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四节气丨大地上的事情

编辑:李艳霞 小毛驴市民农园 2019-09-04

二月初的一场雪,让大家舒了口气,这场雪不仅让农场银装素裹,也将减少今年病虫害的发生。


“根看果实,不过是一小段距离,只有果实知道,那是一段多么长的路”。播种、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与天气搏斗、与虫子抗争……每一粒果实知道,那是一段多么多么长的路。


惊蛰,是说这个时节的雷声将蛰伏的生物惊醒。“其实真正具有唤醒功能的,不是有声的惊雷,而是无声的温度。温暖,常常比雷霆更有力量……”


《诗经》十五国风之一的豳风共有诗七篇,描写的多是农家生活,算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其中《七月》提到“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大意是说在正月整修农具,二月下田耕种。春分时分,土地、农具、种苗,我们基本都准备好了,只待天气适宜,便可开锄春耕。


清明左右,万物渐渐复苏,孩子们开始在土地上撒欢儿。四月上或中旬,农场一年一度的开锄节正式揭开一年耕作的序幕。


"改变世界的不是某个大人物,而是持有共同理想的普通的人们。"(by小田实)


立夏这天,海淀区苏家坨镇有个起源于明末清初的习俗,各家各户有米出米,有豆出豆,一起在村里架锅烧柴,用百家的五谷杂粮熬立夏粥,全村老少共享,其乐融融。


图为劳动份额拍摄的自家地里的黄瓜。


“我想不出有什么比亲自参与种植更好地治愈土地的方式。如果一个人成为一个园丁,如果他学会了有机种植,这将改变世界上的一小块土地,进而改变我们的世界。”(by Wendell Berry)


六月初,端午的气息越来越浓,开始琢磨粽子的事情。亲爱的你,要吃甜粽还是咸粽?


图为农场小荷塘里的荷花。有了荷塘,夏日就更有夏的味道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by 朱自清)


刨土豆,仿佛在田里挖掘宝藏。这一刻,更加认同这样的想法,“土地的产出不仅仅是粮食、瓜果蔬菜之类看得见的东西,它最珍贵的产出是喜悦的情感。”


掰玉米,搭土灶,煮玉米烤玉米,你的童年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立秋前后,暑气未消,秋耕却要早早准备。北方冬天的百菜之王——大白菜,要在立秋前抓紧时间播种。在田间,丰收从来不是偶然,一定和耕耘紧密相连。


林间是个宝地。


早起的人,才看得到这晶莹的美。


秋天,应该是北京最美的季节吧。


厚厚的草帘,是蔬菜们冬天的棉被。


“秋天最易于得到感想,不知你爱秋天和冬天不?这是我最爱的两个季节。它们体现着收获、衰亡、沉静之感,适于在此时给春夏的蓬勃生命做总结。”(by穆旦)


在玉米堆上打闹的孩子们。


天渐渐凉了,木工房的孙木匠有空时会捡些柴生个小火,坐在阳光里给娃娃们做木头玩具。


图为农场的一位父亲和女儿在冬日傍晚回家。


爱的抱抱,足以抵抗这世间大多数的残酷和寒冷。


圣诞节前,农场文化乡土部推出了圣诞面塑,尝试在现代的生活方式中去体味民俗文化与手工艺。传统,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民间的文化与手工艺如何发展,今后,我们仍将慢慢探索。


俗话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蒸个馒头花卷什么的,对农场里的山西阿姨来说完全是个小意思嘛。


冬天,天寒地冻。农场里诞生了几只萌萌的羊宝宝。


转眼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过了大寒,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