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薪层抱怨读书无用 “知识改变命运”错了吗? | 教育

2016-12-08 徐皓天 大公网
「说说」

“读书无用论”的兴起已有好长一段时间了。前不久在香港乘出租车,司机师傅向我吐槽,自己辛辛苦苦供孩子上大学,孩子毕业后赚得还没有自己多,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读书无用”。一个香港的年轻人可能因为这样的父母而放弃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擅长做的事。


前不久在香港乘出租车,司机师傅向我吐槽,自己辛辛苦苦供孩子上大学,孩子毕业后赚得还没有自己多。


近些年,社会上对读书有用还是没用的论调层出不穷。那么,该如何理解读书有用还是无用?


“知识改变命运”错了吗?


“知识改变命运”几乎是一些落后地区、贫苦家庭支持孩子读书的最重要理由,因为这是底层逆袭的唯一途径。

“如果放在一个正常的发达国家,应该是读书改变人。”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张鸣认为,通过读书,人变了,改变之后的人,未必就一定会飞黄腾达,取得成功。有的时候,恰恰相反,在人被读书改变之后,反而有可能变得不那么具有功利性,对成功的热衷反而会大幅度降低。可惜,在中国,我们只会说读书或者知识改变命运,不会说改变人。因为世界上没有比我们更功利的民族,干点什么,首先想到的就是物质、地位上的回报。


电影《风雨哈佛路》剧照


那么,“知识改变命运”的观点在外国没有吗?有。看过美国电影《风雨哈佛路》的朋友可能知道,这个女孩从一个众叛亲离、一无所有的状态到哈佛大学的高材生,知识让她脱胎换骨,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但不同之处在于,本片对“读书改变命运”的状态却不是用金钱去衡量的,而是成了一个更好的人。

“知识改变命运”并没有错,只是我们和西方对于命运的诠释和理解不同。中国人普遍相信有了钱命运就改变了,而西方发达国家则认为,有了知识,人改变了,命运才因此改变。

读书有用还是无用?因人而异。有人将读书视为攫取地位和财富的手段,当泡沫破灭后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看法。对精神世界有一定追求,希望通过学习完善自己、满足自己求知欲的人来说,读书是有用的。好好读书、读好书不一定可以获得大量金钱回报,但可以提升生活品质。因为生活品质由多个维度决定,更开阔的视野让人对事物的看法也更豁达,人也因此更幸福。


考试选拔人才不公平吗?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国家,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是一种普遍现象。既然读书对一部分人有用,对一部分人没用,社会为什么还要把考试作为人才选拔的手段?这对不适合读书考试的人是不是意味着不公平?

考试的本质考的是知识,但最关键在于考能力,比如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切换能力、临场发挥能力、心理素质、抗压抗挫能力、对主次判断的能力等等,不排除通过考试晋升的一部分人中有高分低能,这部分被称为有学科天赋的人,但绝大多数人还是高分高能,拥有比被考试筛选出局的人更强的综合素质。


东西方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是一种普遍现象


读书,接受高等教育为想要提升全面素质的人提供了一次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提升专业素养,又可以培养一个人的人格和素质。读书多的人会发现,越读书越觉得自己无知,也因此越想读更多的书,因为读书让人产生敬畏感,深知自己的渺小、不足和缺陷,就越想通过摄取知识来完善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有料


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本期编辑:马赛克兄妹

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大公报微信矩阵

大公网丨微香港丨晨读香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