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游辱华闹剧暴露港青出现价值观撕裂|教育

2016-11-01 徐皓天 大公网

近日,梁、游辱华闹剧被传得沸沸扬扬,这两位议员都十分年轻,分别是30岁和25岁。近年来,频繁活跃于港独事件等暴乱行为的人群呈年轻化趋势,大学生成为最主要群体,其背后则暴露了更深层次的问题:香港年轻一代中一些群体正在出现价值观撕裂。


香港大学生“闹港独”攫利,谁为香港未来而读书?


网上曾有一个热烈讨论: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其中一个观点广为认可:科学文化知识或许会被遗忘,但大学赋予我们的气质和价值观将会永远铭刻在一个人身上。


我和一位清华毕业的优秀在港创业者有过交流,他告诉我:读大学读的是什么?是价值观。我想,这也是时隔20年提及母校,他依然心怀感恩。而在香港,这种情怀已很难在年轻人中看到。


香港高校优秀毕业生大都选择会计师、理财师、银行、律师、房地产等高薪和稳定职业,只有少数人对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这些有利于香港转型的专业方向感兴趣。



香港行业薪资情况(部分)


从港大近年来录取香港状元的专业选择也不难发现,状元们大多选择了医科、法律、金融等实用专业。香港本地同学告诉我,理由很简单,挣得多、地位高并且稳定。


比起个人理想和家国情怀,大部分香港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更关注毕业后的薪水、就业情况、升职空间和稳定程度。


当然,在香港还有一小部分大学生群体,他们热衷“闹港独”,这些打着爱港护港旗号的年轻人真的是怀揣对香港的热爱而保持政治上的亢奋吗?事实上,他们中间许多所谓的政治领袖背后都有大量资本支持,动力和目的便是经济利益,因为以他们的学习成绩、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难以在香港出头。


不管是专心学术的学霸,还是对政治狂热的大学生,影响他们抉择非名即利,又有多少年轻人为香港之未来而读书?


打着爱港护港旗号 拉低香港经济


香港大学生是香港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如果香港的大学生们是斗志昂扬、为了香港的明天而不懈努力的,那么未来的香港便会蓬勃发展,香港社会也将充斥着激情与梦想;反之,如果香港的大学生们是贪图享乐与功利、以不成熟的姿态去附和政治,没有大的格局观念和长远的眼光,那么香港社会也会失去活力。



梁颂恒、游蕙祯于立法会


近年来个别乳臭未干的香港年轻人打着爱港护港的旗号发表着荒谬的政治言论,包括近日的粱、游辱华事件。试问,香港因为这群人变得更好了吗?


没有,经济萧条,社会不稳定,民众安全感差。最重要的是,全体港人被迫为这群“港独分子”造成的不良后果买单:今年前两个月,整体访港旅客按年下跌约13%,其中内地旅客下跌18%,受反水客等运动的影响,近年来内地访港旅游团数量持续断崖式下跌,旅游业受重创。2016年2月,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临时估计为370亿港元,创下17年来最大跌幅,也是连续12个月下跌。


每当听老一辈香港人说起香港的发展历程,他们总会提到的一个词叫做:来之不易。而说到一部分香港的年轻人的时候,他们也总会提到一个词:不懂珍惜。再试问,但凡有社会公德的人,怎会以牺牲集体利益来换取个人利益?


珍惜香港核心价值 年轻时少谈政治


香港现在遇到很多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高得离谱的房价、就业压力的上升、错综复杂的政治问题、经济的不景气、文化碰撞交融过程的不适应让香港整体的氛围少了些乐观,让人多了些担忧和顾虑。


香港人最需要的提神剂便是正能量,而正能量要想深入人心,依靠的是大多数民众对香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董建华先生曾说,香港的成功系于一套独特的核心价值,这些价值是奠定香港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石。这些核心价值包括:个人自由和人权;法治;平等机会;自由企业;市场竞争;个人创意;尊重私人财产;多元文化和社会;开放、小规模和廉洁的政府;社会和谐;孝道;家庭观念等。


这些价值,既反映香港的中国之根,也印证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既是务实精神和理想主义的独特融合,也体现对个人和社会的尊重。这些价值是香港过去赖以成功的要素,对香港的未来同样至关重要。


对年轻人来说,在不成熟时多虚心学习、追逐个人梦想乃至践行社会理想,等到成熟时多用长远眼光看待问题,从全社会根本利益出发,肩负起社会责任或许更合适。

有料

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本期编辑:马赛克兄妹

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大公报微信矩阵

大公网丨微香港丨晨读香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