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舆论缠身的“学而思”折射的是中国教育之弊 | 教育

2016-12-05 张韦韦 大公网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升学的焦虑并非始于“学而思”也不会止于“学而思”


最近,知名教育培训机构“学而思”的日子不好过。一篇《疯狂学而思》的文章成事件导火索,之后各路媒体对“学而思”深挖“补刀”,甚至称“学而思把全民拉下泥坑”。一时间,这家上市机构及其背后庞大的教育培训市场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平日里备受家长学生追捧的教育培训机构怎么一下变成了“洪水勐兽”?舆论缠身的“学而思”折射的是中国教育之弊,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家长对孩子升学的焦虑、孩子课业负担过重并非始于“学而思”也不会止于“学而思”。


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培训班


让“学而思”始料未及的是,自己在岁末会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在这些报道中,家长的焦虑与无奈,孩子的压抑和痛苦,社会的诟病与质疑铺天盖地。


从那些极致的痛苦和压抑中,补习班成了“洪水猛兽”。如果补习班真的是“洪水猛兽”,那一些国家和地区正深受其害却又乐此不疲。


同属亚洲文化圈的韩国,学生参加课外辅导教育的频次之高令人乍舌,“孩子不是在补习班,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有数据表明:韩国首都首尔市超过82%的小学生、66%的初中生和59%的高中生会参加各类辅导。成绩在前10名的优秀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比例超过平均值,为77%。


日本小学生中大约40%的学生上补习学校,到了初中增长到65%。而这一比例在考上日本名校的高考生中更加显着。东京大学学生中约有85%的学生上过补习班。其他如早稻田、庆应、一桥等名校的学生中有高达95%人上过补习班。



香港补习业火爆


在香港,补习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并称香港三大皇牌补习社的现代教育、遵理和英皇也是相互厮杀。


同样是孩子上补习班,同样有升学压力,只是这些国家和地区鲜少有舆论将造成学生课外负担繁重的矛头指向教育培训机构。


越是正在快速发展的地区或发达地区,人们收入水平越高,竞争越激烈,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就越关注。目前中国有4亿多户家庭,这一庞大的家长群体在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把子女的教育视为头等大事。


除去升学压力,家长还希望享受政府提供的教育公共服务之外,为孩子寻求个性化的教育。尽管学校教育做了大量的改革和探索,但是学校的班级制和标准式的教育很难满足公众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优质教育资源紧缺的现实,中产对未来教育分层的恐慌,使得家长对于课外辅导班的需求达到顶峰。


教育通病何以剑指“学而思”?


为什么很多国家和地区孩子都在上的补习班,我们的舆论却对“学而思”这样的教育培训机构表现出了“零容忍”?


大家都想改变中国教育现状,让孩子们能够快乐学习。但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教育改革唿吁也是多年未果: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课业成绩依然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喊了很多年,学业负担不减反增;高考改革喊了很多年,依然是一考定终身。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喊了很多年,学业负担不减反增


问题带来情绪,但情绪解决不了问题。中国应试教育之错错在“学而思”?还是“学而思”是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罪魁祸首?


尽管舆论口诛笔伐,不断给“学而思”这样的课外辅导机构施压,但要看的是,逼疯孩子的不是“学而思”,减轻学生课外负担也不是靠抨击几家教育培训机构和质疑其培养模式就能起到“立竿见性”的效果。


家长对孩子升学的焦虑并非始于“学而思”也不会止于“学而思”,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即便没有“学而思”还会有其他教育机构,以“学而思”为代表的一批K12领域知名教育培训机构也不过是中国应试教育“规则”中的胜出者,他们掌握了游戏规则并游刃于规则。


“学而思”问题的出现也在考验教育政策制定者的智慧,舆论压力下的“亡羊补牢”无济于事。有评论说的好,不厘清公立私立学校的关系,不在招生模式这样的根本性问题上动刀子,光指责学校或者培训机构,行政命令式的禁止叫停都只能起短期的作用。


【大公网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有料


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本期编辑:马赛克兄妹

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大公报微信矩阵

大公网丨微香港丨晨读香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