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正男离奇身亡,法律人看破案线索

2017-02-16 杨磊 法律读库

文 | 杨磊



朝鲜领导人金正恩长兄金正男于2月13日早上约8时,在吉隆坡国际机场遭人以沾有毒药的布捂脸而死!


► 据悉,金正男2月6日抵达马来西亚,本来准备2月13日8时左右飞往澳门,当时他在机场准备登机时,突然走来2名貌似朝鲜人的两名女子,其中一人将一块湿布捂在金正男脸上,其后两人迅速逃走。金正男随后向机场保安求助,但在送往医院的路上身亡。从事后的监控录像看到两名女子随即乘出租车逃走,警方目前仍在追查两人身分,不排除对方还有其他同党。

柏林 | 韩国电影 

由于死者的身份特殊,且事发突然且时机敏感,该起事件引发了极大的关注,虽然当前各种媒体均将幕后真凶都指向朝鲜,但如果以法律人理性和专业的视角,对于本案的“侦破方向”,不应” 人云亦云”, 应该还有更多的思考:


侦破方向一
“第一报案人”的嫌疑能否排除?▼


在刑事案件中,有时候报案人就是犯罪嫌疑人,这也就是老百姓通常所谓的“贼喊捉贼”。因此,在刑侦工作中,接到报案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先排除“报案人”的嫌疑否则有可能会干扰整个案件的侦查方向。


金正男遇害这则新闻是由韩国先报导出来的,而不是当事国马来西亚,这本身就显得十分反常。因此,韩国在本案中,既属于利害关系方, 又是第一时间披露此事的“报案人”。因此,韩方的“嫌疑”并不能排除。 


侦破方向二
谁是事件的“受益者”? ▼


接下来,就可以使用福尔摩斯的侦破推理了:谁是事件的实际获益者,谁就有作案嫌疑。


最大的获益者表面上看是朝鲜,因为金正男可能是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潜在的权力竞争者。

◤据媒体报道,2013年12月金正恩处决了其姑父张成泽,其中的原因就是张成泽图谋另立金正男以替代金正恩;加上金正男性格粗放,口无遮拦,在金正日去世后公开批评朝鲜的三代世袭,肯定招致金正恩极大的不满,金正男此前曾遭遇过几次暗杀行为,也可以认为是本次事件的预演。

柏林 | 韩国电影


但是,此事也有蹊跷之处,因为首先金正恩经过多轮肃清,目前对内政权已经相当稳固了,他目前真正的考验是对外关系,如非特别的理由,没有必要在这个风云变化的关口动手。


其次,韩国的部分政客也是本次事件的潜在“受益者”。因为韩国现政权岌岌可危,朴槿惠距离下台和进监狱的日子,都已经开始倒计时;而且因为部署萨德问题,与周边大国之间的矛盾日益公开化,国内民意严重对峙,可以说韩国目前的内政外交已经走进一个“死胡同”。

由于下月初即将举行的韩美联合军演行动,其主要内容就是针对朝鲜进行“先发制人”、“斩首行动”,金正男被刺事件客观上有利于进一步丑化朝鲜领导人,占领舆论高地,首先把国际舆论的压力引向朝鲜,用军事演习挑衅朝鲜,一则转移国内视线和民众的不满,二则希望刺激朝鲜内部出现不理智的行为,引发半岛一定程度的动乱,而韩国现政权,就有可能火中取栗,乱中取胜,至少可以缓解压力了。此事对于韩国而言,其不利之处在于半岛生乱,韩国自身也难以逃脱,但韩国政客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铤而走险做此一搏,也是不无可能。


本次事件的另一个潜在受益者就是日本。因为在很多日本右翼的意识中,认为日本需要一场战争,来实现并恢复其“正常”国家的地位,因此,日本是最希望朝鲜半岛出现剧烈动荡,甚至发生战争的。

原因有四:
一是从日本是近代唯一一个在对外战争中取得最大利益的亚洲国家,尤其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令日本获益良多;
二是特朗普上台以后一些列政策变化,使得日本颇感担心;
三是对日友好的朴槿惠下台在即,而韩国新政权上台后,对日政策的改变都是大概率事件;
四是借机修改日本“和平宪法”,扩军备战,并使得美、日、韩军事同盟更加坚固。

因此,该起事件对于日本而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因此,从目前的情形看,如果以国家来划分,金正男遇害事件,单就当前情形看,朝、韩、日三国不同程度都会受益,但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谁是潜在的最大受益者,目前还不太好说,但日本是上述三个国家在本起事件中唯一一个有利无害的国家。 


侦破方向三
作案细节和“刑侦技术” ▼


▌ 金正男是“猝死”, 还是“凶杀”


马来西亚武吉阿曼公关组主任拿汀阿斯玛华迪高级助理总监指出,警方已证实金正男在大马逝世消息,后者的死因不明,需等候剖验结果出炉才能做出结论。武吉阿曼刑事罪案调查局总监拿督斯里莫末沙烈则透露,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显示金正男是遭人谋杀,警方暂将此案列为猝死案(SDR)调查。


不过,我想这位拿督应该自己也不会相信,这是一起“猝死案”,他之所以这么说,一则是案情目前毕竟还没有完全证实,话一旦说错了就收不回了;二则事发地毕竟是当地安全警备十分高的国际机场候机厅,如果贸然定性为“凶杀”,且事后让凶手轻易逃脱,不禁容易引发恐慌,也显示出当地警方的“无能”。


作案工具是“毒针”还是“毒布”


根据韩国方面最初报出的消息称,金正男死于毒针袭击。而雪州总警长拿督阿都沙马指出,其中1名女子靠近金正男时,突然以一块沾有液体的布,捂著金正男的头脸,导致后者高喊眼睛火辣。以上内容应该是大马警方通过调看监控录像看到并官方披露的,为此,后续报导都改称金正男是被人用湿巾“捂死”的。


但是否能够就此否定“毒针”的使用呢?

从刑侦技术上讲,这一可能尚不能完全排除,因为案发现场存在两名女性,大马警方仅证实其中一位进行“捂脸”,但并未交代另一位女性的举动,因此,在使用“毒布”的同时,使用毒针的可能性并不能完全排除。特别是考虑到机场是人流量较大且安保等级较高的场所,“刺客”以“毒针”为主确保行凶效果,以“毒巾”为辅防止受害者高声叫喊呼救,从而招致他人围观和保安介入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所以,现在说韩国方面公布的“毒针”致死是假新闻,还为时过早,但如果最后尸检的结果果然证实刺客使用了“毒针”,我们才应该好好思考韩方的“未卜先知”。

▲ 疑为暗杀所用毒针


▌ 貌似朝鲜人的“女刺客”身份之谜


在几乎所有涉及到描述女刺客的内容时,都有“貌似朝鲜人”这样的说辞。起初还不以为然,但看多了,不觉心生疑窦:

要知道,吉隆坡国际机场人流众多,这两个女人到底有何特征,可以一眼就被认定为“朝鲜人”,而不是日本人、中国人?或者,与朝鲜人一脉相承的韩国人、中国朝鲜族人?

目前所有的新闻都指向凶手是“朝鲜人”,然后顺利成章地将主谋指向朝鲜方面,但这种线索的高度一致,反倒值得怀疑。


而且,从事后两位女子逃脱的过程看,此事各个环节衔接得毫厘不差,应该是事前进行充分的演练和精准的配合。而这些工作对于朝鲜“特工”而言,并非强项,反倒是一些别的国际化程度更高的国家,应该更有把握做得如此“精确”。


▌地点选择


最后,关于刺杀地点的选择,也颇为令人费解。

选择在机场这种重要的公共区域高调下手,只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时不我待,必须尽快解决;二是宣示决心,以儆效尤。


问题是,如果朝鲜是幕后真凶,这两点并不契合,首先,金正恩即使要杀金正男,当前的迫切性好像没有那么强,过了这个村,应该还有其他店,不急于这一时;其次,暗杀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手段,更何况对方还是同胞兄弟,如果朝鲜真要宣示决心,肯定第一时间承认此事,并控诉金正男“罪大恶极”的“罪行”了,反倒是朝鲜如今这个不置可否的态度,颇为耐人寻味。



侦破方向四
谁是事件的“受害者”?▼ 


这是另外一种逻辑推理,就是事件对作案者未必有利;或者虽然有利,但其作案的目的其实是更希望这起事件对第三者造成损害。如果以这种推理思维来看,本起事件中到底有谁是“受害者”?也可以此作为“破案”的辅助线索。


首先,中国无疑是本起事件的“受害者”。因为朝鲜政局陷入不稳,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一方面,朝鲜和美日韩一旦发生尖锐对立,中国势不能坐视不理,必然被动卷入,整个东北亚局势将发生重大变化,而中国当前正面临国内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被拖入战争无疑是不合时宜的;另一方面,就算事情不会发展到战争的地步,但如果朝鲜政局出现不稳定,或者引发难民潮,都会对中国有影响。


除了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多少也是这起事件的“受害者”。特朗普上台以后,逼迫日本和韩国增加军费分摊,出售武器,但他绝不想拿美国士兵的命,真刀真枪地到东亚战场上参加战斗,去保护他的盟友们,但是,如果事态进一步发展,则就不是特朗普原先所打的如意算盘那样了。至于俄罗斯,特朗普上台以后,对俄罗斯和普京的态度很耐人寻味,这让美国的传统铁杆盟友颇不放心,如果能成功挑起半岛动荡,那么,美、俄之间势必形成正面冲突之势,两国修复关系的计划只能被迫向后推移。


结论▼


由于到目前为止,此案公开披露的信息及其有限,无法做到细说,只能在此“戏说”一番。本起事件的幕后真凶,朝、日、韩三国都不能排除,甚至不排除日韩两国的某些势力联手参与此事的可能性。


100多年前,当那位塞尔维亚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街头用勃朗宁M1910型自动手枪,对着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连开七枪的时候,他一定不会想到,由此会引发一场规模如此之大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这次战争是如何深刻地改写了人类历史。


再次希望,历史的悲剧不要重演。


 ◈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