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平常心孵育中国冬奥梦想  | 北京冬奥观察

2016-10-13 李理 大公网


北京2022申冬奥代表团在瑞士洛桑与国际奥委会委员举行陈述交流会。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并代表中国政府作陈述。


北京2022年冬奥会协调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结束,标志着中国继2008年夏季奥运会后再次进入奥运周期。和上一次全民狂热有所不同,中国人集体的心态变得更加成熟,冬奥梦想将在群体的平常心和低调中生根发芽。


具有特殊格调的冬奥委会驻地把这一点展现的淋漓尽致。国际奥委会副主席胡安·萨马兰奇是第一次走进冬奥组委驻地,“遗产”、“可持续性”是来华参加协调会的他常讲的两个关键词。


在京城西边石景山区的首钢园区,有许多原来堆放工业原料的筒仓。在30多米高的筒壁上,圆形孔洞、灰色的混凝土外墙、玻璃幕墙等元素格外抢眼。远远望去,十足像某个电影中的科幻的场景,这里就是北京冬奥组委的办公区。 



除了浓厚的“遗产”情节,“可续性”也随处可见。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纤照明、无负压供水系统、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等先进生态节能、低碳减排新技术都是驻地的标配。 


阔落的园区和敞开的大门也代表了中国人要以包容和开放的心态办冬奥。在一个具有柔和灯光的大厅中,有英国记者提问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有关互联网开放的问题,后者干错利落地说,在申办过程中北京就承诺过届时将全面开放互联网。萨马兰奇补充道,“我相信北京的承诺。” 




奥运经济同时带来了奥运政治,见惯了风浪的中国人逐渐了解认识世界的多元。与此同时,增加对外的透明度刚好正成为眼下中国政治光谱中的亮点,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北京地方政府,其守信践诺的决心不容小觑。 


正如中国需要一点一点增加透明度那样,许多人用平常心迎接冬奥也需要时间。一个令人不太舒服的一幕是:当载着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大巴就快驶出北京奥组委驻地时,门口两名身着制服的中年男子大声呵斥在一旁抱着好奇心以景观石为背景拍照的路人,随后他们迅速举起右手向疾驰而过的大巴车敬礼。当然,车里的委员们不会听到刺耳又不礼貌的呵斥声,他们可能甚至都不会在意礼节性的致意。不过,从呵斥通向敬礼,或许就是一些中国人要在冬奥真正召开前进步的道路。

有料

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本期编辑:马赛克兄妹

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大公报微信矩阵

大公网丨微香港丨晨读香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