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康震 × 祝勇抖音直播会 | 品古诗词意蕴,谈故宫里的苏东坡

9月8日晚7点,著名作家、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将做客康震教授的抖音直播间,共聊康震教授的新书《康震古诗词81课》以及祝勇的《故宫的书法风流》与《在故宫寻找苏东坡》。
以下是关于这次直播活动的预告!!!

祝勇是一个身份多元的斜杠作家:除了作家身份,他还是纪录片导演、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故宫文物南迁史料整理与史迹保护研究”子课题“故宫文物南迁记忆再现与重构”负责人。

出版的主要作品有:《故宫的古物之美》《故宫的古画之美》《故宫的书法风流》《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等数十部著作。任《辛亥》《历史的拐点》《苏东坡》等多部大型纪录片总编剧,国务院新闻办、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天山脚下》总导演,等。

祝勇老师的“故宫”系列图书,可以说是以故宫博物院为载体,从客观的器物与实体上去研究、挖掘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精深与幽微之处。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康震老师近年来以弘扬中国传统诗词为己任,除了辛勤耕耘于三尺讲堂之外,还多次现身大型文化类综艺节目,普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从主观的文学世界中为广大读者描摹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博大与恢弘。他们二位虽然研究的对象的不同,但是研究的指向却是殊途同归:共同为广大读者探寻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美好与向往。可以想见,他们二位的对谈,将会是一场十足的精神盛宴。这样的活动,您怎能错过?!

此外,在活动正式开始之前,康震老师的抖音直播将会从参加“康震古诗词81课朗读接力”活动的观众朋友中,抽取五位幸运获奖者。奖品是康震老师的亲笔签名图书!而在活动进行期间,除了两位老师会随机回答现场直播间观众的提问,还将会有现场的福袋抽奖。精彩的对谈,丰富的活动,等待着各位读者、观众朋友的积极参与!

主  题
康震×祝勇 抖音直播会

时  间
9月8日(周三) 19:00 开始

观看方式
抖音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康震”抖音号观看直播
嘉  宾

康  震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师大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科研工作。任《唐代文学研究》《唐代文学研究年鉴》编委,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李白研究会、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常务理事等。发表论文九十余篇,出版各类专著、教材二十余部,主持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多项。

祝  勇
祝勇,作家、纪录片导演,艺术学博士,现任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故宫文物南迁史料整理与史迹保护研究”子课题“故宫文物南迁记忆再现与重构”负责人。出版作品五百余万字,主要作品有:《故宫的古物之美》《故宫的古画之美》《故宫的书法风流》《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等数十部著作。《祝勇故宫系列》十卷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任《辛亥》《历史的拐点》《苏东坡》等多部大型纪录片总编剧,国务院新闻办、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天山脚下》总导演,该片入选“新中国七十年纪录片百部典藏作品”,获金鹰奖、星光奖等多种影视奖项。

推荐阅读

点击上图即为购书页面


康震古诗词81课·第63课



定风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芒鞋:草鞋。

·蓑: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料峭:微寒的样子。

·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很多人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遇到困难时,往往会用这首词来宽慰自己。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到黄州贬所的第三年,这一年他四十六岁,挂了一个黄州团练副使的虚衔。
这首词前面有一篇小序,交代了写作的原委。苏轼在《东坡志林》中也记载了这首词的创作缘由。黄州城东南三十里有个地方叫沙湖,他和朋友到那里去买田。半路上突然下起雨来,身边没有雨具,淋了雨,大家很狼狈,怨声不断,苏轼却不以为然,“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过了一会儿,天晴了,于是写下这首词。
上片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听到雨水穿林打叶的声音,不要烦恼,只管吟咏长啸,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慢慢朝前走吧。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呢?天上下雨很正常啊。“一蓑烟雨任平生”,就这样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走过一生吧。人生在世,不免会遇到风雨,这是常态。
下片紧接着说:“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初春时节,春风料峭,寒气袭来,酒意全醒,天边的乌云散去,迎面的青山多么明媚——“山头斜照却相迎”——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重回大地。
所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再看这一路走来,下雨,没啥可抱怨的,天晴,也没啥好欢喜的。只要内心坦然,处处都是好风景,时时都有好风光。
这是苏轼的领悟。不过,获得这番领悟不易。领悟要有积累,特别是坎坷的积累。当初,因为反对新法,他被政敌诟病,被贬黄州。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强调:不要给别人看这封信,信看完就烧掉吧,否则又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答李端叔书》)他告诉朋友:我弟弟苏辙专门来信,让我少说话少惹事,所以我常常终日不说一句话,觉得也挺好。(《与滕达道书》其二二)所以他平常很少出门,到了黄昏时分才出来散散步,“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时的苏轼刚刚经过“乌台诗案”,有点像惊弓之鸟,心情可以理解。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是有不安与惊恐,但更多的则是反思与内省。
苏轼认为自己的问题就是话太多。在给友人的信中,他说自己少时写文章,喜欢高谈阔论、引经据典,看似才华横溢,其实都是科举文章套路。后来又应考制举,看似纵论古今、考辨是非、陈明利害,其实不过是为了应制举“直言极谏”的名号罢了。就好像鸟儿自鸣得意,于世其实无补。就像是树干上奇特的树瘤、石头上美丽的斑纹,似乎颇能取悦于人,但树瘤与石纹本来都是毛病。(《答李端叔书》)当然,苏轼也有自己的坚持。在给友人的信中,他深情表白,我现在老而且穷,但是心肝骨髓里充满了忠义道德,面对生死谈笑自如。(《与李公择书》其一一)可见,此时的苏轼有惴惴不安,有人生反省,同时也有自己的坚持。
反省与坚持只停留在嘴上是不行的,苏轼还有行动。他脱下文人的长袍,穿上农夫的短打,亲自带领家人在坡地上开荒种田。想当年白居易在忠州任刺史,常在城东的坡地上栽种花草树木,作诗云:“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杏梅。”(《东坡种花》二首其一)“朝上东坡走,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生树。”(《步东坡》)苏轼仰慕白居易的人格文章,也为自己这块坡地取名东坡,更以“东坡居士”自谓。对苏轼来说,这称呼显然不只是佛教居士的概念,也是在表明他是一个养家糊口的农人,是在劳动中寻找乐趣的诗人。
除了劳动、写诗,苏轼还健身。他有一整套健身方法,比如:半夜十二点以后,披衣而起,盘膝面朝东方,上下牙齿叩击三十六次;按摩脚心以及“脐下腰脊间”直至发热;双手摩擦眼、面、耳、项直到发烫;摁鼻梁六七下,梳头一百多次,然后一觉睡到大天亮。(苏轼《养生诀》)苏轼活了六十六岁,其中贬谪的岁月累计近十二年之久,没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没有健康的身体,他恐怕六十岁都活不到。
苏轼还是一个老顽童。他的朋友陈慥,号“龙丘居士”。苏轼常在晚上与陈慥畅谈佛法,在一首诗中,他揶揄老陈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地心茫然。”(《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我的朋友真可怜,谈论佛法夜不眠,忽听老婆一声吼,手杖落地心茫然。“河东狮”现多指悍妇,原创者原来是苏轼。“狮子吼”本是佛家用语,意谓佛祖在众生面前说法,声如狮吼。陈妻柳氏是河东人,所以就是“河东狮吼”喽。也有人认为,苏轼不过是形容陈夫人嗓门大,其实这位夫人并非悍妇,还很温柔。
这就是黄州时期的苏轼。有人遇到挫折、困难就怨天尤人,诅咒生活。苏轼不仅不抱怨,还想方设法犒赏自己,还把犒赏的感受写成诗文,与朋友分享。人们仰慕苏轼,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个文艺天才,更重要的是他在人生困厄中依然能够做旷达洒脱的自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