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圣彼得堡恐袭或令俄美找到合作语言 | 国际

2017-04-05 施君玉 大公网


圣彼得堡恐袭骇人听闻,震惊世界,再次令民众感受到近在咫尺的恐怖,任何对安全的侥幸和幻想,都随着地铁内这一声巨响化为乌有。就在俄抚平伤痛、重新出发的关键时刻,世界各地对恐怖活动的谴责及对死难者慰问纷至沓来,其中包括来自美国总统的电话和白宫的声明。


俄、美同是国际恐怖主义的受害者。若纯粹从反恐角度出发,特朗普在与普京的通话中,“最深切哀悼”当是发自内心,加强反恐合作、“必须坚定而快速地打败恐怖主义”的表态未必是在做表面文章,特朗普伸出的“橄榄枝”是真实的。


特朗普上台后,遇到的最大麻烦是“通俄门”。随着事件不断发酵,特朗普的国家事务安全助理弗林被迫黯然下台,司法部长塞申斯,特朗普女婿、白宫高级顾问库什纳等也卷入其中。事件若进一步扩大,或演变成现代版“水门事件”。特朗普需要尽快在美俄合作上拿出一些令人信服的成果,其不惜牺牲北约峰会也要派国务卿访俄,急迫心境略见一斑。



美国务卿蒂勒森被外界视为“亲俄”人物,在担任埃克森美孚首席执行官时,曾大力推进美企与俄经贸、能源合作,曾被克里姆林宫授予俄罗斯友谊勋章。外界盛传蒂勒森将在本月十二日访俄,并将面见普京,“共同规划两国关系未来”,蒂勒森能给特朗普带回什么成果,俄美关系将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善,倍受各界关注。


从冷战时的“宿敌”,到冷战后的“战略对手”,美俄矛盾并非一蹴而就,改善关系说易行难。美与俄能谈什么?谈国际新秩序,话不投机半句多,谈欧洲安全,结果将是不欢而散,谈退回被收復的克里米亚,更无异于与虎谋皮……双方能找到的共同语言实在有限。特朗普从上台前后的信心满满,到逐渐从原有立场退缩,反映出美俄关系的复杂性。口号可以喊得山响,美俄关系至今未有任何松动迹象,这便是十分“骨感”的现实。



圣彼得堡恐袭或给双方打破僵局提供契机。俄经过两次车臣战争,“战役性”规模的恐怖袭击活动已不会发生,但仍有来自高加索地区的“黑寡妇”人弹袭击,叙利亚、中东及周边地区反恐行动的“外溢效应”,也给俄带来新的安全威胁。此次恐袭凶手来自吉尔吉斯,并与叙利亚极端组织有关联,再次坐实了这一判断。


美在反恐中塞进了太多不该有的“私货”。其中既有“双重标准”、地缘政治博弈,也有目的各异的讨价还价和利益交换,致使反恐合作貌合神离,越反越恐。不知无辜市民的淋漓鲜血,能否让政客心发慈悲,令美俄反恐合作取得些许突破,以告慰在天亡灵。

有料

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本期编辑:沙特阿普

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大公报微信矩阵

大公网丨微香港丨晨读香江丨公仔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