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开了一家汽车公司,员工只有一人;研发基地13平米,租的

石万宁 肖予为等 中国人的一天 2020-01-04


2010年1月1日,《中国人的一天》诞生,每日分享一期人间悲欢。十周年之际,我们推出“凡人正传”系列策划,回顾栏目粉丝和故事主人公的成长与蜕变。

2016年3月10日,民间发明家韩培洲第一次出现在我们视野。那时,50多岁的他,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呆了3年,四处推销他的“摩托汽车”项目,没赚到一分钱。

又是3年过去,他创业成功了吗?


 第 3658 期 

摄影/石万宁 肖予为

视频/杨浩林 石万宁

设计/杜小娟 责编/小为

承制/心像影像 像素笔记

出品/腾讯新闻


点击观看视频:他50岁来到创业大街,到处找钱,打零工养活自己

“我现在已经不给投资人打电话了”,坐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车库咖啡的一个角落里,韩培洲的语气混杂着不服、不屑和无奈,“中国这些投资人都是搞财务、金融的,他们不懂技术。”

韩培洲认为,他的发明和技术都没问题,全球推广和商业成功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那将是一个轰动世界的大事”。唯一的前提是,拿到启动资金。

1990年代初,韩培洲就来到了北京。

2011年,车库咖啡成立时,韩培洲就去了,一呆就到了现在。选这里的理由,除了“信息发达,人脉广泛”,还有免费办公的位置,上网不要钱。

韩培洲是这里的名人,只要你问“那个大叔在吗?”大家都知道你说的是他。

绝大多数时间,他都拿着一堆各处得来的名片,不断给投资人打电话,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自己的设计,“最好的”、“世界领先”等词不断从他口中冒出。

经历无数次碰壁后,韩培洲变得愤愤不平,“有钱都砸互联网去了,投资人宁可白白烧钱也不投实业。”


一、5000元造了世界上第一辆“摩托汽车”

韩培洲是辽宁人,从小对机械痴迷,中专毕业后当了一名美术老师。

工作后,他对机械的爱好,演变成一个宏大的梦想,“对现有内燃机进行革新,带来一场革命。”

“一项机械发明,需要先有设计图纸,自费做一台样机,评估可行性,才能获得社会资金支持。”韩培洲认为,自己正是卡在了样机制作这个环节。

专业杂志刊登韩培洲发明的试验车,但反响不大。

2013年前后,北漂20多年的韩培洲,声称找到了比市面上现有内燃机效率更高的设计。他的证据,是一份设计图纸,还有“世界上第一辆摩托汽车试验车”,造价5000元。

“特别好使”,是韩培洲对这辆试验车的评价。他人生的高光时刻,是当年的《摩托车》杂志,用两大页彩图刊登了他的发明。

和韩培洲的青春一样,如今,那辆车已不知去向。

二、项目“已经成了”,钱在哪?

初来北京,凭着有点美术功底,韩培洲在一家装饰公司上班,最高职务是项目经理。

后来他辞职了,“因为搞发明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他觉得不能因为工作分心。

韩培洲每年花2、3个月时间打零工,支撑一年的花销。偶尔回趟东北老家,找母亲蹭两三千块钱,“她退休金不多,现在年纪大了,也不太好意思管她要钱了。

总的来说,韩培洲的日子非常拮据。

韩培洲自己绘画的图纸。

“我发明的新型内燃机,比现有内燃机效率提升60%以上”,韩培洲很自信。

尽管他的说法,没有任何实际产品的验证,只有图纸和自己申请的一些专利。“我这个研究行不行,看一看图纸就可以了。方案已经成了,只要拿到钱,一做就成。

做出“摩托汽车”试验车,韩培洲的信心被点燃了,一直烧到现在。

方案尽管粗糙,但他觉得一定没问题,他可以花更多精力去找钱了。

2019年12月底,韩培洲参加某国际行业峰会,他想认识些外国汽车厂商投资人。

之后,韩培洲不停逛展,参加行业论坛,参与创业比赛。几年前,韩培洲带着他的发明项目,到天津参加了创业比赛,拿了三万块钱的奖金,并得到在当地免费注册公司的机会,于是他把公司注册在了天津。

三、拉不动投资,给总理写信求助

华星机动车科技有限公司,韩培洲是老板,也是唯一的员工。

韩培洲的名片显示,公司开发节能技术、中冷绝热内燃机、摩托汽车、外供电汽车、高速档节油汽车自动变速器……

他的研发基地,位于北京丰台——一间13平米,月租850元的平房,不能上网。

他每天都要坐一个半小时公交,前往中关村创业大街,在不用点餐也能办公的车库咖啡找个位置坐下,浏览各种信息,寻找资金渠道。

德国投资人看了方案,不置可否。韩培洲认为对方听懂了就行,其他先不考虑。

为了找钱,韩培洲试过很多方法,但都没成。他给总理写过几封信,想请总理帮忙解决项目的资金问题。

他向大学教授推介项目,“有一个教授回复特别认真,他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但最后他不认可,我也说服不了他。”

韩培洲有些不服气,认为一些教授生性固执,且研究领域狭窄,“我的方案是把机械动力学、热力学结合在一起应用,而这些教授只从一个方面想问题。”

他也去找过车厂合作,“有两个国内著名的汽车企业,我就不说名字了,他们一看,觉得你的想法太早期了,也没投我。”

真正让韩培洲获得媒体关注,是在创业大街车库咖啡找钱的时候。

四、创业热潮下,实现不了的理想

2016年,国家鼓励创业创新,中国掀起了一阵创业热潮,大量创业公司出现,创业大街连同车库咖啡这样创业者扎堆的地方,也得到了许多媒体的关注。

给投资人打电话的韩培洲

韩培洲也就是在这时候有了点名气。

他也知道外界对他的很多看法, “很多人就觉得你这个项目不行,弄了这么多年还是没成,也有些人觉得我很能坚持。”

所有评价,韩培洲说,他都不放在心上,他依然专注于寻找资金,丰富着全球推广的计划。

2016年,韩培洲还不太会使用电脑。

2016年,韩培洲接收了一台被侄女淘汰的、不能上网的笔记本电脑,他常用这台电脑,向人展示自己的项目。

他曾花很多时间给投资人打电话,但现在不打了,他认为他们都不懂技术。

以前车库咖啡,每天中午会组织半小时宣讲会,供创业者展示项目,韩培洲去讲过几次。后来没什么人气,活动也就停掉了。

多年以后,韩培洲仍然坚持认为,自己是带着责任感在创业。他认为,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发展浪费了大量资源,将造成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他认为自己的节能机械发明、摩托汽车如果推广开来,将可以帮助地球可持续发展。

“实现不了的理想就是空想,对这种说法你怎么看?”我问。

韩培洲说,这句话他真考虑过,“不是任何事都能实现的,但是你看人类之前每一次进步,都是先源自一个想法。”

他举了波音飞机和本田宗一郎的例子。

五、与妻子离婚,亏欠家人太多

今年上半年,韩培洲看了一篇《徒手攀岩》的文章,他很感动,还专门发了一条朋友圈,但得到了一个赞,零回复。

徒手攀岩,“很多人都说是神经病,最后的命运就是摔死,但他还是在坚持,没有人拦得住”。

韩培洲被这种坚持打动,恍惚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来北京后,他和妻子离了婚,他的孩子,今年已毕业工作了。

他很少主动联系家人,他说,他对家人有很多亏欠,希望自己成功后可以弥补他们。

对于未来,韩培洲还是很乐观,“会继续做好项目,找钱。”

韩培洲说,他谈了一个大项目,就差签合同了。他还说,有一家公司,有意拿几十万支持他做一台氢能源发动机。

以上项目都没落实,但提起这些事,韩培洲还是很开心地笑了。

“能去你的住所看看吗?”

韩培洲婉拒了我的要求。12月的北京,最低温零下10度左右,韩培洲要乘坐公交,一路往南走,一个半小时后才能到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