果你也讨厌数学,并且确实对法学感兴趣的话,那么法学专业欢迎你! 另外弱弱提醒下,据我所知,浙江大学的法学专业还是要学高数的。不过能考上浙大按说也不会太怕数学。结语跟群里的小伙伴说了我支持侄女高考志愿填报法学的事,他们都觉得我惨绝人寰,纷纷质问我:“是你亲侄女么!”我说: “还真不是亲的,表侄女。”他们说:“怪不得了!你扪心自问如果是你闺女,你还让她报考么!”扪心自问之后,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如果是我亲闺女,我也会极力支持她报法学,除非她不愿意。”因为支持我闺女选择法学专业除了上面这些理由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不能浪费她妈的基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