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当下出发》第四集:缘起因果(上)

2014-07-14 喜玛拉雅文库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j0132r0yiyz&width=300&height=200&auto=0

《从当下出发》

第四集

缘起因果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

现世为人师,来生做佛祖!


这是净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所作的四料简偈中最广为人知的一句。延寿大师集禅门法眼宗第三代宗师与净土宗六祖为一身,将密教之密行,及法相、三论、华严、天台等诸学说及净土理论折衷而综合为一。


此等倡举,开历史之先河,其白卷巨作《宗镜录》,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为后来佛门诸宗并合修学之端倪,清代雍正皇帝阅此书后作如是感慨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至高至明,至广至大,超出历代诸古德之上......为震旦宗师著述中第一妙典......诚以六祖(惠能)以后,永明(延寿)为古今第一大善知识也。身为禅门法眼宗第三代宗师,万象森森一眼明,弹指圆成八万门,被尊为净宗六祖,十万声阿弥陀佛圣号是他每日定念的功课,耄耋之年,大师仍经常亲身领众,经行不辍,时人常听闻法螺梵音响于天际,而延续至今,无量佛子同共欢庆的阿弥陀佛圣诞,则是依永明延寿大师的圣诞制定纪念,声声阿弥陀,一步一经行这就是觉悟之路,念念清风起,步步莲花生,从这一步开始,脚踏实地的出发。


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辩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马克思


整个人类世界,正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在以西方文明为主导席卷世界各个角落的全球化进程中,我们现有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使我们的生存危机日益深重,各种生命危险也迫在眉睫,人类应深自警醒,这一系列已经出现、正在进行和将要发生的天灾、瘟疫、战争以及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等灾难,归根究底是人类的精神危机和心灵病态,人人本具的清净本性、妙明真心,被贪嗔痴慢疑等烦恼层层障蔽,源于无明妄想的偏执、狭隘、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我们心灵病态的外衣。


缘起的道理,是菩提树下的悉达多太子对宇宙生命普遍现象的洞察,佛教以缘起解释世界、生命及各种现象产生的根源。由此建立起佛教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依着觉悟缘起,从这一步出发,安乐之门向我们敞开光明。


一、无明

在阐述我们生命流转的十二支因果缘起中,一个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盲眼老人所代表的无明是第一缘起。


以老人作为代表是因为轮回没有起始,眼盲是因为看不见人和事物的真相,拄着拐杖则是因为尽管无明能产生众多的痛苦,但却没有真实的基础,而正因为无明不是奠基于实相,自然能被智慧所破解。


无明有两种:

一种叫根本无明”——它是对人与事相产生错误认知的一种识体;


另一种叫支分无明”——它所误解的对象是因果循环,也就是业报。这种无明让人看不清种什么因会招致什么果,它还会增长邪见,像是教人以为作恶会产生快乐等。


在轮回图的第一个部分里,已经对无明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举例来说,如果我们不幸堕入轮回恶道的话,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造了杀生的恶业,那么你谋创、执行、一直到完成杀业的这段时间的错误想法和懵懂,就是引发这个特有行为的无明,如果要是除去了无明,知道造作恶业将来会遭受什么恶果的话,根本就没有人肯去造业,还有谁会去杀生、偷窃、耽溺于不正常的行为,说谎、搬弄是非、侮辱他人,或者是无意义的喋喋不休呢?


二、

图中第二格以陶匠制陶来象征第二缘起——行。


陶匠取土制陶会做出新的器皿,并且陶匠一旦启动转轮,不需要多花力气,转轮自然会持续旋转,同样的,有情众生一旦发生业行,就会在心识里种下习气种子,而这份习气能一直横行无阻,直到产生果报。

业行从善恶的发心、造作的方式、受报的时间和结果,总体与细节及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等多个角度可以区分成不同的情况,但造作使人投生善道或恶道的完整行为过程,必定包含下列五个因素:


第一、发生意图!

第二、确认作意目标!

第三、加行准备!

第四、正行完成!

第五、业行完成前原先意图不曾改变!


举例来说,你原来预谋伤害一个生命,结果伤害的确是另外一个,那么,这种业行固然是恶行,它的果报也当然会是恶报,但却还不足以构成一个能够决定你下一生去处的特定完整业行,不完整的原因是因为你的伤害对象发生了改变,业行要完整还必须具备另一个条件,那就是第五条,原先的意图不曾改变。


再举例来说,如果受害的生命没有立即死亡,而你想着:这真是可怕,我不应该这么做的,那么,即使这个生命不久以后死亡,这个行道仍然不算完整,然而即使不完整,这业行的果报依然极为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示给我们一个及其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及时的忏悔和改正行为是多么的重要!


第三、

一只猿猴代表第三缘起

聪明好动的猴子,很能代表识体飘来荡去的灵动特质,在十二缘起里,识又分为两种——“因识、果识


由第一缘起无明引发的第二缘起业行一旦完成,其功能便会流入当时的心识,这个短暂的心识,就叫做因识


在业行完成的当下立即发生,因识指的是沾染善恶的潜能种子,是个中性的识体,所以,无论是善是恶都能沾染。以善、恶或德行、非德行的方式,烙入心识的这种业行习气具备一种功能,它能够决定有情众生未来生投生的地方,而决定今生的功能则有可能来自于过去任何一生中所造作的无明业行,这个过去生可能是今生以前的百万生,甚至是在百万亿年前的某一生,不断累积过来,根据习气功能力量的强弱,它还会决定一个人的现世寿命长短。


比如说我们知道的护生长寿、杀生短命等,这种决定性的功能,由我们的业行习气滋养的表现如下:像是有人问我们:要是有下一辈子,你想当什么?我们会立即回答我想当什么什么等,又或者有些人从小就喜好杀生,而有些人则恰恰相反,天生慈善平和,这的确昭示出我们其实受自我业行习气的牵引,在知觉或不觉间孕育着某些功能,然而从实际角度出发,我们又几乎无法控制自己能够不被习气牵引,比如在睡梦中,我们常常会感受快乐、恐惧和痛苦,甚至有时会变成一只小狗,但我们却很难改变自己在睡梦中的处境。


同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将自己置于怒不可遏或是情不自禁失态境地,那么,学会控制处于生命临终时的牵引习气,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一件难比登天的事。现在,我们明白了当一个人的一生即将终尽时,此生的功能会受某些业行习气等因素的滋养,从而引发投生的去处,那么,你会选择如何面对死亡?


因识的概念已经开始向我们指出了临终忏悔和往生超度的重要性,尽可能的让你临终的现行习气不要成为堕入轮回恶道的牵引动力!而大部分人在临近命终时,往往启动的现行习气是对自己的财情名权等的强大执着,巴尔扎克笔下那个手握黄金不肯咽气的可怜老头——葛朗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而这种执着恰恰是极易使人堕入三恶道的牵引动因。


在我们谈到的十二缘起中的前两个半缘起,也就是无明以及因识,能够发生在我们过去任何一生当中,这三者被称作牵引因,是因为他们是造就我们这一辈子生命形态的主要衡量。


当我们搞明白了导致我们如今生命形态的这前两个半缘起,再接着讲述发生在今生的后七个半缘起,和发生在后世的两个缘起就会容易的多,因为他们主要发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似乎离我们更近和更易理解。


因识受到业行习气孕育的牵引功能,在人的牵一生终尽的时候便会全面启动,我们的生命,在前生与后生之间,会有一段短至一刹那,或长达四十九天的中阴身时期,据说在这个时期,中阴身为了找地方投胎,会在众生交配的地方徘徊。我们以胎生为例,假设中阴身的你看到有狗类正在交配,要是你没有具备投生为狗的现行习气牵引,那就没有办法进入它的胚胎,相反的,你要是有投生为狗的习气种子起了现行,那你就会受胎狗身,不由自己。如果即将投生为雄性,就会被雌性、也就是母亲所强烈吸引,而且会对父亲产生厌恶感,反之,投生女身的则会被父亲强烈吸引,而对母亲产生厌恶感。


脱离了中阴身,你便进入了新母亲的体内,那就是新生命的第一个片刻,这称为果识。指的是新生命一开始时那一片刻的心识,果识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只持续到第四缘起——名色生起的前一刻。


第四、名色

名色,由一个人乘船来表示。

是指一个生命受想行识等四个精神范畴的聚集。“色”是指物质现象的聚集。


一个生命的精神范畴搭乘在物质现象的船里,这基本构成了一个完整生命的形态,也就是身心的开始,在生命胚胎发育的期间,直到五官长成之前都属于名色。


第五、六入

五官的形成成熟了第五个缘起——“六入,由一间空屋的六扇窗户表示。


六入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这六根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这六识的所依处,六识依赖这内六根来感知外部的六境,即色声香味触法,当可以感知外部的事相的六入,开始起功用的时候,第六个缘起——“,也就是接触感受,就顺理成章的发生了。


第六、

,在画面中由一男一女的接触来代表。


大致上,这个图格象征的其实是一种分别状态,当我们用一个由之前发生的业行习气的种子,所滋养出的心识经验体,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接触到外部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境,从而产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进而就使人能够辨别物相为使人喜欢的,还是令人讨厌的,又或者是我们称之为的中性的感受。


第七缘起——“,以一枝插入人眼的箭来代表。

这种生动的方式描绘出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中心的事实,箭插入眼强度,说明了苦与乐对于我们生活的控制程度。


十二缘起里的受指的就是在母体中的胚胎,通过六入接触六境,第一次开始产生苦、乐、舍三种分别感受,一直到生命体能够产生情欲兴奋为止的这段时间,当然,也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受也发生在我,生命的每一个能够让我们产生苦、乐和舍的分别并产生爱执的时刻。


在世界宗教中,只有佛教是切实的以系统理性的分析来考核生活中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东方的佛教徒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最高发展阶段上!”——恩格斯


点击右上角按钮即可分享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一个动作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传播智慧,自利利他,功德无量!

分享方法:点击右上角【...】中的【分享到朋友圈】即可

关注方法:1.登录个人微信,选择朋友们--添加朋友--点查找微信公众账号并输入“喜玛拉雅文库”(微信号:haishengwenhua)--点击关注即可

2、扫一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