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苦楚成往,梦想在望 ——写给2018参加考研的师弟妹们

2017-12-23 补寒丹 法律读库

文 | 补寒丹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律硕士



“冬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一起坐坐谈谈来日动向...”一年一度的考研大战又将开启,百万考研大军或欣喜或失落。去年今日,是考研改变了我的整个未来人生轨迹,是考研改变了我对于自身和社会的认知,是考研让我知道还有那么个魂牵梦萦的地方等你抵达、有那么些比你更优秀有趣的人等你预见、有那么个带有点使命感的事情等你完成。总还想写点什么纪念一下那个人生的重要时刻。


一、考研求学,轨迹转变


为什么要考研?因为想要改变。内驱动力在哪里?源自内心最热烈的渴望。一句话:博弈固然繁复,人心始终向上。


不甘于现实环境对于自己的桎梏,不甘于人生就此了无生气,不甘于内心曾经的热血远方永埋心底。于是悔恨-堕落-颓废-反思-重构-行动-成长,不顾现实生存压力与周遭冷眼蔑视,背水一战,渴望重返荣耀,但这一次不再是为了证明给谁看,而是向内心中最真实的自己无限接近......


十教707的小黑屋里依稀还有瑶婷姐一个人抱着华政的经济法就着小太阳一个人背书到十点半的背影;十楼东北角跟八楼东南角早上七点半,依稀还能听到汝佳跟美美背法硕联盟最后冲刺押题的声音;田径场某个暴风雨临近的夏日周末,依然能看见闯爷无惧风雨中跑完半程马拉松的酣畅淋漓;311楼道口下午的冬日暖阳里,距离考试的最后两天,还有斯基、凤凤、玉米临危不乱地恍惚到把英语活脱读成日语。


那爱与时光同在的岁月,那每天六点起十点回、下午穿越枫林、樱花园一起去教工食堂吃饭、然后跟水果市场的大妈侃几句大山的嘻哈,串连成了我们在大学里最充实丰满的共同记忆。而后我们天各一方,踏上各自的未来征程,远方当年的战友们,你们都还好吗?


二、深耕专业,多元跨界


读研究生无非是希望自己能在某个领域更专业一点,能够成为解决该领域特定问题的专家高手,但现实情况是,学法律的往往又想懂点经济,搞金融的往往希望自己能懂点法律。这都无可厚非,毕竟多元世界问题绝不是某单个学科的运行法则能够解决的,其复杂程度甚至远超我们的想象。


一旦成为某领域的专家后,其局限也随之而来,容易成为“拿着锤子钉钉子的人”。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像查理芒格跟埃隆马斯克一样的人,能够看透事物的底层逻辑,能够拆分第一原理的知识并对其进行重构并为自己所用,但学到最后却发现自己总像个半吊子,什么都懂一点,但又什么都不会。


科技进步带来知识的快速迭代,很多在学校的学的东西很可能五年后就过时了。特别是对法科生而言,修法的速度远快于教科书更新的版次,而人工智能对于法律的“侵蚀”又“甚嚣尘上”,仿佛我们就要成为被时代所抛弃的群体?



读博的话就更纠结了,花两年左右的时间写就的博士论文最后的读者可能不会超过200个,更可悲的是师兄可能还会告诉你等你毕业后你的论文就是垃圾。读博的机会成本极其巨大,也会终局性地改变一个人的整个人生轨迹,并且读博可能与社会所认可的所谓成功相距甚远,你可能与金钱脱钩、与名利脱钩,彻底告别享乐的快意人生。如此看来,读博似乎弊大于利?


慕少学长的回答是我个人目前为止听到的最好的回答:


“你要是想挣钱就真的不要读博了,趁早工作吧,不然读博可能还不如赌博。读博有什么意义?没有任何意义啊,读博本身就是意义。既然你选择这条不归路,就要硬着头皮把他认真走完,当你真的跨过这座桥的时候,你会对自己跟世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你会活得比以前更轻盈、更自信。当然前提是你得熬过去。他们是一群人类智识边界的开拓者,他们抵达过迄今为止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精神世界。所以我们看起来可能都有那么点神经质吧?但你要知道,能真正完成博士学业的人,他们的思维模式是稀缺的,这也是他的价值之一。”


人事经理常被问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一个拿着各种职业能力证书的一般本科生跟一个刚刚毕业的985博士来应聘,贵公司更倾向于选择谁?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他没有区分行业性质与技术含量及工作要求,难道清华的还真比不上蓝翔了?三流高校的一定比不过985院校的?对不起,大概率来说是这样的。


虽不否认一般高校的优秀人才比比皆是,但职场上名校光环却依然显著,猎头在避免大成本删选情况下,往往会选择社会认可度更高的学生,猎头们的一个流行观点是:“请先具备基础核心业务能力,再来跟我们谈你的所谓个人品格和升职加薪。”


能够多元化跨界的前提一定是自身的专业本事过硬,这样才能具备跟其他行业大牛的对话能力。先成为单点极致,然后再去考虑多线程发展。入土生根方可生枝发叶,根深蒂固才能枝叶扶疏。


三、认知升维,问题降维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芳华,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黄金十年,而我们每个人于时代来说却又显得那么渺小和微不足道。北京近半年发生这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让人甚感时代之强大与个体之孱弱形成鲜明比对,仿似我们从糊涂时代进入了混沌时代?我们不知道该再去相信些什么?我们不知道自己一路走来在一线打拼的意义何在?我们不知道当郝景芳《北京折叠》的科幻场景被真实还原时,想要在北京驻足立根的个体大学生会被大时代推向何方?


毕竟千年后历史还在,而我们都不过只是翻天覆地里的一只蚂蚁、一滴尘埃。宏观大环境是我们无法改变且必须承受的,而微观才是我们能够真正有所作为的地方,在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血战钢锯岭》《战狼》告诉我们战争的残酷与危难之中人性的光辉,《摔跤吧爸爸》《CoCo》告诉我们生存现实的艰辛与梦想执着的可贵。


社会现实的生存法则真相与象牙塔里安逸的诗意往往让我们内心的体验自我与想象自我形成巨大落差,职场毕竟不是校园。


学校生活好比是欢乐谷游乐场,我们诗意地栖居着;但职场却仿佛荒野求生,没人关心你活得怎样,你只能一个人披荆斩棘,顽强生存,能琢磨并撼动巨石的人,才能最终赢得游戏(彼得林奇)。


这也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工作几年的人往往会比刚刚毕业就读研的本科生更加珍视研究生的学习机会,更加明白蓝天白云、阳光侧脸、操场背影是无限美好的情愫却又不得不流逝的情怀。


校园里的同龄人更多的是共情关系,大家可以一起打球看电影、喝酒撸串,同性异性一起指点江山,毫无违和感;而职场上同龄人则更多的是共利关系,他们或许更注重的是信息交互、价值对称以及利益交换,开始感慨于为什么自己身边会有那么多的奇葩,开始怀疑自己所信奉的价值体系。



总是纠结到底是该做自己认为对的,还是做别人认为对的,到底是该听从父母的回老家当公务员安顿下来,还是要听从内心的呼唤去广阔世界里遨游厮杀?对于《芳华》里的刘峰,我们不知该虚假地同情还是幸灾乐祸地悲叹?难道真的只有身处险恶之中,才能识别真正的善良?


或许本就不该认为善必然跟因果联系在一起,而善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有无限光芒的东西,就像贝佐斯说的“Clevernessis s gift,but kindness is a choice.”有生之年,尽己为善,莫管是劫是缘。


四、心静自觉,绝学无忧


梁漱溟老先生说:人世间最烦恼之事无不归于人心与人生两者。往往是心欲升而身欲降,身不由心,烦恼不已。而在人生的旅途中,又往往执念于自己过去的成就,幻想着未来美好的自己。


当下最焦虑的群体或许当属被贴上各种标签的90后了吧?我们成了佛系人生的代表?对不起,这个锅我们90后不背,现世无所依托才转而寻求宗教的力量,对于康德哲学终极彼岸自由人生的追求并不妨碍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历练与成长。


阶层的固化与藩篱貌似将普通家庭90后对于晋升中产阶级的渴望击得粉碎,但现实世界确实是:向上的通道越发艰难,而向下的通道永远敞开。阶梯永远真实存在,唯有攀爬才是生活的全部。正是公平正义的稀缺性才让我们不断地去追求公平正义。


每一代人一定都会有每一代人的困惑和烦恼,但所有的问题都会随着历史的进程洪流逐一解决,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人,赶上时代前所未有的发展潮流;我们是迷惘的一代人,面临来自家庭变好的速度压力和社会生活成本的通胀压力。像极了查尔斯狄根思在双城记里的开篇"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当年被极力唱垮的一代,如今也开始承担社会责任,虽然还未成气候,但毫无疑问他们也终将在某个时段里成为这个国家的中坚力量。在黑暗抵达之前,我们还是要走出自己的道路,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华章。



破解困惑的最好办法依然要回到梁老的人心与人生:人心,专注于提升自己;人生,专注于完善当下。抱朴守一,抱素守朴,制心一处,杂念俱无,心有定境,方能大进。你不负时代努力精进,时代也会回馈你想要的甚至超出你预设的另一种人生。如果非说是佛系人生的话,那么也一定是斗战胜佛吧?你的时代使命尚未完成,缘何要出家为僧?


真正的修行一定修的是每一个当下,修的是一种精进的生活状态,修的是一种提升心智能量的习惯性意志。不曾自视甚高被打趴、不曾真正绝望而后觉醒、不曾真正跌落谷底而后再度升起,你又怎会找到真正的自己,发现自己真正渴望的人生?


就像贺凯健老师曾经教会我的:如果你今天过得非常舒服,那你一定在断崖式堕落(毁掉自己很容易),如果你今天过得很舒服,那你一定在倒退,如果你今天过得很痛苦,那你一定在进步;如果你今天过得非常痛苦,那你一定在指数式成长(成就自己很艰难)。


五、爱与时光,野蛮生长


五年前离家求学,未曾想到五年后能够到北京来继续读研,从芷江到湘潭到长沙再到北京,从夏门到刘门到邱门再到刘门,一路走过的地方、读过的书、爱过的人、追逐过的小小梦想都历历在目、仿似昨日,中午还做白日梦见自己明天要去继续考研。


这一连串的人、事、物构成了我的整个人生,造就了我的价值观,成为了今天的我。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路径或不一样,追求的东西各有所异,价值偏好也不尽相同,但最后的终点或许都能归于人类的普世价值观——爱与自由


人一生成长路上,共情关系从小时候后的大量需求到长大工作后急剧降低再到成家后慢慢变多,而共利关系则从小时候的没有任何概念,到随着事业巅峰到达峰值,再到老年退休后慢慢清空,一切相辅相成、符合节律。


人生最重要的五个(类)人:父母(2+4外/祖父母)、爱人、孩子,恩师、挚友。前三类构成了我们的核心家庭关系,我们从小时候依赖父母到青春期反叛父母到工作后独立于父母,再到成家为人父母后方知父母爱之无私养育之不易,到最后父母慢慢老去悔恨于自己子欲养而亲不待,再到永远怀念另一个世界的他们。


每一代父母与孩子都将经历共成长-相背离-再理解-相亲相爱永怀念的过程,没人能够逃离。而后两类人则够成了我们整个人生成长道路上的指路灯塔和陪你度过漫长岁月的伙伴们,师恩与友谊必然是我们在成就自己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两大重要因素。


我至今无法想象如果不是我老师对我的指导,如果不是我的朋友们与我共成长,我又会走向何方?人之为社会人于群体之中寻获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人生的强大动力来自不断学习、在责任中成长、为他人奉献以及成就获得认可。在爱与时光的润泽里,我渴望野蛮生长,渴望被再次重塑,渴望被智慧收养。我知道:如果你想获得想要的东西,那就得让自己配得上它。



信任,成功和钦佩都是靠努力获得的。在这个信念面前,所有投机取巧的捷径和不劳而获的想法都会在你的眼中褪去光芒,衬托出你个人努力的熠熠光辉(查理·芒格)。


诚以此拙文,献给曾与我共度美好考研岁月的战友们,献给正在参加201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你们。勇闯悦慧,期待你们顺利来京求学。在黑暗抵达光明彼岸之前,你们终将闪耀,上帝一定会眷顾那些孜孜不倦执着追梦的孩子!


愿你得:枕边书、怀中猫、意中人(金祎蕾)

勇敢生存,愿我努力精进;盛世繁华,愿你不负此生。


一枚刑法小逗逼

丁酉冬至亥时于社科院明辨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