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河西走廊游记(五)——鸣沙山,以摄影的名义

2017-09-26 石头 渴望游荡的灵魂

        自从开始迷上摄影之后,才爱上看日出、日落。城市的高楼顶、郊外的山丘顶、海边,无论是在家还是外出旅行,只要一有机会,便不厌其烦去拍。

       拍着拍着,十几年一晃而过,太阳还是那个太阳,而我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我了。

       敦煌鸣沙山,这次先后去了进去了三次,其中两次日出、一次日落,只为摄影。没有故事,也没有主义,那就添上一篇与照片无关的胡言乱语的独白吧。

------------------

------------------

        每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先后经历着纠结曝光参数、迷恋器材、仰慕PS神话的折磨。如果还没放弃的话,必定面临一个千古不变的人生哲学问题之一:“去哪里?”因为我们既没有丝毫希望成为职业的摄影师,更不可能成为摄影家。曾经一度为此迷茫过,但最终也没有得到答案。

       既然如此,喜欢就喜欢,何必纠结太多呢?或许时间将是最好的证明。


      因为摄影,让我有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动力;

      因为摄影,让我有双永远向着光明的眼睛;

      因为摄影,让我有理由不断思考着自己的人生;

      因为摄影,让我一如既往的爱着自己平凡的生活。

 

       记得有一次,一个朋友来家里作客,翻开我们刚刚从新西兰拍的照片。在赞叹新西兰的美景之后,说了一句“看看你们的照片就行了,不需要去自己再去”的玩笑话。

        走着成熟的旅游路线,注定成不了徐霞客式的探险家;拍着明信片式的风景照,跟艺术八竿子搭不上边。既然如此,那就随缘吧,不必强求。给自己一个借口,眼前一片海阔天空。



       同样一个景点,甚至同样一个角度,甚至全由机器确定的曝光参数,自己拍摄的一张照片,和网上轻而易举下载的景区图片,究竟有什么差别?前者是自己拍的,后者跟自己无关。

        作为一个普通的摄影爱好者,摄影的意义在哪里,不在于照片本身,而在于拍摄的过程。   


        正如有人问,梵高画笔下的星夜,与别人画的究竟有何不同?打个比喻,我们洒下眼泪和严格按照眼泪化学成分合成的液体差别在哪里一样,前者饱含着主人的感情,而后者没有。

      每一张照片里,都蕴含着影者的感情,只是表现手段笨拙与高明之分而已。高明的表现手段,便成了艺术。


        谈到艺术,很多人笑而不语,意味深长的。“文艺青年”,如今几乎成了故作矫情者的代名词。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艺术离老百姓太遥远,太神秘。



       人们或者不屑于了解它,毕竟它不能给我们增加收入;或者没有勇气去认识它,因为很多传说中的大师人生中往往充满着悲剧色彩。 


        “艺术,就是艺术家的生活。”


       很多人听说过梵高,也知道他的画在他去世100多年后创造了最贵的拍卖记录,但很少人知道他生前只卖出过一张画。

        因为太独创,所以有生前的悲剧;因为太独创,所以才有死后的伟大。

 

        与梵高同时代的高更,同为印象派的先驱代表人物,虽然生前卖出的画不止一张,但也没有能养活自己,最终穷困潦倒,客死他乡的塔希提岛。

 

      毛姆所著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中,月亮代表着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英国当初的最小货币)代表着现实。高更便是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人物原型,他选择了理想,而不是现实。


        梵高、高更,几乎相同的命运,只因为他们的画作有相同的特点——他们都画得太不象了。普通老百姓看不懂,把持象征着权威的官方沙龙的经院派大师们也看不懂,或者不愿意去看懂。

        

 

       艺术历史的长河中,曾经画得不像的太多了,命运之神为何偏偏为难他们两个呢?

   

      关于象与不象,曾经听到一个有点道理的歪理:只有形式上的不象,才会让观众意识到作者有意为之的。


       以基督教衍生的艺术为例,人们并不刻意追求画得像,阐述教义才是真正的目的。中国向来有“文以载道”的传统,西方也类似。


       文艺复兴,复兴的是1000年前的希腊艺术。以雕塑艺术开始,延伸到建筑、绘画等其他艺术领域。由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构成的文艺复兴三杰,洞悉透视、质感、人体结构的自然规律,成功应用黄金分割等美学规律。与其说是像,不如说是逼真,跟观众想象中的形象完全一致。


 

       从15世纪到19世纪,西方绘画艺术成功的“复制”大自然的奥秘,甚至成功再现了历史、神话。


         

       那还是一个以画得象与不象来评判艺术水平高低的年代里,他们付出毕生的努力去冲破它,所以他们的命运是头破血流,体无完肤。如果说很多历史伟人为真理而献身死得其所的话,他们都算不上,因为艺术世界里,没有真理,只有观点。

 

       1839年,法国的达尔盖采用银版法拍下了第一张照片,真正意义的照相机诞生了,没有谁比照相机"画"得更像了。同年,“印象派之父”塞尚在法国呱呱落地,似乎塞尚的使命便是如何刻意画得不像了。

        历史竟然如此惊人巧合。  



       摄影,没有让我成为艺术家。但以摄影的名义,让我学到了更多。

-----------------

-----------------


努力爬到一处高点,总将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


梦,驼铃


远行的你

驼峰上披红挂绿的新娘

在你摘去面纱回眸的刹那

凝成一幅画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希望


飞翔



追月


时光交错



余晖


        终究没有按当初的设想写完这篇游记,中断了很久。虽然,其实没有多少人在乎我是不是有始有终,但至少给自己一个交代。


-------------------

       最近很穷,行行好,打赏两个小钱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