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名打工者的两个家:在城里见义勇为 回1700公里外老家走了三天 | 中国人的一天

朱骏 中国人的一天 2019-08-22

今年53岁的何守辉,30多年一直在贵阳、北京、东莞、嘉兴等地辗转,半生漂泊。可路途再远,“家”是他心里一直的期盼。

第3335

摄影&撰文/嘉兴日报 朱骏 

编辑/夏天

腾讯新闻出品

从浙江嘉兴经开区隆兴公寓,到四川南充市仪陇县赛金镇高家坝村相距1700多公里,这是何守辉两个家的地理距离;

从在异乡艰辛打拼希望为子女创造更好生活,到回老家喝喜酒探病亲维系亲友情感,这是何守辉两个家的情感距离;

从聚光灯下手握荣誉证书的嘉兴见义勇为义举,到晨雾迷蒙中端起祭品给父母长辈上坟磕头的孝行,这是何守辉两个家的灵魂距离;

今年53岁的何守辉说,从1986年走出家门打工至今,先后在贵阳、北京、东莞、嘉兴等地辗转,半生漂泊路途再远,“家”是他唯一的方向,这个方向从始至终带着他不迷路、不走偏。

工作劳动的艰辛

何守辉和妻子都来自仪陇县,在广州打工时认识了妻子王桂英,1993年两人结婚,2006年一起来到嘉兴。何守辉一开始在一个家具厂干活,2009年厂里效益不好,他就考了驾照,随后花3万多元买了一辆小型卡车,做起了给装修工地运输黄沙水泥的营生。

这是一份纯粹卖苦力的工作,需要把建筑材料搬进小区楼,遇到没有电梯的工地还需要身背肩扛,但何守辉一做就是10年。工地上熟悉何守辉的工人对何守辉评价都很高,说他工作认真,做人又热心。何守辉常常说:“答应别人的事,付出什么代价都要做好”。

何守辉搬完货后将车斗周围洒落在地的细砂清扫干净,他已经养成了随车带清扫工具的习惯,不给别人添麻烦。

妻子王桂英却说:“何守辉这人太老实,常常被人欺负,给好多人干了活别人就是不给钱,外面好多帐都收不回来。”这个事确实给一家人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好几次都闹上了法庭。何守辉说:“去年为了一笔5000块的工程款把欠钱的告到了法院,虽然官司赢了,但是请律师和其他一些费用就花了2500块。现在外面还有几十万没拿回来,有些都好多年了,人家就是不给,你一个打工的,和人家耗不起”。

何守辉干的活看似自由,但却总是没有休息时间。每天起早贪黑,为了多赚点钱培养两个孩子,夫妻俩不分天气冷暖、天色亮暗尽可能做干点活。何守辉满手的老茧和开裂的脚后跟里写满了工作的艰辛和对家庭的爱。

见义勇为的爱心

何守辉身披绶带站在嘉兴市见义勇为先进人物颁奖典礼的舞台侧台,准备登台,背后的爱心在聚光灯下闪闪发亮。

在外打拼的几十年磨练出了何守辉的坚强意志,慢慢也养成了热心助人的习惯。

一名姓李的大姐是何守辉在嘉兴的邻居。2014年1月16日凌晨,李大姐的丈夫突发心肌炎,是何守辉把他送到到了医院。“那天晚上我丈夫身体痛得厉害,我吓坏了,打120怕人家找不着耽误时间,想到他(何守辉)有车,我就跑过来敲他家的门。那天晚上很冷,他二话不说,帮我把丈夫送去了医院。要是晚一步,我丈夫就要不行了。多亏了他啊!后来我想给他点汽油钱,他也不要。”李大姐对何守辉感激在心。那天何守辉一直陪着李大姐他们,到早上6点多才回家。回来以后,他没睡觉又继续上班了。

而就在十多天之后,何守辉又救起了两条人命。

事情发生在2014年1月28日下午2点左右。当天,在宁波打工的范女士一家来嘉兴走亲戚,顺便去嘉兴的中央公园游玩。“当时女儿正在河边玩,没想到从草地上滑进河里,我慌死了,就去河边捡了根竹竿,想把她拉上来,可她在水中一使力,反倒把我拉了下去。”范女士说,当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两人都不会游泳,只能拼命喊“救命”。

“有人掉河里啦!快去救人啊!”家住事发地附近的何守辉,当时刚打算骑电瓶三轮车出门干活,听到老乡跑来喊人帮忙。他急忙向河边跑去,“他们母女俩离我有二三十米远,头一探一探的,等老乡开船来救已经来不及了,我脱了外套和鞋子就跳下河。”

何守辉将母女俩救上岸以后,两人都已昏迷。救护车还没来,何守辉把女孩倒挂,腹部搭在自己的膝盖上,用一只手不断地拍背,让她吐水;他一边给女孩施救,一边让邻居照着自己的样子抢救范女士。终于,母女俩肚子里的水吐了出来,渐渐苏醒。

救护车来了后,何守辉一路护送母女俩到医院,直到范女士的老公李先生赶来才离开。

“我见到他的时候,他身上只穿了一件单薄的衣服,还光着脚,救完人之后都来不及穿上鞋子。”李先生说,当时他很过意不去,拿了点钱想让他去买衣服和鞋子,然后打个车回家,但何守辉硬是不收,简单交代几句就离开了。

“他们住院急需用钱,我怎么能要他们的钱呢?”事后,何守辉一直强调这是件小事,“当时根本没多想,是人命啊!任何人掉到河里,我都会去救的!”

当天是农历腊月廿八,天气很冷。

借着暖阳,何守辉用眼镜布擦拭见义勇为勋章,江南的潮湿天气让勋章染了霉斑。

2014年3月20日,嘉兴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分局确认何守辉的行为是见义勇为行为,决定给与何守辉记三等功一次;2015年12月2日,何守辉被评为“嘉兴市第三届十大见义勇为先进人物”。

参加颁奖典礼的那一天,何守辉特地穿上了自己压在衣柜很久的一件西装。这件西装是1990年他刚到东莞打工时,为了回老家过年特地花50块钱买的。

何守辉在颁奖礼舞台上谈起当时救人的情景时摆动着双手,因为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他显得有些紧张。

聚光灯下,何守辉紧张得声音有些抖动;坐在观众席的女儿何敏用手机拍下父亲的“光荣时刻”,妻子王桂英却湿了眼眶。

家庭生活的温馨

何守辉属马,妻子王桂英在工作之余花了半年时间完成了一副《八骏图》,她准备带回老家装裱后挂起来。

何守辉刚来嘉兴的时候住在一个棚户区,2015年棚户区拆迁后,搬到了现在的出租房。这套一室一厅的毛坯房位于嘉兴城南的拆迁小区,租金600元,今年又涨了100元。

虽然条件简陋,但是被何守辉布置得格外温馨,墙上的素描画、排满架子的空瓶罐都是它捡的别人的丢弃物,经他一番整理成了装饰品。

何守辉在嘉兴的家里布置了一个架子,摆满了用来装饰的空罐子和自家做的泡菜泡酒,温馨的家庭环境被他的双手一点点打造起来。

何守辉的女儿何敏出生于1995年,家里还有个比她小三岁的弟弟。弟弟出生后没过几个月,爸爸妈妈就又出门打工了,仅仅三岁半的何敏和弟弟成了留守儿童,一直由在老家的伯伯和伯母带大。 “12岁前还会很想念爸爸妈妈,12岁就无所谓了,因为整个村子都是留守儿童。”如今已经长大成人的何敏说到和父母的关系嘴上十分坦然,行为上却时时能让人感受到小小的疏离感。

家庭合影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一张张见证着孩子的成长,充满了家的温度。

刚有了孩子那几年在外打工,何守辉有时一两年都很难回一次家,妻子有一年生了病怕传染给孩子有六年没回过老家。“为了多挣点钱,改变家庭的精神面貌,我们夫妻俩失去了太多陪伴孩子的时间,这种失去现在怎么弥补都补不回来,孩子和我们的不亲近,因为没有交流,现在和孩子很难聊到一块儿去,这是我们最大的遗憾。”说到和子女的亲情,何守辉充满感慨。

但是懂事的女儿却尽可能反哺和父母间的亲情。2018年10月,因为妈妈身体不适,何敏从昆明来到嘉兴,找了一份工作,生活在父母身边。工作之余,在家里洗衣、扫地、做饭忙个不停,尽可能让父母得到更多的休息。

奔波回家的归心

1月25日,忙碌一年的何守辉和妻子、女儿踏上了回老家过春节的路。从浙江嘉兴经开区隆新公寓到四川南充市仪陇县赛金镇高家坝村,这一趟1700多公里的回家路却前后被分成了6段、换乘了8次车、走了整整三天。

1月25日早晨六点,嘉兴城市的上空还是一片漆黑,女儿何敏叫好了出租车从家里出发赶到嘉兴高铁南站。

赶早班车的乘客在嘉兴南站候车厅外排起了长队,何守辉一家随着人流被一步步往前推着走。

从嘉兴南出发的G7358次高铁列车仅仅27分钟后就抵达了上海虹桥站。女儿掩饰不住回家的好心情拿出手机给父母拍照,发到了朋友圈。

春运车票紧张,买不到直达车票的一家只能从上海坐动车到重庆转车。虽然看似艰辛,但女儿却早早有了一个更温暖的计划。何敏说:“我妈平时太忙了,这次正好可以利用到重庆转车的机会带她玩一下”。

25日当天到达重庆北站时,已是晚上8:12,一家人转轻轨准备去预定好的宾馆入住。何守辉的妻子王桂英是第一次坐轻轨,上了车后双手牢牢抱住立杆,何守辉在一旁肩背着行李还不忘用手护住妻子。

第二天7点,一家人就起床开始了半天的短暂旅行,吃小吃、逛商场、坐长江索道,一家人难得的出游显得弥足珍贵,脸上挂满了笑容。在街边吃面条时,女儿不停地从自己的碗里往何守辉的碗里夹菜。

女儿何敏带着爸爸妈妈游重庆坐长江缆车。

中午12点多,一家人来不急吃中饭就匆匆坐上去往南充市南部县的大巴车。何守辉妻子的堂哥嫁女儿,作为近亲一家人得提前赶到,许久未见的亲戚们都在南部县等着他们。

一家人从南部县城打出租车去亲戚家。出租车不打表,为了省点钱,女儿只能一再还价。

来到南部县的何守辉见到了一起来喝喜酒的岳父岳母。岳父今年74岁,是个老党员,还当着村里的小队长。岳父爱喝酒,“懂事”的何守辉不停给岳父敬酒,把岳父哄得合不拢嘴。

第二天中午,喝完喜酒的何守辉一家要赶到自己老家南充市仪陇县人民医院,妻子的姐夫最近生病住院了,探病是避免不了的人情,更是亲情的重要纽带。

从仪陇县城回老家农村,何守辉一家租了一辆非法营运车,这样的车解决了许多当地人春运回家的问题。

从县城回老家还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当天回到家时已是下午6点,天色渐渐暗下来,“家的温度”却渐渐升起来。历时三天时间,尽管一路奔波艰辛,回到家后的何守辉依然觉得温馨。

何守辉家里的客厅长桌摆着一座嘉兴朋友送的嘉兴掼牛的雕塑,有一年过年他不远千里背回了家;而在雕塑旁边,也是她从嘉兴扛回家的一家人的留影。家的方向在他心里一直很明确。

回家后的第二天上午,何守辉就拿着供品和纸钱给外婆和父母上坟。何守辉从小生活条件艰苦,就和外婆睡一张床,一直到他18岁外婆去世。

1985年父亲去世后,他失去了在老家生活的念头,随后就出去打工了。父母去世时,家里条件艰苦,连块墓碑都没有,今年想给父母的坟都翻修下。

何守辉说:“不管走到走哪里,还是觉得回老家真好,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父母在的地方。再干几年,等我干不动了,就回老家”。


微信搜索公众号

“中国人的一天”或“chinaoneday”,

看更多不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往期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