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翻过全能自恋这座山,遇见更好的自己

2017-08-09 李颖珺 法律读库

原题:自卑与自恋的摇摆 ——从两首流行歌谈“自我”的健康成长


对以情感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影视作品,我们可以纯粹从审美的角度,欣赏其中营造出的各种情怀意境,也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人物的关系和行为背后,有哪些心理动力和根源。


作者选取了两首香港流行歌,在亲密关系中映照出的两种常见问题“自我价值感不足”和“全能自恋”,结合人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思考“自我”的发展与稳固。








烂泥

演唱:许志安  填词:李峻一


你,最盛放的玫瑰,流芳百世,怎可瞬间枯萎,

我愿意留低,舍身去垫底,任满天花瓣散落这污泥。

我,会为你躺下去,全身贴地,方使你企(站)得起,

化做了尘土,腐化中等你,甚至输出我养份,全部直至死。

愿可做你,脚下那堆烂泥,来守护你,我未理身上那污秽

别轻视我,纵是这种烂泥,能滋润你,耗尽每分让你艳压一切。

我,暗地里等下去,宁可远望,不可对你触摸,

眼泪也流干,让你可解渴,甚至输出我血液,无惧被刺死。

愿可下世,再做这花下泥,来守护你,我愿意躺在最污秽,

别舍下我,纵是这种烂泥,能亲近你,纵被你踩在脚下也矜贵。




类似这种完全“无我”、“忘我”地牺牲一切的苦恋,能让不少听众或观众沉迷。“烂泥”觉得自己肮脏不堪,一文不值,唯一的作用是为“玫瑰”输送养分乃至血液,至死不悔。

 

方力申和邓丽欣的对唱歌曲《好心分手》,也呈现了同样的模式,甲男爱着乙女,乙女爱着丙男。但乙女对甲男、丙男对乙女都毫无感觉。甲男、乙女在错位的单恋中冥顽不化,享受着自虐的快感。

 

拥有甲男、乙女这种烂泥心态的人,就像一个内在价值感不强,自我评价低,惯于自我攻击,从骨子里就认为自己不配被爱。他(她)们只有付出才能感受到存在的意义,暂时缓解焦虑,于是不断地退缩,边界不清,不敢拒绝。这种一味渴求别人认同的讨好型人格,必然得不到其他人的真正喜爱和尊重。

 

“烂泥”陶醉在被虐待被无视的自我催眠中,高高在上的“玫瑰”自恋娇纵,对“烂泥”不屑一顾,建立在这种虚幻基础上的关系是极其危险的。终有一天耗尽最后一丝气力的“烂泥”会崩溃或逃离。

 

当一个人的自我虚弱或者混乱时,恋爱乃至婚姻,都可能沦为其实现和证明自我价值的手段。开始的错误选择,注定了不幸的结局。

 

若你是烂泥,只会被踩在脚下。把自己的价值依附在他人身上,他人就是地狱了。




公主病了

唱:古巨基  填词:林夕


公主,请开口吩咐,你看,我多可恶,做完奴隶又扮演看护,做跟班保镖抑或钟点,其实亦不在乎,若我可不工作,若你肯笑着捱苦。公主,需要传奇,王子却也最讲骨气,若情人服役后都走避,若恩宠不分真伪,只想炫耀自己,其实你,凭着恋爱去自爱,其实有谁爱得起。 

  

好男人已死光了,剩下什么都嘲笑。谁欠了你,还债的你又嫌少。小王子你不懂要,独自在温室娇俏,任你的岁月燃烧,小心生病了。

 

公主,不会上路,还好有我领旨即到,但奴才又未值得倾慕,摘花的亦非应份(应该)惜花如何是好,闲坐一世,谁又敢对你负责,唯独我仍当宝。好男人已死光了,剩下什么都嘲笑。谁欠了你,还债的你又嫌少。小王子你不懂要,独自在温室娇俏,任你的岁月燃烧,始终长大不了。

 

当男子汉跑光了,我爱你可不可笑。但我格格,谁替你继续抬轿。当人生太艰苦了,你有撒娇的需要,唯有我肯被缠绕,即使宠坏都要。否则可找谁照料,因彼此都病了”。



这首歌中,男主表面上也像“烂泥”一样悲壮,自嘲是“奴才”、“跟班”,但仔细琢磨和感受,男主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成熟优质男——他拥有全方位技能,可以胜任“看护(护理工)”、“钟点(工)”、“保镖”、“抬轿(夫)”。他痴心一片,把女主捧在手心视若珍宝,多年来心甘情愿做千年备胎。


更难能可贵的是,男主的内心很强大很稳固,他是充满骑士精神的“小王子”,透过公主病的表象,洞悉其深层的心理症结。                   

 

在温室中长大,被娇生惯养宠坏的公主,事事挑剔,难以被满足和取悦,“好男人已死光了,剩下什么都嘲笑。谁欠了你,还债的你又嫌少”。 任岁月燃烧,“始终长大不了”的公主,究竟得的是什么病?

 

其实这种病很常见,叫“全能自恋”。每个人都会自恋,否则无法认识和定位自己。但自恋超过了一定的程度,就会造成问题。

 

全能自恋,就是比较严重的自我中心。婴儿都是全能自恋的,因为婴儿还不会区分“自己”和“他人”,他(她)以为自己就是全世界。但是再好的妈妈,也不可能随时随地满足婴儿,于是婴儿饥饿不适时,被死亡的阴影笼罩(婴儿太弱小,没有任何的生存能力,唯一能做的是放声大哭),内心的痛苦恐惧被深埋在潜意识中。






申大鹏《伤城巨婴》2009年


在成长过程中,这个“全能自恋”的情结,如果没有很好地被觉察和修复,一得不到满足和认可,就开始抱怨、逃避甚至攻击。我们忘记了自己早已不是婴儿,我们必须发展各方面的能力,直面困难和挑战,承担人生的压力。幸福和成长是每个人自己的责任。父母和爱人都没有义务让我们幸福。

 

可以想象,当两个全能自恋、又与原生家庭纠缠不清、心理上经济上生活上不独立的人结合后,婚姻会是怎样激烈的权力斗争,相互的索取、撕扯,最终的断裂。

 

一首警世寓言,可惜,歌词最后暗暗迎合女性的心理需求,“当人生太艰苦了,你有撒娇的需要,有我肯被缠绕,即使宠坏都要。否则可找谁照料”,无论女人多么反复无常,多么蛮不讲理,都有一个人死心塌地爱她。这样误导和麻痹女人,让女人陷入玛丽苏式的戏剧幻想,只会让现实生活中女人继续遭受挫折,“情人服役后都走避”,”男子汉跑光了”。

 

真正要记住的,是这句“凭着恋爱去自爱,其实有谁爱得起”?!


“自我”的发展与稳固 



“自我”是一个人认识外界的起点,和别人相处的载体,即使独处,无法逃避“自我”。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通常而言,“自我”在不同年龄段有如下的进化:

 

一岁的孩子开始建立“主体我”,把自己当成活动的主体来认知(比如照镜子),能把“自己”和他人分开(比如热衷于和大人玩扔东西的游戏)。

 

两岁的孩子开始建立“客体我”,把自己当成客体来认知(比如从照片、录像中认出自己),能用“我、你、他”称呼自己和他人,“自我”意识第一次飞跃,进入叛逆期。

 

八岁之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八岁是转折点,九岁之后基本脱自我中心。






来源 | 权力的游戏


➤ 青春期(11岁到16岁):第二个反叛期,少男少女们强烈关注自己,烦恼增多,孤独感和压抑感倍增,构建独特自我。

 

➤ 青年期(17岁到35岁):最重要的是找到自我认同感,实现自我同一性(主体我和客体我的统一)。

 

➤ 中年期(35岁-60岁):“自我”稳定成熟,善于内省和防御,处世圆通,完成性别角色整合(男女同化,谓之“完美人格”)。

 

➤ 老年期(60岁至衰亡):“自我”很稳定,但适应性差,刻板保守、爱回忆往事,充满不安全感和孤独感。

 

人生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旅途,如果不能顺利度过某一个阶段,或者受到某些压制,我们的“自我”就踉踉跄跄,很难应付下一个阶段的任务......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极其“自我中心”,有些人对自己的认知与客观存在严重不符,区分不了事实、情绪和想象。自我的分裂与混乱,造成各种心理冲突和神经症,最极端的情况,就是精神分裂了。


 来源 | 视觉中国 


早期“自我”的形成中,主要抚养人(通常是父母)的对待方式起到决定性作用。“完美”的人包括完美的父母并不存在,加上在外面遭遇很多人和事,无论我们怎样长大,创伤都是存在的。

 

人的天性里,有保存自己、实现自己的独特性(导致自恋)和追求完美、与他人竞争(导致自卑)的两种对立情结。而烂泥的“自卑”和公主的“自恋”,可谓一体两面,在每一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存在。不同的人,程度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两者的比重可能不同。

 

理想中的“自我”,当然是时时保持自信,不卑不亢。但是,人不是活在真空中,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境和关系,“自我”不会是死水波澜、坚如磐石。烂泥的自卑,公主的自恋,看似两极,其实都是自我价值不足自我评价不稳定的表现。

 

烂泥把美好的想象全部投射在他人身上,这个理想对象的认同才能让烂泥获得价值感,为此烂泥不惜被“踩在脚下”、“化作了尘土”、“全部直至死”,为什么烂泥那么傻呢?因为烂泥的自我萎缩,它没有能力给予良性的爱,更没有信心得到爱。

 

公主呢,自恋的人,仿佛遗世独立,唯我独尊,但正如卡伦.霍尼在《精神分析新方向》一书中写的,自恋者因为需要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嫉妒而依赖别人。对自我的过分关注和神经质的完美需求,会导致不断的自我谴责,对外界评价的过分敏感,引发焦虑甚至强迫症。


纳西索斯(Narcissus)


一个健康强大的“自我”,不是消除了“自卑”或“自恋”,而是具有较好的调节能力,时时自我觉察,不会在两端来回摇摆,能在一段时期内动态平衡。

 

人成年之后,要建立家庭养儿育女,源源不断地付出爱的能量。若没有建立起稳固强大的“自我”,心理能力不足,会被生活的重担压垮。

 

任何一种关系,都是人性和内心欲望的反映。爱情和婚姻,都没有简单的答案。别怪命运弄人,爱情无常,婚姻复杂。如果我们足够勇敢、坦诚和智慧,就会发现和承认,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根源在自己身上。我们要整合和掌控的,只有自己。当两个真实、完整的自我相遇,才可能发生真正的交融碰撞。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配图来自网络】

作者:李颖珺

广州金鹏律师事务所

法律读库投稿邮箱:1751490@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