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科学试验如果次次都能成功,那又何必试验呢?

2017-07-03 大公网

1962年3月21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枚“东风二号”在茫茫戈壁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发射几秒后,导弹像喝醉了酒似的摇摇晃晃,头部还冒白烟,然后是发动机起火,21秒时导弹完全失控,69秒后导弹坠毁……



“东风二号”首次发射遭遇失败,大家的心情十分沉重。这次是中国航天人自主研制的第一枚导弹——东风二号,可是……


钱学森第一时间和同事赶往发射阵地,冷静地组织大家排查、分析故障,总结经验。面对人们低落的情绪,钱学森不无风趣地对大家说:


“我在美国,每写一篇重要论文,成稿没几页,可是底稿却装了满满一柜子。科学试验如果次次都能成功,那又何必试验呢?”


钱学森:科学实验如果次次都能成功,那又何必试验呢?


钱学森指出,经过挫折和失败,会使我们变得更聪明。他鼓励大家振作精神,分析失败的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继续再战。


在他的带领下,科研团队经过反复研究查找,故障原因终于逐渐明晰。


1964年6月29日,在历经17项地面试验、105次发动机试验后,“东风二号”再次运往酒泉发射场。最终,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从而翻开了我国导弹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55年后,2017年7月2日,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第二次发射。当火箭喷射着火红尾焰升起在文昌的上空,现场涌起巨大的欢呼声。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大约15分钟后,现场传来火箭发射失利的消息。


事后据新华社等官方媒体消息指,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在飞行中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专家在对故障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液氧推进剂,属于绿色环保大型液体运载火箭,是目前中国研制的直径最大、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长征五号是当前中国最大的运载火箭,其运载能力近地轨道达到25吨级、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级吨级。运载能力达到或超过国外主流大型火箭,令中国进入太空的运载能力提高两倍多,实现中国运载火箭从中型到大型的跨越。


此次搭乘长五遥二火箭升空的是中国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的首发星实践十八号。重达7吨的实践十八号,也是目前中国地球同步轨道发射重量最重的卫星。应用了激光通信、新型霍尔电推进等系统,将对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的关键技术进行在轨试验验证。 


7月2日,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中新社


长征五号是一枚难度技术极高的火箭,其运载能力稳居全球第一梯队。发射之前,专家曾多次强调这次发射的风险,但包括记者在内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当回事。近二十年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数不清的圆满成功,令人们习惯于迎接一个接一个的胜利,而忽略航天发射是一项极高风险的事业。


从全球航天发射领域来看,中国长征火箭一直保持较高的成功率和可靠性。即使是美俄等航天大国,近年来也频频出现发射失利的情况。


接受不可回避的损失是航天领域的正常现象,早年间苏联火箭高达30-50%的火箭发射失败比例到后来才缓慢降下来。美国也经历过这个过程。尤其是从这种从中型火箭到重型火箭跨越的过程中。失败是根本无法避免的,因为恐惧失败而却步则是因噎废食了。



现役世界上和长征五号同一级别的只有如下这些:


俄罗斯质子-M火箭失败过10次,成功率90%,且失败也大都发生在第二和第三级的问题;欧洲的阿丽亚娜-5火箭也在第二次和第五次发射时失败;美国的德尔塔-4火箭也在第四次发射时入轨失败;Space-X的猎鹰9全推力火箭也曾在2016年发射前发生爆炸。仅有9次发射的美国宇宙神5和6次发射的日本H-IIB火箭未尝败绩,但它们也建立在前辈经验和教训积累的基础上。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道理亘古不变。正如当年面对东风二号失败时,钱老所说的那样:“科学试验如果次次都能成功,那又何必试验呢?经过挫折和失败,会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综观人类对太空探索的历史,所有的成功都伴随着失败和挫折。此次发射失利并不可怕,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个跨越都是在逆境中前行,从挫折中奋起。长征五号火箭,愿君继续再战!

有料

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大公报微信矩阵

大公网丨微香港丨晨读香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