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度“边缘策略”破产 立即撤回别无选择

2017-08-05 黄华 大公网

8月3日深夜,中国国防部发表新闻发言人就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界进入中国领土的谈话,当中明确指出:“印方要打消任何以拖待变的幻想。任何国家都不应低估中国军队履行保卫和平之责的信心和能力,都不应低估中国军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和意志。中国军队将坚定不移地维护自己的领土主权和安全利益”、“我们强烈要求印方立即将越界的边防部队撤回边界线印度一侧,尽快妥善解决此次事件,恢复两国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这是自8月2日外交部公布《印度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进入中国领土的事实和中国的立场》后,中国政府的更为清晰的立场表态,亦是事件发生一个多月以来具有阶段性意义的表态。事态的发展已经宣告了印方“边缘策略”破产,印方不仅没有达到威吓作用,反倒进一步暴露自身严重问题;而“以拖待变”的策略亦已进入死胡同,前日的表态已经具有“最后通牒”意味,再“拖”意味着严重后果。事到如今,留给印度的时间与机会已经不多了。

一个多月以来,印方不断散布歪理,通过所谓的国际舆论以及其国内媒体的炒作,试图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弱者”、“被欺凌者”形象,同时意图再度渲染“中国威胁论”。但基本事实毕竟无法被扭曲,非法进入就是非法进入,再多借口也是徒劳。

首先,印度借口进入的不是中国领土而是所谓的不丹“领土”。然而,事实上,“洞朗地区”历史上一直属于中国,也一直在中国的有效管辖之下,不存在争议,更非印方所谓的“三国交界”。更何况,中国和不丹早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边界谈判,虽未正式划界,但双方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边界线走向早有基本共识。不论中国、不丹双方如何谈判,也轮不到印度来“撒野”。


印度当前是入侵中国领土,这是基本的事实,也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其次,所谓的“修路带来严重安全风险”亦是毫无依据的借口,事实是印方多年来早已在边界修筑大量军事基础设施,到底谁对谁构成严重安全风险,已是一目了然。

显而易见,印度的所谓三个理由:“入侵不丹”、“三国交界”、“修路威胁”,没有一处是站得住脚的。一个基本的判断是,从事件发生至今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西方媒体虽然向来敌视中国,但也没有主要媒体敢颠倒黑白去支持印度的讲法。试想,如果此次真的是中方“理亏”,那么国际舆论必定是铺天盖地攻击中国,断不可能是如今的局面。另一方面,印度自称民主国家,得到一些西方国家支持,但一个多月来也没有印度盟友胆敢站出来“说三道四”,一直保持“缄默”,当中是非曲直,不已经十分清楚?

事实证明,印度意图推行的“边缘政策”(Brinkmanship)已经破产。“边缘政策”曾经是美国奉行的政策,指在冷战时期用来形容一个近乎要发动战争的情况,也就是到达战争边缘,从而说服对方屈服的一种战略术语。“边缘政策”曾被视作是一种被视为有效的政策。

印度的设想是,以“修路威胁”为由“出兵”中国领土,造成“既定事实”后,再通过不断的增兵恐吓,以及国际社会的支持而迫使中国让步,在整条边境谈判中大幅退让,达到“边缘”的目的。


然而,印度错估自身实力,也错估中国的态度,加上盲目的“自信”,反倒将自身拖入“死胡同”,骑虎难下。其后又意图“以拖待变”,以为中国在金砖会议以及十九大举行前,都不敢有所动作,而一旦“熬”过三个月至半年时间,时机成熟便可制造“既定事实”。


中国国防部前晚的谈话,虽然用词仍然克制,但已经与“通牒”无区别。选择在深夜,又是主动发表谈话,其意义已经与“回应”截然不同。印方如果再看不到形势的变化,最终必定赔了夫人又折兵。


印方的一系列所谓“洞朗战略”,时至今日已经可以宣布破产。现时撤退,还有余地;一旦迫使中方强硬回击,印度将无法承受又一次的1962年惨败之痛。


(作者为国际关系研究员)

有料

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大公报微信矩阵

大公网丨微香港丨晨读香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