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读这两本书,惊见美国司法的黑暗

2017-08-22 阿朵 法律读库

“布莱恩,我是罗伯特.李.基,你为什么要代理一个象沃尔特.麦克米利安这样的人?你知不知道,他就是臭名昭著的南阿拉巴马州大毒枭?我收到了你的出庭通知,你不会希望和这个案子扯上关系的。”


打电话的是法官。


麦克米利安成为死囚,只因为警方需要一个嫌疑犯。



麦克米利安案发生在门罗维尔,“知更鸟”的故乡。



哈珀.李的《杀死一只知更鸟》写于1960年代,是门罗维尔的骄傲,它不仅荣登畅销书排行榜,还引来了巨星格里高利.派克,他因这个电影获得奥斯卡奖,饰演的白人律师芬奇留下的感动更是与日俱增。然而,小说背后的现实却依然冰冷。


小说和电影里诚实正直的黑人男子被白人姑娘勾引,他害怕、拒绝并跑掉了,但姑娘和她父亲却诬陷他强奸,将他送上了法庭。芬奇是法庭的指定律师,他顶住社会歧视黑人的重重压力,真心实意全心全意为之辩护,但是没有成功。陪审团判了黑人死罪,他试图逃走,结果却被枪击,象一个真正的罪犯一样不光彩地死去。


1980末到1990年代,黑人的不幸遭遇在这个地方真实上演,不幸者就是麦克米利安。


米利安幼时受过简单的学校教育,是个比较有头脑受人羡慕和尊敬的成功生意人。他很有女人缘,也常常经不住诱惑,一个白人姑娘勾引了他,在她的离婚诉讼上,被迫出庭作证的他成了话题焦点。


在南方,跨种族性行为是会要命的,因此受私刑暴尸野外的案例米利安幼时亲见过。不过时代给了他错觉,他意识到形象受到了严重损毁,却不知自己已成了街头巷尾的负面谈资和很多人的眼中钉。



那一年门罗县发生了一起轰动案件,一个白人姑娘在洗衣店被杀。白人被杀在当地是很少见的事,这个案件在民众中引起愤怒和恐慌。七个月后警方依然没有破案,民众极度不安并对新任警长心生失望,认为他不能胜任这一职务。这给了他很大压力。


这个过程中,一个曾经被严重烧伤心理也极度扭曲的白人就这个案件编造了各种故事,其中一个版本里麦克米利安成了主角。这个人名叫拉尔夫.迈尔斯。


迈尔斯说他在加油站遇到麦克米利安,麦克米利安因为手臂受伤开不了车,拿枪命令他拉他去洗衣店。米利安杀了人,他又把他拉回加油站,然后各自开车走了。


他编的故事都很荒诞,警方都查过,也都没有结果。凭这个故事警方知道也不能逮捕米利安,但他们太需要一个嫌疑犯了,警员见迈尔斯说害怕米利安,就引诱他说米利安性侵了他,迈尔斯觉得这样说很劲爆就真的说了,警察于是以鸡奸罪逮捕了米利安。


警方真正需要的不是一个鸡奸犯,他们把米利安关起来,是为给一个名叫胡克思的人创造条件。


胡克思是有名的监狱告密者,他犯了案被关在看守所,警察说如果他能将米利安和那起凶杀案扯上关系,他们就放了他,还会给他一笔钱。于是胡克思就作证说,在案发那天,他路过洗衣店看到门前停着一辆卡车,车上坐着两个人,他指认他看到的就是麦克米利安那辆低底盘车。就这样,警察把米利安以谋杀罪逮捕了。


跨种族性行为和鸡奸已使米利安的形象被严重妖魔化,这样的人成为凶杀犯没人怀疑,案件告破,百姓拍手称快。



对于那起凶杀案,米利安有足够的不在场证明。那天他没去工作,请懂机械的朋友帮忙在家换车转动轴。因他家靠近大路,在教会做牧师的妹妹那天组织了很多教会成员在那里卖食物,不仅他们,很多买食物的人甚至还有一个警员,都能证明这一点。


那个编谎言故事的迈尔斯与米利安根本不认识,警方探员在一个小商店做过测试,商店老板作证,迈尔斯进店后向他询问哪个是米利安。


作伪证说在洗衣店门口看到米利安车的胡克思,他的同事证明他那天根本没路过洗衣店,那个时间他们正在一起干活。


而麦克米利安的车,是在案发六个月后才被改装成低底盘的。


麦克米利安却就这样被判处了死刑。他时刻在不知什么时候会被送上电椅的煎熬中在死囚区度过了六年,直到布莱恩出现。



布莱恩.史迪文森哈佛法学院毕业,与种族和贫困关联是他选择法学的最初动因,——作为一个黑人,尤其,祖母还是奴隶的女儿,他比谁都知道那一身不受欢迎的种族外衣带给黑人的命运和影响。


在哈佛法学院布莱恩参加了一个关于种族和穷人诉讼的集中课程,按课程计划要为南方囚犯辩护委员会工作一个月。在去南方的飞机上遇到了委员会的董事史蒂夫.布莱特,他对他说:“布莱恩,死刑就是为穷人准备的。”


这句话给年轻的布莱恩内心带来很大震动,那时他连死刑上诉程序都还没搞懂,但黑人、穷人、死刑这些字眼连接的他生命灵魂的按钮,在那一刻,接通了。


回到学校后,他选了一大堆相关的课程努力学习,并把免费为穷人死刑犯辩护当作一生的事业和追求。他成立了平等司法倡议组织(他是这个组织的创始人、执行董事),一个为死刑犯免费辩护的组织,麦克米利安案因此进入他的视野。


他代理过若干死刑案件,大量无辜者被判处死刑后在他们的努力下被宣告无罪,而那时死刑已快被执行。面对贫穷、种族偏见等给无辜者造成的灭顶之灾,他和他的同事在生命的拯救中日以继夜地奔波忙碌,然而,并不是一切都来得及或有结果。


每每目睹死刑执行的残酷,接到死刑犯临终前真诚的电话道谢和道别,布莱恩总是禁不住泪流满面,压抑和痛苦不止一次令他想到逃离。每当此时,他也总是更清楚地意识到他不是因为没有选择才坚持,他做这些,因为他也伤痕累累,面对他们的不幸他感同身受,并深感责任的重大与时间的紧迫。



接到米利安的案子后,布莱恩和同事迅速展开了调查,很多知道米利安无辜的人向他倾诉事实和他们内心因之而来的不安,他们为自己不知什么时候待在自己家里却可能就被指控为杀人犯而深感恐惧。


尽管法官、检察官、监狱等各方面对他们表现出不屑、反感和种种刁难,社会上不明真相的人更是数次炸弹威胁以至他们不得不全部撤出办公楼的地步,但案件终于有了进展。


他们查到了警方给告密者胡克思五千元现金的收据;迈尔斯参加的一个类似宗教的组织促使他真心忏悔,愿意出庭作证推翻之前所有的谎言。


大量的证据面前,虽经若干周折,麦克米利安终于获得了自由。然而,六年多的狱中生活让他失去了妻子,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尊严,失去了一切。


在布莱恩的帮助下他获得了一些赔偿,重新开始工作,却意外受伤。众叛亲离中,布莱恩亲自照顾了他好一段时间,帮他度过了出狱后最初的危机。然而他的健康状况继续恶化,精神也出现失常,常常以为自己还在狱中,请求布莱恩把他救出去。晚景很是凄凉。



美国最高法院认为:我们的司法体系,象行使它的人们一样,是不可靠的。


这句话出自德肖维茨《合理的怀疑》,读布莱恩《正义的慈悲》时,我常常想起它。



米利安的案子是《正义的慈悲》里贯串始终作为主要叙事的一个大案,却不是唯一的因为需要一个嫌疑犯而由警察一手造成的冤案。


尤为令人心疼的是一个名叫乔治的黑人男孩,他成为死囚只因为多说了一句话。


有个女孩失踪,乔治告诉寻找的人说他和妹妹曾在早上见到过她,女孩向他们打听哪里能采到花。女孩的尸体找到后乔治被捕了,他的家人受到威胁连夜离开当地,他被以强奸谋杀罪判处死刑,81天后被宣告死亡。


执行死刑时,乔治手拿《圣经》。他太小了,必须将《圣经》垫在电椅上才有法接通电极。他离世几年后,一个家世显赫的白人男子临终前忏悔,他是杀害女孩的真正凶手。


如同之前文章里提到过的,这两本书很大程度上有一种互证关系,读布莱恩不能不常常想起德肖维茨,想起他说的在美国学习法律不能遗漏种族问题,尤其和死刑相关的;想起他说的,警察做伪证必须从司法制度中铲除!



读这两本书,常常忍不住惊诧美国司法的黑暗,不仅警察伪证,看看本文开头引入的那个电话就知,法官的作为也并不光明。


德肖维茨在《合理的怀疑》中更有直接的表述,他对那些反对庭审直播的人说:建议去当地法庭,在后排静静坐下,你会看到懒惰、准备不足、愚蠢、故作姿态、失礼的龌龊,——我说的这些,指的是法官!


美国的法官,原来并不像我们原以为的那么德高望重技艺精英受人敬重。


他们的陪审团制度,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有效并合理。因为很多人不愿参加陪审团,陪审团的成员常常是由退休的、没有工作的人组成,他们因受教育水平低、职业素养差而广受抱怨。


读辛普森案时就不由暗暗惊诧,控方辩方都是最强大的堪称巅峰对决的团队,他们拼尽顶尖技术和智慧,最后的裁决却交到一帮能力几乎是天壤之别的弱势手里,就如一场顶级智力比赛裁判却是外行,那阵势颇有点如同儿戏。


问题催生关注,美国经典的法律电影一直保持一种难得的警醒和批评,文献方面的作品更是如此。


从面上看,《正义的慈悲》差不多就是一本案例集,《合理的怀疑》是从一个案件出发的评论分析。但内在里,《正义的慈悲》打开的是一座座死囚监狱,呈现给你的是生活的支离破碎和司法的满目苍夷,作者心怀慈悲在其中倾听无辜者的哀嚎,目睹死囚的绝望和无助,他带着拯救的紧迫在努力,并为他们不停地呼吁,试图通过对若干个体的努力,力求促成对某方面的改革,他们努力着。


德肖维茨更象是布莱恩的老师,他面前呈现的是整个国家的司法蓝图,他知道哪里有痼疾,他寻找出手的时机,追求以重重的一击带来抜根式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和改变。



布莱恩说:我们信守法治、公平和平等的程度,根本不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待有钱的人、有势的人、有权的人和受尊敬的人,衡量我们品质的真正标准是我们如何对待贫穷的人、不受欢迎的人、被叛有罪和被监禁的人。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正义和慈悲温暖并感动世界,他被誉为美国的曼德拉,当代的阿蒂克思.芬奇,瑞典组织授予他奥洛夫.帕尔梅国际人权奖。


——布莱恩是个好人。深的夜,奉上深深的由衷的敬。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配图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