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华为数据管理组织发展(二)
(续)
04
2014年,公司高层领导对数据质量改进的效果并不满意。一次高层会上,轮值CEO指出,公司财经部门是数据质量不高的直接”受害者“,上游所有的”脏水“都将最终流到财经环节,那就由集团CFO作为公司数据总Owner。
Owner翻译过来可以理解为”第一责任人“的意思。朋友们会觉得奇怪,华为公司是一家纯正的土著企业,为啥动不动来个中英文混杂的名词?华为许多管理理念和方法都来自西方,有些直译过来难以理解,或者名称太长。又例如,Data Steward一词,直译过来是数据管家。相信绝大部分人不知道”管家“一词的真实含义,而且还觉得带着旧社会的色彩。经过了好几年才逐渐被大家接受。许多时候为了省事,直接采用英文,甚至英文缩写。为此新员工入职后,没有个一年半载,难以完全看懂自己工作相关的英文缩写。
CFO作为公司数据总Owner,其影响力是多方面的。其中跟本文主题直接相关的是,划拨了20个战略投入的人力编制,成立数据工作组。在开始两年,基本上“专人专用”,专职参与数据工作组负责公司数据体系建设,包括政策、制度、流程与方法等等。3年项目接受之后,分别被公司数据管理部和财经数据管理所“瓜分”,由此公司数据管理部的人员规模首次达到30多人。
说实话,本次的人员增长并没有给部门实力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更加关键的是,通过体系化的建设与落地,让更多的人卷入到数据工作来,包括业务部门和IT部门的人员。例如,在业务流程、IT系统的建设中,数据交付件变成必选项。来自数据部的专职数据人员可以选择性承接一部分的工作,但更多的需要非数据人员按照规定要求完成交付。这当然需要强有力的管控机制得以保证,后续单独成篇介绍。
05
至此,公司数据管理部到了当今的人员规模。
06
上面谈论的是公司数据管理部发展。在《华为数据之道》一书中提到,华为主要的业务功能部门成立了领域数据管理部,直接服务于所属的业务部门。
由于我的视角是公司数据管理部,因此并不一定准确,只是从一个相关人的角色谈谈自己的理解。
各个领域数据部的发展一直参差不齐。一直发展得好的要数产品数据管理部和财经数据管理部;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的也有。
说说产品数据管理部。那绝对是”一方诸侯“,甚至在他们眼里,公司数据管理部只是春秋战国末期”周天子“的角色而已。产品数据管理部的资历、地位、规模都远远把公司数据管理部甩在后面。产品数据管理成立于2000年左右,是公司ERP实施的配套措施之一,主要管理产品BOM。经过几年的发展,很快就发展成几百人的队伍。有自己的专业工作方法和任职资格体系。
后来有了公司数据部之后,公司一直存在着两套数据工作方法。外人听起来一定被弄糊涂的。直到几年之后,除了专业的产品研发配置管理以外,其他的工作逐渐开始和公司主流的数据管理方法开始接轨、融合。有了产品数据管理工作作为基础,自身生存完全不存在问题。与此同时,完全可以拿出一部分人力来“谋发展”,包括产品基本信息、产品信息架构、产品配置打通,以及最近几年开始搞的产品数字化等等。一方面是因为有”生存之本“,另一方面,数据管理部的上级领导的重视密不可分。Dr. H一直是这块的领导,即使有一段时间调动过来作为我们这边的领导后,他在那边的影响力依然在。
要说发展得差的,在正式任命的数据管理部中也不乏例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业务部门领导完全不重视,有的是因为数据部门主管自己对数据工作没有感觉,或者兼而有之。
发展得不好的领域数据部为什么没有被撤销呢?这也源于公司高层对数据部关注的威慑。记得2010年一次专题工作汇报会上,XX总提出,任何领域数据部的主管调换都需要经过他同意。虽然后来并非严格执行,毕竟一个基层主管任命并一定非得走到他那里。但是他把话撂在那里,说不定哪天就捡起来说事。
06
联邦式数据管理结构如何有序运作?
《华为数据之道》一书中,提到“华为虚实结合的数据组织设置,是确保数据工作充分卷入业务,同时能够在应用系统中有效落地的关键。”
所谓的虚实结合,其中之一是指,功能领域数据管理部归对应的业务部门实线管理;归公司数据管理部虚线管理。实线的含义包括部门主管及其所负责组织的绩效评价,工资奖金评定等等。那虚线管理的约束力何在?第一是公司数据管理部可以对领域数据管理部的主管绩效行使否决权。第二是员工专业能力的评定权,这是员工在公司内升职加薪的必要条件。
记得有一年我所参与一次专业能力评审,某领域数据部的一个员工参与任职答辩,其主管特别力荐该员工,在部门所作的突出贡献,还获得总裁嘉奖令。但在答辩过程中了解到,一方面所获得的嘉奖令与数据工作没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该员工欠缺必要的数据专业知识。即使该主管一再坚持,最终还是被否决了。
07
流水账式的回顾了公司数据管理部人员规模发展的过程,看起来人数不断在增长,实力变得强大。但实质上来说,依然只是量变而不是质变的过程。公司有超过15个重要的业务功能领域,其中业务部门有自己的数据管理部支撑。为了保证传递统一的数据工作方法,保证跨领域的数据架构和标准能集成,公司数据管理部需要安排“常驻代表”去各领域协同工作。因此,派一个和两个没有本质的改变,依然只是“代表”角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