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老兽》影评:在上帝的注视中走向地狱

2017-12-18 小李同学 法律读库

文 | 小李同学

“他人即是地狱”,看完电影《老兽》之后,我突然想起了这句话。电影中,老杨、老杨的妻子、老杨的朋友、老杨的子女以及路人甲乙丙丁,他们都在互相注视着,打量着,以上帝的视角审视着他人的生活,妄图争做别人的上帝,却一步步将彼此推向了地狱。

斑驳背景下的鄂尔多斯一片灰色,只有镜头中不停闪过的烂尾楼,宽敞而空旷的街道和荒野,落寞的诉说着这座城市昔日曾有的雄心与繁华。就在这样一座城市的一个房子里面,躺着老杨已瘫痪多年的妻子。

而在不远处,她的丈夫正在一边打着麻将,一边和麻友们抱怨着现实的无奈。对于这个已独自照顾七年多的妻子,老杨的感情是复杂的,但有一点能感受到的是,他在自己妻子身上已看不到任何希望。所以,他本能的选择逃避,变得不可理喻,他不接听妻子的电话,他拿走妻子手术的救命钱却不觉所谓。

他不愿再看到妻子凝望自己的眼神,尽管那种眼神可能曾让他感到过鼓舞、温暖甚至是羞涩,如今也只会把他拉向地狱的深渊。

大背头、眼镜、三星翻盖手机、皮夹克、皮鞋、西裤以及在电动车上保持的哈雷摩托的坐姿,都是老杨记忆中往日辉煌的线索。可以想象,无论是通过开煤矿,放高利贷,还是炒房地产,老杨都曾是这个城市乍富群体中的一员,经历了梦幻般的疯狂时代。

《肖申克的救赎》里面有句台词,说“希望是好事,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从天空跌落低谷,要想不至于崩溃,希望无疑是一剂良药。

整部电影中,也许只有卢步森,这位老杨昔日的朋友,是真心认可和崇拜老杨的。卢步森让老杨再做生意的时候带上他,这种信心不仅是他自己的希望,同时也是老杨的希望。可能很多人觉得,老杨硬着头皮请卢步森吃饭,抵押了自己电动车请他洗澡,拿了妻子的手术钱给他买牛,是为了面子和报答卢步森当年卖马赞助之恩,当然,这也是老杨自己说的。

但我想,这也许并不是老杨内心真实的想法,如果他只是为了报答卢步森,那么为什么不在当初发达的时候就出手呢?中国人有个特点,就是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感,特别是自视较高的人,往往认为表达情感是软弱的象征,会让人瞧不起。但表达情感是人的本能需要,是无法回避的冲动。

那么,面对这种矛盾,有时候就需要给自己情感表达加上一层外在的掩饰,而常用的掩饰物就是交易。卢步森你看,我老杨对你好只是为了回报你当年的恩情,并不是我感激你依旧看好我,也不是我对你有一些依赖之情,我这样的人物怎么会在你面前如此软弱呢?顺着这个思路想,老杨的种种表现就会得到更加合理的解释。他对卢步森好,其实也是为了给自己留住一些微弱的希望。可以说,整部电影中,只有卢步森的目光不是从上帝视角来看待老杨的。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这是中国传统家庭组织模式的一个缩影。但这种建立在农耕文明时代,靠封建宗法制度维系的家庭关系在现代社会注定难以为继。电影中,老杨的家庭就像中国社会无数个家庭一样,正在经历从大家庭解体为小家庭的过程。

老杨有三个儿女,大儿子结婚是他张罗的,为此,卢布森还卖了自己两匹马凑钱给他;二女婿找工作想必也是老杨借助着自己的人脉和资源,顺由着潜规则帮着搞定的;三女儿是老杨最疼的人,通过只言片语的对话,她结婚买房恐怕老杨也是出力不少的。可以想见,在老杨当初风光的时候,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看待他的眼光一定是充满崇敬和感激的。在这样目光的注视下,他的吃喝嫖赌,也算不上什么大问题。

一个人道德上的瑕疵,可以被物质上富足所掩盖,这背后不是基于亲情上的容忍,而是基于利害的算计。其实,从这一刻起,老杨家庭的命运就注定了。

当曾经被视为权威的人不再被需要,那么当初曾被容忍的一切缺点,就都会成为如今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当初的杨总,如今的老兽所想不通的地方。电影中,老杨儿女们也是痛苦的,既要面对生活的压力,也为家庭的变异而感到焦灼;既需要亲情上关爱,又不得不在物质上做出割离。而这一切究竟是不是父亲的错,他们内心也未必真的清楚。

“我们确实活得很艰难,既要承受种种外部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这是《麦田守望者》中的一段话。我常常想,如果有一个人能对老杨投以理解或者鼓励的目光,而不是站在上帝的视角来审视他、指责他,他会不会从一个老兽变成老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人,正在成为他人的地狱,抑或在他人的注视中,慢慢的向地狱跌落而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