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浪”任海龙,逃离船厂,跃入“直播海”

腾讯新闻 中国人的一天 2021-04-22


2020年的尾声,“打工人”一跃成为网络热词。它是无数年轻人对共同身份的认可,混杂着自嘲、焦虑、突破困局的无望,也代表了乐观、坚持和对未来的期待。万千情绪,概括成了一句“加油,打工人!”


腾讯新闻2020年终策划,《中国人的一天》推出“围观打工人”系列策划,本期主人公任海龙:从大连船厂的打磨工人,到杭州创业,上演了一出逆袭版“后浪”的故事。


“今天又加大班了!挣了三百零八块七毛五!”25岁的任海龙,一边跑一边对着镜头喊。

视频里的他,留一头板寸,瘦削的脸上,沾满黑色的锈渣——铁锈磨碎后,飞扬的粉尘会渗进皮肤,留下清水难以洗去的印子。
在大连船厂当打磨工,任海龙脸上很少有干净的时候。
2019年10月,在短视频平台上,这段“加大班挣了300多块”的视频,收获17.7万次点赞和5500多条评论。
有人为他加油,有人夸他可爱,看着不断刷新的评论,任海龙有点受宠若惊。

因为害怕锈渣,任海龙经常“全副武装”去做工。
任海龙并不认为自己有当网红的潜质。
他眼中的自己,身高不到一米七,罗圈腿、驼背、说话结巴、做事迷糊。整天埋在飞溅的火花里打磨铁锈,全身沾染灰尘,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线工人。
但网友喜欢任海龙,认为他真实、勤快,尤其是他的笑容,有治愈的功效。
衣袖撕开三个大口子,任海龙笑着说,这是“镂空装”;裤子破了洞,他又笑了,“这是潮流的破洞裤”;劳保鞋穿烂了,他还在笑,“鞋子饿了,在张嘴呢!”
任海龙也有“哭”的时候,打磨溅起的火花渣子蹦到眼里,去诊所挑一次要10块。他舍不得花钱,自己用棉签挑,把眼眶戳得通红,眼泪和鼻涕一直流。

工作很累,但任海龙时常提醒自己,要乐观面对生活。
加班的时候,任海龙笑得最开心,“因为能挣钱,一天300呢!”他兴冲冲地喊道。
任海龙说,如果每天都能挣300元,他就要带姑父去北京看天安门,去西安看兵马俑。还要带他坐一次飞机,坐一次高铁,坐一次轮船。
任海龙是超生儿,从小被送到河南新乡,给姑父当“儿子”。他说,他挣了钱,要让姑父一家先享福。
每天能挣300块的话,他还想添置点家具。任海龙在新乡买了个二手房,这是他自己的家。

任海龙手机里的夕阳照库存。
剩下的钱,他要攒着当彩礼,娶妻、生子。
终日蓬头垢面,衣裳破旧,一脸黑尘,但任海龙是快乐的,他喜欢工地外火红灿烂的夕阳,喜欢拍视频,喜欢分享每一个微小而确实的幸福:“双11”买了一箱纯牛奶,和工友们去吃了最喜欢的牛肉块儿……
网友喜欢任海龙。因为在每一个浓郁的夜色里,他总是眼神清亮,笑容灿烂。

任海龙并非天生爱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抱怨远多过笑容。
2019年初的大连,他顶着冬风,在冰冷的空气中打磨除锈。任海龙皱着眉头,一次又一次问自己,“为什么我这么累,还挣不了几个钱?”
他不喜欢船厂,不喜欢做打磨工。
磨铁锈时,火星子四处飞溅,烫进皮肤里,烧出小窟窿,吸进肺里、扎进脚里……他盯着着屏幕里的自己,咬着牙说:“任海龙,你知道吗,你真是可笑,可悲,可怜,可恨!”
但任海龙不敢离开,因为他实在是太穷了。
到大连之前,他把攒下的钱全部借给了赌博的发小。任海龙还以自己的名义为发小贷款。前前后后,他借给发小30多次钱,转了15万元。
发小戒不了赌瘾,输多赢少,欠的债像雪球般越滚越大,任海龙也随之深陷泥沼。

   到了后来,发小不还债了,任海龙只能自己还。

为了还债,任海龙摆摊卖过臭豆腐。他有时会跑到初恋的学校门口支摊,幻想有一天挣了大钱来娶她。

可惜,摆摊的钱远不够还债,他和心心念念的女孩儿也再无交集。

他还在新乡的印刷厂打过工。厂子负责印刷初高中考题,一张张泛黄的试卷纸从眼前飞过,让他心里泛起酸水。

    因为姑父家经济负担重,任海龙早早辍学,出来打工。在印刷厂看着熟悉的考卷,他有些难过。

任海龙的卡里常常只剩下个位数。手机零钱包总资产6.93元,连饭也吃不起。
有一次,他站在路边餐馆外,偷偷拍下菜谱,手指拨动屏幕,把图片放大再放大,模模糊糊地看每碗面的价格,看有没有6块钱的面。
无奈之下,他想到了大连的船厂。父亲在那儿做打磨工人。他听说,一天能挣175块。
任海龙算了算,刚好够每个月还贷。如果加班的话,他还可以留点“私房钱”。
冷,是大连给任海龙这个异乡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一见到父亲,他的心就凉了半截,比起印象里的样子,他像老了十几岁。打磨班的工友,个个满脸污垢,身上散发着一股难闻的味道,让他嗓子发痒。
任海龙怂了,匆匆吃过午饭,他逃一般离开了大连,“我干啥不行,非要搁这儿受罪?”

     铁渣,吸进肺里,烫进皮肤里,蹦进眼睛里。

他去了郑州,在朋友家躺了7天,还是没找到像样的工作,贷款又逼到了头上。实在没法了,他再次上了开往大连的火车。
任海龙尝试过,但他真的无法爱上船厂,他也不喜欢自己。
25岁的任海龙,在很多支视频里,苦口婆心地劝自己:“龙啊,别玩手机了,别熬夜了,学一门技术吧,剪辑、编程都挺好,快去学习吧!” 
25岁的任海龙,也时常愤慨,在呼啸的风里,嘶着气儿,一边往前跑,一边冲着镜头告诫自己:“任海龙,永远不要忘记你遭的罪,不要忘记讨厌的冬天。”

反反复复挣扎后,任海龙决定安顿下来,好好挣钱。
上班,下班,加班,踏实的日子过得很快。慢慢的,他还完了“欠下”的贷款,攒出了自己的“小金库”,脸上也开始展露笑容。
即使灰头土面,也咧一口白牙笑的任海龙,吸引了愈来愈多的关注,短视频平台上的粉丝数甚至破了100万。

    “来跟这花合个影!”

任海龙开始盘算着离开船厂。
从做打磨工的第一天起,他就告诉自己,这份工作只是暂时的,他要往更高的地方走,不要再满脸灰尘地往嘴里扒饭,不要打一辈子的工。
现在,他终于有了资本。25岁的任海龙渴望和其他的“小哥哥”、 “小姐姐”一样,穿干净整洁的衣服,坐在室内赚钱。
2020年11月中旬,任海龙辞职。有一位在杭州工作的河南老乡,通过网络找到他,建议他做直播带货。老乡说,这一行赚钱多,任海龙的粉丝量大,值得一试。
他思前想后,决定去探探路。

   在大连船厂,工友们都很照顾任海龙。

在散伙饭上,工友们说,随时欢迎他回来一起干活,但更希望他永远都不要回来了。
11月21日,任海龙飞往杭州。
他抢到一张比火车票还便宜的飞机票。从周水子机场到萧山T1,飞行时间2个小时10分钟,机票总价290块——任海龙终于和大连告别了。
不过,杭州和他想象中的有些不同。灰蒙蒙的,风一吹,能让人起哆嗦,甚至感觉比大连还要冷。
物价不一样。在厂里工作时,4块钱的早餐能管饱。在杭州,早餐吃了14块钱,任海龙还是饿。
交通不一样。他以前很少乘地铁,来了杭州,每天都要搭地铁,还总坐过站。
人不一样,“人家都特别时尚,我刚从厂里出来,像个土包子”。
任海龙扯了扯棉袄的衣领,又摸了摸衣襟,他想抽空去买几身好看点的衣服,不要显得太格格不入。

   任海龙拖着行李箱,“融入”杭州街头。

直播带货,也和任海龙想的不一样。
他接触了几家直播公司,有的说要给他打造“强人设”,让他从穷小子一步步变成成功人士,豪车、美女、别墅,应有尽有;还有的承诺他,不出一年,就给他买一台玛莎拉蒂。
12月初,河南老乡联系到任海龙,邀请他来直播带货的现场。老乡在一个卖酒的主播团队里做幕后编导,也会参与选品。
除了在手机上,任海龙还没有亲眼见过直播现场。他对背后的团队运作充满好奇,兴致勃勃地应邀前往。
饭桌上,老乡问任海龙,想带什么货?任海龙说,觉得扶贫助农很有意思,想卖农产品。老乡们摇摇头:“食品容易坏,售后很复杂,这个事情不好做”。

    任海龙站在杭州的中国原创直播中心大楼前。

 “那你们的酒呢?”任海龙反问。

“酒的优点是保质期很长,能储存很久。当然,我们今天过来不是要和你推销。你的粉丝构成里山东网友占比很高,那个区域买酒的人最多。”

任海龙兴致不高,他不喝酒,也不了解酒。他还是想做扶贫助农。即便不卖农产品,也卖些让粉丝觉得物有所值的东西。
“马上过年了,即使再不喝酒,家里也要买酒,送人也可以”,老乡还在坚持。
任海龙的110万粉丝也引来了老乡们的“关心”。
“说实话,零投入,完全没有公司参与吗?” “文案都是你自己想的?包括说的那些词?” “你每天下班后还剪辑啊?”
“对啊!”任海龙大大方方,“我就加了个音乐,字幕都是自动配的。不过我说话有些结巴,会把卡壳的地方剪掉”。
“看来他这100万粉都是真的”,老乡小声地对身边人说。

任海龙在杭州,有些迷茫。
他习惯了“被指挥”。以前在厂里边,都是领导先说,他再干。“领导说,把那个山头给我攻下,然后我就跑跑跑,去了”。
现在没有人在上头下指令了,他反而迷茫了,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
带货主播,也比想象中要难。
他原本以为,主播在直播时会遵照详细的流程与脚本。没想到大多数时间,主播都是脱稿介绍产品,这需要很强的即兴解说能力。任海龙有些怯场,他讲话会小结巴,记性也不好。
不过没关系,他愿意学习。

   任海龙希望,杭州成为他梦开始的地方。

任海龙想慢慢来。
来了杭州之后,所有人都在催他“快一点”:“海龙,你现在热度很高。但也许过段时间,你就会变得很凉”。
任海龙听着也害怕,但他更害怕“辜负”。他不想赶鸭子上架,不想因为准备不充足、能力不专业给粉丝带来不靠谱的东西。
“太仓促了,我确实做不到,做不好”,他有些不好意思,扯了扯嘴角。
杭州的夜深了。

   夜晚,任海龙站在杭州的街头,眺望远方的人群。

任海龙回到自己的小出租屋。房间不到7平米,只摆得下一张单人床和一个窄衣柜,房租每月700块。

任海龙很满意。他不需要那么大的房子,这里有空调,有插座充电,能遮风挡雨,足够了。

床头上方,挂着一幅埃菲尔铁塔的挂画。拍视频时,他特地向粉丝展示了这幅画,“以后就在这里睡下,这是梦开始的地方”。
“还行吧,来给埃菲尔铁塔合个照!”任海龙凑近挂画,微笑,比了一个“耶”的手势。
屋外,万家灯火映照在玻璃窗上。夜色浓郁,灯影阑珊。

第3859期

摄影&撰文 | 朱辉峰 汪瑾琪

剪辑 | 苗蓓雯 统筹 | 汪瑾琪

编辑 | 婉吟 设计 | 像素笔记

承制 | 篝火故事

出品 | 腾讯新闻

长按下方二维码,持续关注《中国人的一天》栏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