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院系毕业去向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届毕业生去向报告

信息学院 东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2022-06-25


学院简介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之前身为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其悠久厚重的历史可追溯至1923年的国立东南大学电机工程系。

学院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并设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涵盖“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等4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017年和2022年,“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先后两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院现有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移动信息通信与安全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无线通信技术”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水声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射频集成电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迄今为止,学院已培养名毕业生,已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才和中坚力量,本科毕业生中有15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一. 毕业生基本情况


1

毕业生总体规模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届毕业生共计595人,男女比例2.81:1。其中本科毕业生(以下简称本科生)251人;研究生毕业生344人,包括硕士毕业生(以下简称硕士生)290人和博士毕业生(以下简称博士生)54人。


2

毕业生生源地结构


我院2021届毕业生分别来自31个省市行政区,其中江苏省为主要生源地,之后依次是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浙江省等


从区域划分的角度,生源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3.28%;其次是中西部地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8.91%


本科生生源地 地区分布


硕士生生源地 地区分布


博士生生源地 地区分布


3

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


截至2022年1月31日,我院2021届毕业生总毕业去向落实率为100.00%。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为100.00%,实现了充分就业。



二. 毕业生就业结构与流向


1

毕业生去向分布


信息学院2021届毕业生去向分布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其中,本科生以升学深造为主,学院本科升学率77.29%稳居东南大学前列93.10%的硕士生和87.04%的博士生毕业后选择国(境)内单位就业(以下简称单位就业),在各行各业展现信息人的青春风采。

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选择升学深造的人数最多,升学深造率高达77.29%(194/251),其中,国(境)内深造率66.53%,出国(境)深造率10.76%总升学深造率较2020届上涨近6个百分点。本科生单位就业比例22.71%

2021届硕士生毕业去向落实率100%。其中,93.10%(270/290)的硕士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国(境)内深造11人,包括东南大学10人,上海交通大学1人;出国(境)深造8人,包括美国3人,爱尔兰2人,日本、瑞士、瑞典各1人。

2021届博士毕业生总体就业率100%。其中,87.04%(47/54)的博士生选择国(境)内单位就业,12.96%(7/54)的博士生选择出国(境)就业。博士出国(境)人数占比相较于去年上涨超过4个百分点,体现了我院毕业生在国际就业市场上逐年上升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2

毕业生国(境)内深造情况


信息学院2021届本硕博毕业生中,国(境)内深造178人,100%全部前往“双一流”建设高校或科研院所

本科生总体升学深造率77.29%(194/251),国(境)内深造167人,占本科总毕业人数的66.53%。硕士生毕业后升学深造19人,包含国(境)内11人。



3

毕业生出国(境)深造、就业情况


我院2021届毕业生共有42人出国(境)深造或就业,100%全部前往世界知名高等学校,其中本科生27名,硕士生8人,博士生7人。

毕业生出国(境)深造、就业地区


近两年研究生出国(境)深造、就业地区


受中美摩擦不断、新冠疫情等国际形势的影响,2021届学生毕业后前往美国深造或就业的意愿明显减弱,人数比例较2020届缩小近一半,前往瑞典、英国及新加坡的比例显著增长,说明毕业生通过选择除美国外其他国(境)外地区的学校,来尽可能规避留学风险。

我院学生在出国(境)深造、就业时全部前往世界知名学府。


根据QS2021-2022世界大学排名,在2021届出国(境)深造的本科生中,48.15%的学生前往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学就读,85.19%前往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就读;硕士生前往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就读的比例为62.50%,博士生前往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就业的比例为42.86%



4

毕业生单位就业情况


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分析


我院2021届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100%(251/251)。其中,57人选择单位就业,占总本科毕业人数的22.71%

57名选择单位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其他企业(民营企业)就业人数占比50.88%位居第一,国有企业占比26.32%位居第二,前往党政机关的有2人,另有2人加入选调生地方基层项目


我院学科和专业设置具有鲜明的电子信息特色,毕业生就职单位的行业集中度较高,超过半数的本科就业毕业生(57.89%)选择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工作。除此以外,就业人数较为集中的行业还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制造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0.54%8.77%


202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39/57,68.42%)、中西部地区(10/57,17.55%)和其他地区(5/57,8.77%),其余3人前往珠三角地区就业。


在长三角就业的本科生更倾向于选择江苏省地区,占长三角地区就业毕业生总人数的89.74%南京则是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的第一顺位。


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分析


我院2021届硕士生毕业去向落实率100%(290/290),其中,有高达93.10%(270/290)的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1人选择灵活就业。

吸纳硕士生就业人数前三的单位分别是其他企业(民营企业)51.85%)、国有企业20.74%)和三资企业15.56%)。与往届相比,前往党政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的人数略有上涨,前往部队的有3


相较于本科生,硕士毕业生选择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人数比例进一步提高,达到67.41%,这也说明了我院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硕士生就业人数第二多的行业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硕士毕业生就业总人数12.96%


作为就业主力军,270名就业硕士生的地域集中度较高,选择长三角地区的人数最多,高达213人,占就业总人数的78.89%;其次是珠三角地区,共19人,人数占比7.03%;各有17人前往中西部地区和京津地区就业;选择其他地区的人数最少,仅有4人。


江苏省地区是长三角就业硕士生的第一选择,占长三角地区就业毕业生总人数的44.60%(95/213),省内各市就业人数分布如下图所示。


硕士毕业生选择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的比例最高,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毕业生有九成(140/154,90.90%)仍留在长三角地区就业。除原长三角生源地的学生外,中西部地区和其他地区的毕业生超过半数都选择留在长三角地区就业,其中中西部地区的比例为64.29%,其他地区的比例为64.30%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长三角地区经济较为发达、薪资待遇较高,对于毕业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我院毕业生的就业行业集中在电子信息类,而与其他片区相比,长三角地区相关就业单位覆盖面更广。


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分析


信息学院2021届博士生毕业去向落实率100%(54/54),国(境)内单位就业和国(境)外就业人数占比分别为87.04%12.96%

吸纳博士毕业生就业人数前三的单位分别是其他企业(民营企业)高等教育单位科研设计单位,所占比例分别为40.74%37.04%11.11%,高等教育单位比例与硕士、本科毕业生相比增加明显。

此处,将前往国(境)外知名高校就业的2021届博士毕业生纳入“高等教育单位”就业群体,即凡下述中涉及“高等教育单位”就业人数(比例)计算的,皆包含前往国(境)外知名高校就业的2021届博士毕业生。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博士生分布比例最高的行业,同时博士生也倾向于选择教育行业,即前往高等教育单位就业。相较于本科、硕士毕业生,博士生就业行业分布范围明显缩小,专业相关度更高。


2021届博士毕业生就业地域按集中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长三角地区75.93%)、其他地区16.67%)、京津地区5.55%)和珠三角地区1.85%)。此处,将前往国(境)外知名高校就业的2021届博士毕业生纳入“其他地区”就业群体。


2021届江苏省内就业博士生地域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三. 信息学院近三年

就业趋势对比分析




1

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通过比较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的数据可以发现,前往国有企业就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加,特别是2021年,国有企业就业人数占比由2019年的10.80%上升至19.95%,上升了9个百分点;选择科研设计单位的毕业生显著减少。


2

就业重点单位分析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人数前十的单位以世界五百强企业、国有企业、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百强为主。其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以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受到学院毕业生的青睐,连续三年进入就业人数前十单位名单。近三年毕业生就业人数前十单位名单如下图所示。


本科毕业生中,21人进入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国家电网、中国移动等重点单位工作。


硕士毕业生就业流向主要集中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有限公司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国有企业、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


博士就业流向主要集中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等。


中共中央管理的53户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2021届毕业生就业流向主要集中在8家企业,如下图所示。


这些央企大多属于国家明确控制的七大行业 (如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以及一些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信息技术行业为主)的重要骨干企业。预计这些央企将是未来央企整合的主力军。一方面,它们自身将积极进行资产整合并实现整体上市,另一方面,它们也将担负起整合行业内其他央企的重任。

信息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去往头部企业的人数情况如下图所示。在主要流向单位中,头部差距进一步减小,毕业生就业选择呈现多样化、均衡化的发展趋势


3

毕业生就业去向地域分析


对于信息学院的毕业生来说,总体就业地选择受疫情影响不大。以2021届就业主力军硕士生为例,毕业生就业去向基本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具体原因如前文所述,与企业分布、生源地区等因素有很强的关联性。2021届硕士毕业生前往珠三角地区、中西部地区就业的人数明显增加,中西部地区人数占比较去年提升了近1个百分点,这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充分就业,也有利于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的后备人才。




四. 信息学院2021届

毕业生就业工作特色



受新冠疫情常态化影响,202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仍较大,为做好疫情常态化期间的大学生就业工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强化稳就业要求,信息学院积极探索新模式,搭建了“窗口+明灯+阶梯”特色院系就业服务体系,助力学生就业。

宣传平台是“窗口”。用好学院官网就业板块,建好就业信息发布群,拓宽学生就业视野,及时传达就业信息。

价值引领是“明灯”。扎根基层组织,稳抓重点领域,发展新兴领域,聚焦“四重”岗位,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为目标,努力打造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

品牌项目与竞赛是“阶梯”。打造品牌项目,让学生深入、具体与实际地了解企业,在品牌项目中逐步接近目标;鼓励指导竞赛参与,让学生明确生涯规划,强化就业技能,在竞赛中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1

拓宽宣传阵地,搭建交互平台,

及时传达就业信息


我院2021届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四牌楼、九龙湖、无线谷三个区域。如何在第一时间保证招聘信息全覆盖,是能否抢占就业先机的关键。为了提高招聘信息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把握宣传主动,我院建设和完善线上线下招聘信息发布平台,多措并举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1)  利用我院官网“升学就业”板块,在第一时间发布就业信息,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详细需求,保证信息内容的完备性,全年共计发布197条就业信息;


(2)  利用QQ、微信等平台,将招聘信息简明扼要地传达至每一位同学,并通过班干及时提醒,保证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全年推送就业信息共计1500余条;

(3)  针对不同专业与学历,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分类建群,辅导员仔细审核每条就业信息,精准推送,保证信息受众的针对性

左右滑动查看


2

强化价值引领,引导基层就业,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大局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信息学院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价值引领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这“四重”岗位是关系到国家命脉的就业方向。为了鼓励我院学子与时代同频共振,将个人命运同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结合,我院的新媒体平台全新推出“‘信’火相传,‘职’于至善”优秀就业典型系列宣传推送,对张信歌、赵文琦、武汪洋等13位毕业生就业典型人物进行了专访,校友现身说法帮助学生树立具体就业榜样,就业去向覆盖选调生、国家开发银行、国防军工单位、自主创业、博士后、研究所等,共发布推送13篇,截至目前累计阅读量达7400次。

同时,为科普介绍“四重岗位”的相关企业,学院还推出了“‘信’有所享,‘职’通未来”重点企业招聘信息系列介绍推送,从信息共享方向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全年共推出3个系列,其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系列推送6篇,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系列推送6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系列推送4篇,全季共发布企业信息介绍推送16篇。截至目前推送累计阅读量已超4200次,并得到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署名转载。

以上系列为应届生们的求职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让学生们在择业时向“四重”岗位靠拢,向基层岗位靠拢,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政治素养。

左右滑动查看


3

重视校企联合,打造品牌项目,

全方位做好就业引领宣传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基本形势下,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让学生深入了解心仪企业,学院于2021年启动“‘学’无止境,勇往‘职’前”第二、三季升学就业季系列活动。先后组织开展“顺势而为,大有可为”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中电58所支部共建活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交流会、党政机关&选调专场交流会、高校教师求职经验分享会等活动,组织本科生、研究生参加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紫金山实验室等重点单位开放日活动。

重点单位开放日活动共成功开展了13场次,参与人数近500人次。学院累计邀请了120余位校友,组织座谈交流、支部共建、线上沙龙等活动52场次,直接服务人数超过10000人次,发布相关推送96篇,总浏览量超过26000人次。同时,学院积极邀请知名企业来选聘优秀毕业生,协助相关企业组织专场招聘会60余场次。

系列活动强化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特色,补齐学生在企业了解、职场感知等方面的信息短板,创造机会让学生尽早获取企业资源、储备求职技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左右滑动查看


4

以生涯教育类竞赛为抓手,

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学院强调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就业导论课程与其他教育活动形式协调发展,促进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横纵贯通。为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能力,2021年学院鼓励并指导学生参与校级与省级生涯教育类竞赛79人次,包括东南大学第一届简历大赛、东南大学第七届职业规划大赛和东南大学第十届模拟面试大赛等。其中,李洋同学更是由校赛脱颖而出,进入“武进人才杯”江苏省第十六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获研究生赛道特等奖(全省仅5名)。

左右滑动查看


学院还指导学生会、研究生会组织策划东南大学第八届卓越工程师大赛、东南大学第二届物联网设计竞赛和华为-东南大学鲲鹏+昇腾校园行,吸引了超过200人次参加,确保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学院也承办了东南大学第十二届学生科技节相关活动,大力鼓励学生参与院士讲座、导师面对面等活动,以前瞻性的目光了解行业前景,从专业性的角度思考生涯规划。


5

开展后疫情时代就业指导工作,

个性化帮扶就业困难学生


身处后疫情时代,学生的就业压力普遍较大。为保障学生安全,学院开展了线上就业指导课程,线上帮扶等工作。同时,学院认真做好就业困难学生的跟踪指导工作,通过就业指导讲座、未就业学生座谈会、一对一指导等措施,积极帮助其实现顺利就业。2021年全年,学院共一对一帮扶就业困难学生79人次,均有成效,79人均已明确未来就业或升学方向。

学院还积极响应了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帮助有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同学付诸实践,帮助同学们了解各类创业信息,并提供了对接帮扶服务。

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指示下,学院高效有序地完成了595名毕业生就业、离校、送档等各项工作,具体包括生源信息上报、推荐表注册、网签、就业信息上报、报到证开具等。严肃把关解约事宜,提醒学生谨慎签约;针对申请解约学生,一对一谈话沟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约审核。



·end·


来源  |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责编 | 王莹 

文字 | 朱家烨、李子晗、王武渠、雷辰露

图片 | 刘傲雷、文简、夏昕

排版 | 唐莹、汤媛媛

东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新媒体中心

东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2022.4.11

点击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