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港青再无视时代趋势,香港繁荣恐成最后狂欢  | 教育

2016-10-24 大公网



在港大,每每与身边的香港同学交流,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理由不选择创业,相对于创业他们更乐于追求稳定的工作。一开始,我认为这仅代表极少数人的看法,但这些观点越来越多时,我意识到,这是香港本地年轻人对创业的普遍态度。

  

在香港流向创业公司的资本不活跃,创业者可以在别处,比如深圳去找,现在路演机会遍地是;政府的支持不够对于创业也只是个充分条件,马云当年也是顶着政府的不支持、不信任一路走过来的;而现在以香港科技大学为首的一些高校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平台和资源,只不过学校的平台摆在那里,少有人用。如果这些阻碍创业的外部原因得以解决,又有多少香港年轻人敢创业、坚持创业、失败后依然继续创业呢?

  


香港这座城市有创业的基因,放眼五六十年代,老一辈的香港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从一无所有到世界金融中心,香港人狮子山下的进取精神令人钦佩。

 

可现在,香港在悄无声息地变化,最主要体现在当地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上。如果年轻人的思想变得保守,我想教育一定出了问题。



  

首先是家庭教育,继承、求稳、保守观念的根深蒂固。

在香港,在金融、律师、医生等传统行业的工作不但意味着有优厚的待遇和高薪水,也受人尊敬。最重要的,这份工作比较稳定。香港人的传统观念很强,在许多人看来,子承父业,继承家族事业是一件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事。父母期望子女有一个好的教育背景,将来从事这些“万金油”、“铁饭碗”的行业,既体面又有发展。



货车召车软件GoGoVan的创始人林凯源  


如此看来,香港从事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人应该不会很多。货车召车软件GoGoVan的创始人林凯源说:“香港所有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加起来可能只有三四千人。”难怪发达的香港在这一次互联网科技革命的时代潮流中掉队了。

  

还有一个角度,有句话叫:富不过三代。香港年轻人出生在这么发达城市,难免少了些斗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香港同学告诉我,在香港养一个孩子要花巨额的费用,而花在子女教育的钱是最主要的开销。

  

香港有八所大学,其中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被称为港三大。香港每年有七八万的中学生有升入大学学习的需要,香港本地的高校每年可以提供的学位只有14500个,能进入香港本地大学的只有15%左右。在香港,DSE成绩排在前列的人有资格进入这三所大学读书,而进入这三所大学的香港本地人的家庭大多在中产以上。以香港大学为例,许多学生家庭背景十分优渥,自己奋斗与不奋斗对于他们的生活质量影响不大。

  

Start-up Nation作者Saul Singer说,一个犹太母亲如果有一个创业者的孩子,她不会为之担忧和疑虑,相反却会非常骄傲。而这种观念在香港却鲜有听闻。

  

塑造孩子的性格和品质最主要源自家庭。面对香港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不稳定的经济形势。家长在奋斗过后希望孩子享受自己的成果或者继承自己的事业是人之常情,只不过这种氛围对于现在处于发展尴尬境地的香港来说并不算好事。

  

其实是学校教育,大格局缺失,没有用发展眼光看问题。

  

香港学校教育历来高质量,应试与素质教育结合得很好。以香港大学商学院为例,体现了实用主义的精英教育,或者说社会精英应该是什么样的,学校就往什么方向培养。

  

但这样的教育也忽略了一点:大学生在社会上的作用不仅仅是满足现有的社会用人需求,更重要是要引领并且创造更多的、符合时代的需求,而这就是创新与创业的意义所在。

  

如果学校还没有开展创业教育,没有把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大力支持提上日程,没有认识到年轻人创造力的价值的话,某种意义上就代表着学校大的格局观念的缺失。

  

今天的香港不同于以往,它所遇到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困境难以短时间解决。对年轻人的创业教育也许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远看,越早培养新一代创业家、企业家越能尽快促进香港经济和社会转型。

  

香港紧邻深圳,内地的创业浪潮正汹涌澎湃,让学生多去内地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创业领域差距是最直接、最有效率的创业教育。

  

近日,香港创业青年百人团访问内地。董建华表示,内地正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国家已进入“新时代”及“跨时代改革”。类似这样的交流应该再多一点,门槛放得再低一点。不仅仅是创业者,但凡香港的年轻人都值得也应当抱着学习与探索的态度去硅谷、内地、以色列这样创业氛围浓厚的地区有更多的接触与交流。

  

在对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引领上,学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学校没有大的格局,怎么期待从那里走出来的学生有大格局呢? 

再次是社会教育,媒体有责任和义务宣扬社会正能量。  

媒体是舆论的导向,是社会思想传播的重要途径。如果要把香港的媒体归类的话,最显着的标准是政治立场。近些年,香港媒体对政治事件的报道篇幅之大已经远远超过其他板块。

  

Start-up Nation作者Saul Singer提到,媒体对创业浪潮的渲染在以色列的整个科技奇迹中功不可没。

  

现在香港经济受政治纷争影响出现衰退,香港未来经济发展需要谁来推动?中小企业、创新企业、新兴产业的创业公司将是主力军。如果各个报纸的头版头条从某某年轻人在政治问题上口出狂言变成了某某年轻人致力于创业获得成就,那么长此以往,社会的舆论风向标也势必会变化。这才是社会的正能量,而在香港,将会是狮子山精神的再度起航。

  

“香港的年轻人被惯坏了,自由地太久了,不知道我们是怎么过来的”,一位香港长者对媒体表示,“现在李超人(李嘉诚)都要挨骂了,我们都是很尊敬李超人的,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香港还是只有一个李超人,而且还要走”。

  

老一辈香港人靠着狮子山精神建设出一个辉煌的香港,而香港的未来还要靠新一代的年轻人。历史证明,故步自封得到的只是一时的安稳,换不来长久的辉煌。如果香港年轻人意识不到创业创新是时代的趋势,还在沉迷于发达社会带来的福利,此时香港的繁荣恐怕就真的成了最后的狂欢。

  

(作者系大公网专栏作者,香港创业家协会青年部副主席,香港内地生创业协会联合创始人,国家宋庆龄奖学金获得者)

有料

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本期编辑:马赛克兄妹

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大公报微信矩阵

大公网丨微香港丨晨读香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