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位老政法的归队感悟:重学法言法语

2017-06-08 吴江 法律读库

一纸调令,让我回归政法队伍。从离开到再归队,期间六年有余。

我来自产业工人,成长于检察机关,累计工作廿四载,最美好时光贡献给培养教育我的单位;后到纪委专司纪律审查;再流转于经信委,既有党务又有业务;如今,再度于政法机关咿呀学语。

多岗位的锻炼与磨砺,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从法律系统到党务部门,从经济部门到政法机关,流转五个站点。时间或有长短,最初的毛头小伙子,至此已经两鬓斑白。

每一次角色转换,舞台的更替,都有些“颠沛流离”,维度、弧度、轨迹,沉积岁月之刻痕,于身心刻下不可磨灭之印记,阅历色彩斑斓,内心跌宕起伏。无论在哪儿工作生活,那段时光总是让你有一丁点成就感、获得感、自豪感。午后阳光里,端一杯红茶,记忆里可迅速回溯你曾经的片断,内心油然而生一些别样情愫。

我骨灰级网友寒山GG有句非著名的语录: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每天升起的太阳都不一样。确实是,时光流逝,以前所拥有的并不全面的法律知识,已是过去时,现在重新面对,则感到异常陌生。

年已五十有余,那么多的法律法规规章法律解释出台,其背景、内涵、适用、条件等等完全不同,对我而言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法律世界。同僚戏说,老政法了,可自己走进的这片森林,依然觉得自己是婴儿一般。

近期,出租车罢运,房地产纠纷,非法集资频现,电信诈骗横行----令人深觉法治进程任重道远!林林总总之事件,无时不在拷问司法公信力,而百姓对中国法治的认同,某种程度上正取决于对司法公信力的认同。

从理念认识到实务运作,像有一根无形鞭子敲打我的后背,驱赶我、迫使我、按住我静静地坐下来理性思考、埋头学习、踏准步子。

这几天江南的雨水下得比往年多,可能又快进汛期了,对自然界对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我却习惯于外面下着雨,雨水打在窗户上,这种情景之下打开思绪的堤坝,让各种想法任性地流淌。

从深度理解法制与法治的两个关系开始,抱着尊敬、尊重、尊从的心态,漫行于法的世界,不敢触摸这里一草一木,满眼知识的花木绚丽缤纷,耳听法律慧语来自苍穹,闻到熟悉但又陌生的馨香。

是的,法与人生相伴啊,不管是自然人还是法人,从与生俱来到与世长辞,从登记注册到注销破产,从经济社会发展到市井生活方方面面,无不有法相随,而只是你感受没有,知道没有,敬重没有,掌握没有,使用没有。

法律人与非法律人对于法治的理解各不相同,前者更需要法治的理想,法治的情怀,在中国特色的法治框架下,在中国特色法律体系下,还必须要直面法治的现实与现状。法治的推行,既要润物无声,有序进行,也要大张旗鼓,重点推进,再也不能牺牲那些“刺头”式的小人物,来改变或推动中国法治,那样的是法治的悲哀。

都知道正义从来不会缺席,但为啥会姗姗来迟,都知道公开是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可为啥还有那么多的不公开,甚至强词夺理,强调关键时刻设备坏了,都知道公正是天平,却有时总是倾斜。法治建设要靠责任、靠担当、靠传承,其形态也要从传统模式搭载互联网+的模式,网络时代善于用网言网语诠释法言法语,与网民沟通了解,由传统法治向智慧法治升级。

回归二月有余,也算有一块法治“责任田”与“自留地”,“靠天吃饭”必须的,顶层设计的宏观方向、原则、规矩,但是根据季节时令的特点种点啥,如何耕作,最大化的收益,以何种方式展示,继而走进寻常百姓的餐桌,也是必须的;在这个微观世界里,空间发挥余地同样像舞台一样,可以多样化、多层次、多角度。

更重要的是以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普遍认可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实、生动鲜活的事例有序推进法治建设进程,值得深思、运作、耕耘。时不我待,一寸光阴一寸金,有梦想更要实际行动! 

作者:邱悦,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法律读库 欢迎原创文章来稿

  1751490@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