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黄蓝虐童事件真凶之考证

2017-11-25 尔朵 法律读库

事件梗概


北京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园区曝虐童,幼儿身上现针眼,存在猥亵、针扎幼儿,给幼儿喂食、注射不明药物等行为的情况,北京警方正调查取证。

有待完善的中国儿童家庭教育

与其沉浸在悲痛愤怒恐惧的情绪中,我们不如静下来,从家庭教育着手,看从哪些方面能够提高儿童的防范意识,尽最大可能保护孩子。家长不应对此事反应过激,过度担忧,而应坚强自信,找到一个能让自己放心、孩子安全的监督模式。

A 性教育及人际边界意识

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含蓄委婉,对于性教育更是羞于启齿,但是就是因为这种暧昧不明的教育方式会让很多哪怕是已经成年的人尚且无法准确判断性侵犯的界限,更何况是两三岁的孩子呢?

其实,没有明确的性教育,也就意味着没有明确的人际边界。

其实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社会人,不管在心理还是身体的层面都享有独立的自主权。但是在中国教育里首先强调的不是自我尊重,而是“尊重”他人。所以,往往出现为了满足他人需求而忽视自身感受的状况。清晰的边界意识,有利于所有成人和孩子更加果断地保护自己。

性不可耻,谈论性也不可耻,它是人类对于自身的探索和了解,恰当的性教育有利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避免危险的性侵犯、猥亵等。所以,中国家长应该在这点上进行培养,下面是美国儿童性教育的短视频,供大家参考。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3748jpacx&width=500&height=375&auto=0

B 安全感和勇气

绝大多数儿童在三岁以前还没有建立起很好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这个时候对儿童最好的教育并非学习知识,而是帮助其探索世界、感受世界以及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所以,父母的高质量陪伴和爱的语言会有利于孩子建立安全感和勇气,同时也能培养孩子对于父母的亲密和信任。

这是非常重要的心理能力,一个人只有具备安全感才能有勇气、敢于信任别人。事件里有老师威胁孩子不要告诉父母,孩子被吓住了,这就是在家庭教育里孩子对于父母能力的不了解。所以,在生命早期培养孩子对父母的信赖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他们真正地“赢在起跑线上”。

C 重视创伤后心理辅导 

我国针对儿童性侵事件的后续报道并不常见,但是大家并不能因此忽略创伤后的心理辅导。关于性侵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大家可以参照韩国电影《熔炉》和《素媛》,《熔炉》里的男老师因为不能接受这么多孩子被虐待的事实,最后采取极端手法报复,而《素媛》里小朋友在遭受性侵之后血流不止,直肠到大肠的最顶端多发性创伤与撕裂,截去大肠小肠以后重做了人工肛门,必须携带便袋度过余生。同时,心理上,这个孩子见到任何男性包括自己的父亲,都会感到极大的恐惧。

所以,无论如何性侵也好猥亵也罢,我们要重视起给儿童带来的身体和心理创伤。尤其是心理创伤是大家容易忽略的,毕竟孩子还小,表达还不清晰对于事件的认知还不完善。但是尽管如此,依然是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并且家庭方面也有仔细的观察,一旦有问题要提早防范。

幼年期受到伤害的孩子容易发展出两个方向的性格特征,请家长注意:一是自我封闭、自卑自责、抑郁倾向、沉默哭泣、自我痛恨一个是愤怒焦躁、暴力倾向、破坏性强、严重的会形成反社会人格,前者是自我伤害,后者是有伤害他人的潜质。不论哪个方向,都是我们要尽力避免的。不要等到下一个悲剧产生了,再去悲痛追悔。

缺失的性格教育

所有的恶性事件的源头,都离不开一个畸形的心灵做引。每当事情发生,人们总是习惯性地陷入恐慌、愤怒、畸形的心灵之中,但是很少有人思考为什么这件事会发生。

人们普遍倾向将加害者妖魔化,因为大家对于这部分人是不了解的,充满了未知的恐惧。但是,不管事实多么恶劣,我们也不要把想象当成结果来反应,这是非常情绪化的。

其实恶性事件的根本是一颗冷酷的心灵,是严重缺乏性格教育的环境下熏染出来的一种人格。如果我们抛开内心的恐惧和有色眼镜看待他们,也许会看到我们性格教育里需要完善的部分,看到许多事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A 心理咨询视角下的施虐者:他们也是被害者

其实国内对于施虐者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个非常肤浅的层面,大家只停留在他们行为表象的层面。其实只有极少数“恶魔”是天生的,绝大多数施虐者在童年期甚至婴幼儿期遭遇的事件更加令人咋舌。

大量的犯罪心理学案例显示,真正的“恶魔”往往会有强烈的控制欲和想做上帝的念头,这部分人的人格往往遭遇过蔑视以及有过强烈的心理失控的经验,如遭遇无法抵抗的暴力、性侵、嘲讽等;遇有一部分是在重复自己的心理创伤,通过对他人施加同样行为而达到自身的解脱;也有一些是综合了各种心理因素产生的各种人格特征,如精神分裂、人格分裂等等。

所以,不要小看我们的语言行为对于儿童的影响,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心理监督制度。帮助特殊成长环境、极端恶劣成长环境下的儿童能够尽早得到性格矫治,避免自杀、他杀以及各类精神、心理疾病的出现。

B 人格教育的不完善才是真凶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如果遭遇的更多的是爱、温暖、关心,那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是个人格完善的人,对他人有更高的接纳容忍度、更好的同理心和成熟的情绪管理方式。而一个在成长过程中遭遇过多心理以及身体的恶意伤害的人,则更多会表现出敌意、暴力甚至变态的心理倾向。而心理不健康是隐形的,那些可能会伤害我们的人有时候会彬彬有礼、聪明健谈,表现出很积极阳光的一面。

注意:人格是多样化的,多层次并且复杂的。是不同的经历过后导致的心理残存,所以我们并不能因为一个阳光的一面而否认阴暗面的存在,相反的是每个人都有阴暗面,只是每个人对自己的掌控力不同而导致了不同的选择。在这里我依然坚持,伤害他人是种选择,而不是必须,所有人都可以把伤害转化成心灵的成长。客观上承认经历会给我们相关的选择造成影响,但是最关键的选择还是在于自己。

教育体制优化

看了上面的文字,相信大家对于整个事件的心理成因有了大概的了解,我们会认识到心理因素真的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下面关于这些笔者给了一些建议或者说是思考:

A  建立幼师职业心理资格评估

对幼师进行专业的心理测评,包括入职评估及每学期末的心理评估和团体治疗。对于出现问题的老师优先给予治疗和心理支持,确实不符合从业标准的可以劝退一段时间,度过不稳定期以后重新评估入职。

B  建立严格的举报制度和清晰的制裁手段

对于幼师间的相互监督和举报有连带责任,如果知情不报也会受到处罚并取消职业资格。按照猥亵、性侵的不同等级,从视觉、语言、肢体等不同层面有清晰的划分,依据情节予以严惩。让这方面的制裁不再模糊,也不给施虐者任何逃避法律责任的机会。

C 优化师生配比

现在中国人口数量庞大,幼儿教育又是所有教育里的基石,儿童活泼好动对于很多事情处于迷糊状态,其实非常考验幼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建议一位老师最好不要带超过十名儿童,并定期接受专业的心理培训、督导。

D 提高幼师待遇及入行门槛

幼儿教育是关乎儿童未来的最重要的教育,应以性格培养为主,知识教育为末。这需要有更加专业负责的老师,自然应该提高入行门槛,同时引进人才的需要,最好提升幼师待遇。

E 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所有学校都应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以应对老师与儿童的突发状况以便进行心理调节。关于心理这块,大家其实还处于盲区之中,往往认为情绪问题不需要重视。但是一次两次不重视,次数多了就容易形成不同等级的心理疾病,给老师和孩子埋下隐患,一定要及早发现,及早调适。

不是“我现在不去想了”、“事情都过去了”、“反正我不管就是了”……这样的话叫调适,这都是逃避。教育的从业者们,请你们清楚而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心,遇到问题不要自我欺骗,要积极解决。

愿景


为了社会的长治久安,也为了培养更多心理成熟、人格独立、富有创造力的高端人才,希望大家高度重视心理教育。请从焦虑的状态下走出来,不疾不徐地扎实走好每一步,儿童的心灵教育以及家长的人格成熟就是决定一个人未来最关键的“起跑线”。为此,笔者有以下两个愿景:

A 三岁以下儿童能在家长陪伴下度过

培养孩子安全感是所有教育的关键,没有安全感的人会出现人际关系问题、行为问题、性格懦弱、脆弱、焦虑、退缩……等数不清的问题。

B 学校配备心理健康课程

不是开展心理活动、传播心理知识这么简单,是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品格由内而外地理解健康的心理生活状态并活出来。是要以一直陪伴着孩子们直到他们找到自己,可以成为自己的主人为目的,必须深入具体而有价值。学校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必须不能低于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才能实现人才的稳健发展。

来源 | “ 金色花的秘密”微信公众号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