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瑞士鸡翼真的是瑞士人发明的吗? | 美食家

2017-02-27 hoptodo 大公网

香港流传的一句俗语,叫“瑞士无鸡翼,星洲无炒米”。这句话源自豉油西餐里很出名的两道菜:瑞士鸡翼和星洲炒米。而这两道菜的发源地,正是全中国首间由华人经营的西餐厅:太平馆


小贩摊档餐厅

太平馆的创办人徐老高,最初在广州担任洋行的西厨,后来辞职转而上街肩挑贩卖,大胆采用中式酱油加西式烹调的方法炮制食物,大受欢迎,由流动小贩“升级”为固定摊档


咸丰十年,也就是1860年,徐老高在广州南关太平沙开设了自己的餐厅,用地址将其命名为“太平馆”,用豉油汁烹调猪扒牛扒、烧乳鸽、烟鱼等招待满清官员和洋行买办,从此扬名广州。


1930年代,太平馆传至第三代徐汉初兄弟的手上,正好遇上日本侵华战争,于是徐汉初就带同厨师南下香港另设新店,在上环三角码头落地生根,成立了香港第一间太平馆餐厅,及后搬迁至湾仔菲林明道。

由于粤港遭遇战事,两地的太平馆一度被迫歇业,香港重光后,徐氏兄弟重开菲林明道的太平馆,不久之后又在上环德辅道西开设新店,在广州太平馆被正式接管后,就全力经营香港太平馆,成就了今日的香港豉油西餐的传奇。



进入太平馆,餐厅感觉上与普通的西餐厅无异,由“岭南才子”陈荆鸿特意书写的“太平馆湌厅”招牌,暗红色的地毯,西方餐桌上铺好了纯白色的桌布,搭配两张皮椅静静地等待着今天来“撑台脚”的情侣,唯独是光滑木板墙上悬挂着的黑白老照片告诉食客这里并不普通。周恩来、蒋介石、鲁迅等都曾是其座上宾。



几乎每一位来此大啖美食的客人,都会点上一份“太平馆招牌瑞士鸡翼

 瑞士?鸡翼? 

话说三十年代初,有一位外国客人来到太平馆,尝过味道带甜的酱油鸡翼之后,对着侍应说:“sweet!sweet!”。侍应不谙英语,只好将“sweet”的发音略记向人请教,由于其发音与瑞士的英文发音“swiss”相似,于是有人误将外国客人的话理解成“与瑞士的风味相近”,于是一道港式卤水鸡翼就有了一个异国的名字“瑞士鸡翼”。

鸡翼用酱油、姜葱、冰糖、八角等材料秘制而成的“瑞士汁”进行熬煮,上桌时透着光亮,浸泡在小半碗的褐色的瑞士汁里,单是“上色”的部分已经令人无可挑剔,吃下去之后适当的甜味和鲜嫩的肉质让人十分开胃,不少人评价说,瑞士鸡翼好吃到“连沾了酱汁的手指头都快吃下去了”



同样令人惊喜的菜色还有梳乎厘,早有耳闻它的“体型”的顾客依然会在看到实物的那一刻被震慑,太平馆的梳乎厘比一般的梳乎厘大3-4倍,宽度比不少智能手机都要长,趁热挖开它金黄色的脆皮,内里是松软的蛋白,味道清淡之余又带给人一种入口即化的享受,绵香悠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