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雅俗共赏的香港礼宾府,名字灵感竟是来自于半斤茅台?

2017-06-23 石华 大公网

有160多年历史的香港礼宾府(前身为香港总督府),见证了香港百年来的风云沧桑。


礼宾府位于上亚厘毕道,现是香港特首的官邸

  

回归前夕,香港特区政府候任班子原打算将总督府改名为特首府,却因香港第一任特首董建华没有入住,而使此前的命名出现了问题。最初政府称之为“前港督府”,后经专家讨论后,建议将建筑物更名为“紫庐”,取意自建筑物上呈深紫咖啡色的屋顶。由于“紫庐”与香港已有的建筑物重名,加上社会普遍不认同,使得这一名称最终没有被采用。

  

彼时,政府就前总督府的命名公开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礼宾府”的名称也在此时诞生。作为历史的见证者,礼宾府目睹了香港的巨大变化,香港回归后,礼宾府已成为“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落实的一个政治和社会文化标志。

  

然而礼宾府的名称是谁提出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大公报》记者经过多方探寻,终于找到了这一提名者─全国政协委员郑旭。


图:郑旭告诉记者,礼宾府冠名既消除了前港督府浓厚的殖民统治色彩,又充分反映了该建筑在香港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礼宾府(这名称)是喝茅台酒喝出来的,全是半瓶茅台酒的功劳。”郑先生的一句话,顿时拉近了采访的距离,也透露出了郑旭特有的幽默。

  

郑旭1983年就定居香港,一直在工商界打拼,如今已是多家上市公司的董事和实际控制人,同时也是港区的全国政协委员和四川省政协常委。

  

“我与《大公报》、《文汇报》很有缘分,周围的朋友少有知道我提名了礼宾府。当年提名礼宾府我是通过《文汇报》转交建议的。在香港回归十周年时,《大公报》记者曾采访过我,后来因我自己觉得时机不成熟,稿件未刊出。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我认为是时候说出背后的故事了。”


梁振英在礼宾府招待长者和基层市民


郑旭告诉记者,如今香港回归祖国已经二十年了,如何做到形式上的回归和人心的回归进一步完美统一,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理应在这特殊的时刻做点什么,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就是这样开始了……

  

98年政府公开征求新名称



时间的镜头拉回到1998年,“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及前港督府新名称工作小组”向社会公开征求前港督府的新名称。当时,已在港定居15年的郑旭看到《文汇报》上的集公告后很有同感。“对‘前港督府’的名称,社会上许多人士都觉得不妥,我也有不少想法。看到公告后,终于可以有机会参与了。”郑旭说,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了斟酌提名方案。


7月11日在礼宾府举行的典礼上,梁振英嘉许香港的精英运动员


“在当时已有的名称中,紫庐名称雅致,紫也能反映中国社会对高贵地名物名的称谓。但前港督府逾160年的历史似乎一瞬间被淹没,不能折射历史,也不能向大众展示其现实用途。”郑旭回忆说,除了紫庐,还有“迎宾馆”,这个名字内地色彩过重,不但与内地不少省市的迎宾馆雷同,同时也体现不出创意和香港文化习俗特点,而如用“会堂”就显得空乏,而且该建筑规模较小,用会堂显得有些名不副实,还有就是香港已有大会堂名字的建筑了。

  

在总结了现有的状况后,郑旭觉得新名称既要符合时代特,又不能脱离大众,既不能政治色彩太过浓重,又要反映其作为社会政治文化用途的一部分。


在左思右想不得要领之后,他拿出一瓶30年份的茅台酒,从晚上七时多到凌晨一时,半斤茅台下肚,他突然想到了“礼宾府”的名称,在那一瞬间,有了灵感,文思泉涌,洋洋洒洒挥笔写下建议将港督府更名为礼宾府的缘由。

  

雅俗共赏 既能典礼又可迎宾




“香港礼宾府,琅琅上口,也不会与其他建筑物重名。”郑旭告诉记者,香港礼宾府冠名既消除了前港督府浓厚的殖民统治色彩,又充分反映了该建筑在香港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今后用途。“以前每年开放港督府让市民赏花,改名礼宾府后请市民赏花时,人们也觉得比较自然顺畅。同时展示了回归后该建筑属于香港社会整体共有的广义性。”


即使从纯文字角度,礼宾府的名号也是雅俗共赏,所谓“礼”、“宾”,既能典礼,又可迎宾,而“府”的称谓在香港更是官民皆通用。郑旭认为,平时市民的红白喜事尚冠以姓氏府第的大号,香港作为高度自治的国家特别行政区和国际大都会,以礼宾府命名具有特殊历史地位和现实社会价值的重要建筑,使其能够彰显泱泱大气和别具一格,当然也在情理之中。

 

集意见以来,“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及前港督府新名称工作小组”共收到建议2300多项。1999年6月,工作小组向行政长官建议以“香港礼宾府”作为前港督府的新名称,并获得行政长官的采纳,于当年七月一日开始使用。


礼宾府每年都举行开放日,吸引大批市民参观

  

工作小组认为“香港礼宾府”这名称能反映建筑的重要性、独特性及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后的用途。名称简洁、字义清晰明确,不会与其他建筑物名称重复。工作小组致函郑旭,并赠送了纪念品。

  

当收到工作小组的函件后,郑旭把当时因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公司遭受巨大损失的烦恼也丢在一旁,当天又犒劳自己,自斟自酌茅台至半酣。


礼宾府只属于中国人



在当时2300多份建议中,有很多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也有很多外国的学者专家,来自各个行业的人为香港的未来出谋划策。在这个东西文化交融,长期受英国西方文化薰陶的大都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流露出英国西方文化的痕迹。但最后,香港特区政府最终选定了礼宾府这个名称。


梁振英12日特别邀请逾900名长者及残疾人士到礼宾府参观


有意思的是,“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及前港督府新名称工作小组”的主席─现任特首梁振英,以及工作小组大多数成员,都是接受欧美高等教育背景的人士,但他们最终选定了内地来港人士提出的新名称建议,并得到行政长官的首肯,可见优秀的文化和理念创意是相通的,中外概莫例外,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郑旭说,香港被英国统治了100多年,现在虽然回归祖国,但不能完全淹没历史,前港督府更名为“礼宾府”后,英文名称Hong Kong Government House不用更改也非常贴切,中英对照,一目了然。如此一来,文化古迹可以得到保护,中西文化也在此得到交融,这也算是自己居港30多年,对香港社会所做的力所能及贡献吧。


礼宾府命名后,香港社会不但没有摒弃这座特殊的建筑物历史,更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这座建筑物,并使其继续发挥着特殊功能。郑旭认为,今天香港特首仍然居住在此,今后,这座古老的建筑物,只有中国人才是这里的主人。


香港礼宾府矗立半山逾160年



香港礼宾府位于香港岛中环半山上亚厘毕道,前身是港英时期的香港总督府(简称港督府),现已成为香港特首的官邸。


礼宾府建于1851年,历时四年竣工。1891年于东面扩建新翼,即是宴会厅。1941年至1945年日占期间,依然以礼宾府作为港日政府的总督府,英国统治期间28位港督有25位均在里面居住。


2005年,第二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宣布将以礼宾府作官邸,并花费1450万港元进行维修工程,包括改良电力、电讯网络和影音系统,以及建造了一个锦鲤鱼池。

有料

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大公报微信矩阵

大公网丨微香港丨晨读香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