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日之间友谊容易理解难 带着自省的心阅读日本

2017-06-19 王丰铃 大公网

图:陈平原著《阅读日本(增订版)》,三联书店(香港)二〇一七年一月出版


既非学术论文,也不是旅游指南,《阅读日本(增订版)》是一本随笔札记,作者陈平原以学术人的眼睛阅读日本,漫谈多次赴日访学、客居云游时的社会文化观察。


“游荡”日本大街小巷


书中有陈平原客居东京时的所见所闻,他在大街小巷“游荡”——乘“活古董”都电荒川线有轨电车怀旧,漫步流连于散落各处的古树、残碑间“读”史,于隆冬时节访佛寺踏雪寻梅……也有他云游四国等地,对离岛、乡村风土的观察体味——“人间狂欢”阿波舞、伊豆的“文学饭”,德岛大学的教授……


“看日本,不能只知道东京、京都、大阪这些大都会,这和(看中国)北上广是一样的。要去农村,比如四国、北海道,看百姓的居住、衣着和表情。大街小巷才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精神所在。”陈平原在接受专访时说。



有时会在电车上,看到醉酒的日本人,他们昏昏欲睡,坐姿却依然笔直端庄。虽然平时言谈举止彬彬有礼、严肃克制,日本人喝了酒便能放开,话语之间荤素不忌。但即使醉了酒,最多唠叨、找不到路回家,闹事、影响他人的情形是没有的。第二天,克制有礼的日本人又回来了,这是一种文化潜意识,已渗透进这个民族日常生活的各个侧面。


“阅读”是为“照镜子”


自清末以来,几代国人走出国门,都有着明显的问题意识——怀揣忧国忧民的心,满世界寻找救亡图存的药方。陈平原无疑承继了这种意识,他看似多呈现日本文化“阳光”的一面,实际上却时时关照自家——跳阿波舞的当地民众热情投入、因过节而喜悦,“和中国大陆各景点篝火晚会上的舞者不太一样”;踏雪寻梅途中,猜测鲁迅留日遇梅时是否也给予“滋润美艳”的评价,联想《野草》中朔方的雪花“如粉如沙”……在他看来,“阅读日本”的主要目的,是“照镜子,以正自家衣冠”。


由三联书店(香港)出版的《阅读日本(增订版)》,为本港读者做了调整,删减了部分偏重专业性的篇章,使其更易阅读。事实上,初版于一九九六年就已发行,此后的二十年间,国人日渐富裕,中日实力对比出现变化,发展速度差距明显,两国年轻一代阅读彼此的视角、心态亦发生改变。


陈平原回忆,一九九三年的东京新宿街头,他听到两个年轻人聊天,一个问:“去中国旅行么?”一个答:“不去,中国无啤酒。”那时的他们,对中国还停留在贫穷落后、物质匮乏的印象中。之后,他们便看到一个由鼎盛走向下坡的日本,和一个跃入快车道、大幅提速、不断超车的中国,这样两条看似并不交错的直线,给这代日本年轻人带来巨大的心理落差。日本的学者开始说:“不愧是大唐气派!”面对崛起的邻国,日本一贯受到的那种文化压力,似乎又回来了。


对中国的年轻人而言,出国留学或是旅行的机会很多,没有那么多负担和沉重。见多识广,日益澎湃的自信心,也令他们甚少提及“文化震惊”(culture shock)一词,他们以平常心对待外部世界,轻松无负担。陈平原说:“我们这代人的自省,在今天总被当成自恋。”但他仍然认为,自省对于今日之中国,有其现实意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我再加一句‘时髦不能动’,不被时髦所动摇。中日之间,友谊容易理解难,理解并尊重那些不一样的文化、风景,看到其好处,我觉得这个是知识分子的任务。”

有料

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大公报微信矩阵

大公网丨微香港丨晨读香江丨公仔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