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鲜花掌声过后,奥运健儿给香港还留下了什么?

2016-08-29 向江 大公网


27日,国家奥运队精英在一片热烈欢迎的气氛中抵港,展开为期三天的访港行程。大公报记者何嘉骏摄


国家奥运精英运动员访港,连日来在香港掀起了奥运热。


代表团在里约奥运会结束后第一时间来到香港,甚至还未回家与家人分享喜悦,就来港与香港市民见面,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连一众高官和嘉宾也变身粉丝,现场“集邮”不断。奥运冠军们现身展示技艺,与市民交流切磋,让不少有志从事体育运动的年轻人颇有“得着”。欢笑中,奥运健儿背后不为人知的心酸历程与追逐梦想的坚毅也让众人深受感动。



奥运精英运动员访港第2日,教练郎平携中国女排全体队员出席活动与超200名香港儿童互动


现代奥运精神启发人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比赛与生活。一面奖牌的背后,定要忍受常人无法承受的伤痛,歷经漫长寂寞的训练,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内心和周遭的压力。国家奥运健儿们坚持到了最后,他们的笑容和他们的付出,感动了你我。正像奥运乒乓球男单金牌得主马龙所说,不同工作的人,其实与投入体育运动的人没有分别,要把体育精神融入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去。


女排运动员的顽强拼搏、逆境胜强;游泳运动员孙杨顶住巨大压力,力克强敌;举重运动员龙清泉的不折不挠,突破自我;乒乓运动员不断创造新的连胜神话; 四届奥运金牌得主吴敏霞不断超越自己,挑战极限;老将林丹虽然输给了多年的老对手,本届奥运未拿奖牌,但他向众人承诺“继续打下去”......如此等等,这些宝贵的精神,不仅是运动员,也是全体港人的学习楷模。郎平教练的一句“为集体荣誉而战”,更堪称是香港社会的一记有力警醒,只有团结,才能获胜;内讧分化,不会有前途。



特首梁振英与傅园慧自拍合影


体育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奥林匹克主义原则”中有一句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奥林匹克精神体现着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此次精英运动员访港,为香港年轻一代打开了一扇认识祖国、认识自己的绝佳机会。他们把奥运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运动,以及善良、友好、和平的精神种子,种植在小朋友的心,并伴随孩子健康成长,当这些种子将来变成大树的时候,香港会变得更美好。



乒乓球及羽毛球精英为伊馆观众带来精彩示范。大公报记者林少权摄


钟础谦(香港教育学院赛马会小学)


“我最欣赏夺得奥运乒乓球男子单打金牌的马龙,因为他是中国第一的球手。我平时也很喜欢打乒乓球,我一直以马龙为学习对象,希望将来成为出色的乒乓球手。”


谭颖朗(香港教育学院赛马会小学)



即使是表演赛,选手也认真示范,绝无欺场。


 “喜欢羽毛球运动员林丹,学他出色的球技,将来希望可以成为单车手,代表香港,好像李慧诗一样厉害。”



表演赛让“超级丹”粉丝大饱眼福。


马霭妍(慈云山圣文德天主教小学)



中国女排姑娘28日出席“童心同乐”活动时,与超过200名香港儿童亲密接触


 “我的偶像是中国女排队长惠若琪,奥运比赛直播我一直有追看,希望将来可以成为女子排球队运动员。”

  

国家队代表团的来访,对香港运动员更是一种鼓励。尽管香港在今年的里约奥运上未能获得奖牌,但是,“弹丸之地”的香港对体育运动的追求却从未间断。曾为香港于奥运会中赢得第三面奖牌的单车选手李慧诗,在今届奥运场地单车女子竞赛中夺得第六名,赛后她曾放声痛哭,让港人心疼。无论在下届奥运上能否再看到我们熟悉的香港队员,他们在赛场上展现的运动之美,都会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而国家奥运健儿们带来的拼搏精神,也将在未来鼓舞着这座喜爱运动的城市,向世人展示它的另一面体育魅力。

有料

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本期编辑:马赛克兄妹

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大公报微信矩阵

大公网丨微香港丨晨读香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