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以食为天,看古代有钱人的餐具有多讲究?

2016-05-12 壹号收藏



中国古人向来追求精湛雅致:大到亭台楼阁、高堂庙宇,小到饮食餐具、锅碗瓢盆,人们追究奇巧工艺的精神一直没有改变。古言道,“王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在餐具制作中所表现出的专注和精益求精,让每一个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都深感自豪。


古典餐具之——酒具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这首《将进酒》道出了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的厚重历史,古人每逢宴会,必把酒言欢,不醉不归。



 ▲五代时期的无盖酒壶


这个无盖酒壶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壶盖部分和壶身是一体的,需要从壶底的梅花眼注酒,但酒却不会从梅花眼露出来,相当精妙。



 ▲西汉朱雀衔环玉卮


这件玉卮(“卮”读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可谓集此前玉雕工艺之大成,达到了西汉的最高水平,无论是纹饰的精雕细刻,还是构图的生动传神都将汉代雕技推到了极致,堪称中国玉雕史之绝唱,令人叹为观止。



▲古代玉龙酒杯



▲汉代和田玉牛头酒杯



▲汉代双龙玉酒杯


▲青瓷酒杯



▲青釉酒壶


▲晨肇宁角


古典餐具之——锅


中华先古祖先所创造的灿烂文明,让我们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生存空间来到了一个开放的文明时代。而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古人烹饪食物的器具——锅,同样也精美万分。



▲金丝暖锅


这个金丝暖锅纯银制造,镶金,盖顶嵌有天珠,龙嘴中各衔天珠一颗,精致而又贵重,它原属于是十四世达赖喇嘛所有。看来,吃火锅的传统并不是汉族人所独有的。



▲汉代“鸳鸯火锅”分格鼎


分格鼎是汉代的火锅,它将鼎分成不同的烧煮空间,其饮食原理如同现代的鸳鸯火锅,分为酸、辣、麻、咸不同口味,看来这个“鸳鸯火锅”分格鼎的主人——西汉江都王刘非还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吃货”。



▲“唐三彩”火锅


唐代“火锅”是设宴必备。在唐代,富人设家宴时一般都会备火锅。诗人白居易《问刘十九》一诗中有这么一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这里的“小火炉”就是一种小火锅。


▲瓜瓣兽耳铸铜火锅


  宋代吃火锅已经很平民化,在当年的黄河流域一带,民间有“暖冬”风俗,每到农历十月初一,家家都举办“暖炉会”,过节般地围着火炉吃肉喝酒,好不热闹。


▲清乾隆御用银带盖火锅



  ▲清咸丰粉彩火锅


清朝每个皇帝都喜欢吃火锅,尤其是乾隆皇帝,几乎每顿必上火锅。据记载,乾隆某一天的御膳共上各类火锅23种、66次,有鸡鸭火锅、舒意火锅、全羊火锅、黄羊片火锅,有鹿肉、狗肉、豆腐等,看来乾隆爷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火锅迷”呢!


古典餐具之——食盒


古时的士绅名流,出门访友,与至交把酒言欢,常会事先准备一些肴食果品作为助兴的下酒菜,而专门盛放这些酒菜的食盒同样也精美无比。


 ▲清 象牙镂雕提食盒


食盒常常做成便于携带行走的长形抬盒,有木、竹、珐琅、漆器等材质,尤其是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酸枝等硬木,坚固而有韧性,制成的食盒耐磕碰,又具有一定的重量,在挑、提的时候不易晃荡。



做工精巧的硬木食盒,不仅可以做到滴水不漏,且能在外观上充分利用木料固有的纹理色泽,给人一种典雅庄重之感,既美观又实用。


古典餐具之——碗


自食器时代的钟鸣鼎食的发展到居家烹饪,人们把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所有追求浓缩在了这一掌圆径之内。碗所象征的吉祥、如意、团圆等中国传统意蕴,铸就在了精美的工艺和材质之中。



▲宋代湖田窑葵口高足碗



▲清道光粉彩绘花鸟纹马蹄碗



 ▲乾隆年制款粉彩山水人物鱼樵耕读



▲清代木胎髹漆包铜嵌银施珐琅彩吉祥如意



 ▲清同治粉彩虫草纹桃形碗



▲清代青花过墙龙大碗带底座



▲北宋越窑青瓷碗


中国山美水美,建筑美历史美,就连餐具都美得让人觉得惊艳。由此可见华夏先祖,这种求精求美的工匠精神,蕴含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民族底蕴,而正是这些精美的器具,构架了我们最辉煌的饮食文化、最灿烂的华夏文明。


责任编辑:木兮


壹号收藏官方合作电话:400-60-51580

客服☞ 微信号/QQ:250955904

《一代书画大师启功的凄美爱情!》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