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法律援助 | 谁来为这个女孩辩护

2017-04-12 林泉 法律读库

这种态度正是法律人所需要的态度,于大众之中提出不同的声音 。


近日,陈少文老师出版了首部随笔集——《心能转境》。书中第一个故事这样记载:


有一次,我组织一批在校大学生到北京一家专注于高端商事诉讼的精品律所,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游学之旅。

学生都是通过网络招募的方式,从近百份简历中挑选出来的精英学子。整个活动中,他们展现出来的素质让人屡有惊艳之感。我参加完上午的活动并做了简短的致辞后,就带着爱人和女儿去天安门游玩,后面的活动就没有参加。

可是,活动结束后,我接到朋友的一个电话,噼里啪啦地向我吐槽其中一个成员的表现。这个朋友是培训界的一个大咖,这次听说有这个活动,也过来参加,并且担任分组对抗游戏中的某组组长。

“主办方给我们安排了一次分组对抗,活动开始的时候,所有成员都上交了一百元钱,作为公共基金,最后优胜队将得到这笔奖金并自由支配。最后,我们组表现很好,拿到了冠军,我就建议把这笔钱捐出去,钱也不多,两千多块钱,如果吃了花了,也就没了,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大家都赞同这种处理方式,唯独有一个女生当时就表示反对。”

“哦?她的理由是什么呢?”

“她说她从外地来,车票住宿都花了点钱,如果能把这笔奖金分了,正好等于这笔钱挣了回来了。所以,她觉得没有必要捐出去,也没有必要吃喝玩乐,大家平分了就好。”

朋友说到这里,已经越来越激动。

“我当时就把她那份钱给了他,而且撂下一句话:就当我们今天没有认识过。来到这里参加这个活动的学生,不一定都比你富裕,却没有任何一个人像你这样考虑问题。你拿到了奖金,却失去了我们的信任,我瞧不起你。”

……


书中内容就摘抄到此。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想起了我们法律人耳熟能详的一部电影——《十二怒汉》,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电影的情节(以何冰版<十二公民>截图回顾):


某法学院学生就一个富二代涉嫌杀死亲生父亲的案件进行英美法院模拟审判。


校方要求陪审团讨论结果必须是十二比零全体一致通过。▼


模拟陪审团十二名陪审员第一轮投票“十一票有罪”。▼


何冰饰演的的陪审员一人投票“无罪”。▼


一轮发言后,第二轮投票,唱票时出现了第二票“无罪”。▼


进而开展第二轮讨论。▼


随后继续讨论和投票:▼


最后全票通过“无罪”。▼


读了《心能转境》的第一则故事,回顾了《十二怒汉》的情节,女孩的言行恰似电影中八号陪审员(何冰饰演)的角色。


我想为女孩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很赞赏女孩的态度。


这种态度正是法律人所需要的态度,于大众之中提出不同的声音,正如《心能转境》中的封面语“你不反常,如何超常?”更何况故事中女孩的“反常”亦是维护自己的权益、法律思维的一种惯常。


试问,法律人在代理案件时,谁不是为了案件当事人的利益,可以说更多的是经济利益,即财产、金钱,都是以法律为准绳,难道在代理案件中以道德、道义让自己的当事人占理而失利吗?


故事中少文老师的朋友以“组长身份”号召大家把钱捐出去,并宣称“大家都很赞同”,女孩能够避开世俗,提出自己切合实际的处理意见,放之于法律之上,放之于大众之中,皆合情合理。更难能可贵的是,向号召人、一个少文老师称之为“培训界大咖的组长”提出意见。这说明什么,说明女孩能够不畏强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正是法律人需要的品质。


可是,这个拥有“培训界大咖”光环的组长已经回到了现实,他需要的是号令,其声称“大家都很赞同”,不知道这个“赞同”是如何得出来的,大家投票的结果,还是他一人之言,大家都很赞同,为什么还会出现女孩独特的声音?


故事中少文老师的朋友以捐款善举独领乾纲,道义盎然,确实是一个不破的真理。其称“两千多块钱,如果吃了花了,也就没有了”,可是他不懂经济学,经济学的根本就在于花钱。我记得少文老师在讲一次课中谈到一种经济现象,即当地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下令把钱埋在地下,然后又让人挖出来。经济学称之为“乘数效应”,就是为了促进就业、促进消费、刺激经济。这里就说明,钱本身就是拿来消费的,也就是让人把钱吃了花了。同时,我还听过一句话:花了的钱才是自己的钱。在这里,我想问一句:钱舍不得吃、舍不得花,用“舍不得”的钱去做善事,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受赠者,你承受得住一个连吃和花都舍不得的善举吗?(这里用了“舍不得”,或许“培训界的大咖”不是个舍不得的人,但还是用了)


故事中游学活动大家都屡有惊艳,但一回归现实,就失去了法律思维。故事中的女孩太单纯(但法律人需要这种单纯),她还存在于游学活动之中。我敢说,游学活动因为是游戏,在游戏的规则下,参与游戏的人穿上了现实的伪装,一切都那么真实(其实游戏规则之下也有伪装,只是不太强烈)。女孩的单纯就在于,在游学活动中大家无所不言、无所不谈,有意见、有建议提出来,可以天南地北畅所欲言,抑或是投票表决;回到现实,女孩的思维没有转过来,本应人云亦云,她却独树一帜,且这个旗帜被贴上了“道德”的标签。以致于少文老师在故事后面言道:因为索要奖金的举动骤然将自己的格局暴露在外,让人不得不唏嘘这种思维方式的可悲。


“这种思维方式”,少文老师称之为“穷人思维”。


通观全文,女孩的思维,我认为应称之为“法律人的思维”,只是思维的对象却不是法律人。


  • 作者:林泉,来源:微信公众号“法制讲堂”

法律读库  诚意出品

《中国公诉精英》

点击图片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