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2年后重启试点 H股全流通能否激活市场?

2018-01-09 刘洋 大公网


17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开展H股上市公司“全流通”试点。一如电影放映结束时的“彩蛋”,令人们对2018年市场行情产生无限遐想。H股全流通试点重新开启,加之多个利好,1月2日港股强势开局,恒指冲上30515点,创十年新高。


继2005年建设银行首度尝试H股全流通,时隔12年,试点再度开启。市场众多人将之与2003年——2005年的沪深股市的股权分置改革相提并论,认为H股全流通将为香港市场带来重大转机。


早在2013年,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撰文说:“H股公司上市股份的全流通将大大推动市场的繁荣,这些股份总值数以万亿,我们预计这些股份将来会逐步上市交易流通。到了那一天,我们市场的规模及流通量都将大幅提升。”


H股全流通与其闸口下的市场红利



H股亦称国企股,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注册在内地,在香港市场上市,供境外投资者认购和交易的股票。通过正常H股上市的股票中,只有外资股能够在港交所流通,内资股无法流通,只能在中国法人或自然人、合格国外机构投资者或战略投资者之间转让。所谓H股全流通,即是H股上市公司中内资股部分的全流通。



根据《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规则》,内资股是指有中国发行人根据中国法律发行的股票,以人民币标明面值,并以人民币认购;外资股是指中国发行人根据中国法律发行的股票,以人民币标明,并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认购。在中国外汇管制之下,中国注册公司在香港上市之前的股份为内资股,上市后发行的部分为外资股。


中国证监会29日新闻发布会中,发言人常德鹏宣布:“为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要求,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香港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经国务院批准,我会开展H股上市公司‘全流通’试点”,此次试点将以“成熟一家、推出一家”的方式有序推进,试点企业不超过3家。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盛赞H股全流通改革,他认为这对已上市H股改革、国家金融战略实施、香港市场发展均有明显正面意义。H股的全流通解决了内资股股东与H股股东同股同权不同利的问题,使其拥有变现资产价值的机会,如果配套相应的公司治理机制改革,可改善公司治理,增强管理层激励。对于国家金融战略而言,则增强了国有股权价值、国有资本的处置空间,为国企混改提供平台,为吸引外资提供机会。


据港交所统计,截至2017年12月15日,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数为1049家。目前H股上市公司数量达250家,其中152家H股企业存在不可流通的内资股,合计规模5807.5亿股,占其发行总股份高达70.4%。据悉,非流通部分股票等价市值(为流通股*港股股价)约2.58万亿港元,占香港流通股票总市值的7.89%。若真正实现H股全流通,将如李小加所言:“我们市场的规模及流通量都将大幅提升”。


从一到三,历时12年



早在2005年,建设银行作为第一家H股全流通企业登陆香港市场,到2017年底再度开启H股全流通试点已历时12年。


1993年,青岛啤酒成为首个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内地企业,出于保持国资控股等因素未做出全流通安排,而后越来越多企业采用H股方式赴港上市,也接受了部分内资股不流通的现实。


2005年,建设银行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务院决定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施股份改造后,首次实现公开发行上市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12年前,建行以中资企业“全流通”第一股的身份受到全球机构投资者的追捧,创下了当时香港上市集资金额的最高纪录,股市中,股民见面先问“抽到多少建银的股”。


2005年10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率先在香港上市。资料图


时至今日,再度开启H股全流通试点且不超过三家,花落谁家尚未可知。2017年11月有媒体即报道,将开展H股全流通试点,互联网金融企业——众安在线则在尽力争取成为试点企业。


众安在线上市所引发的资本市场狂欢可算2017年港股市场的一个高潮,而众安在线的股权结构中,内资股占公司全部股份的56.26%,马云、马化腾等大股东所持股份均不能在市场上流通,也无法通过股权来进行融资。


不仅如此,在2017年H股上市的11家内地企业中,除国泰君安外,其余10家上市公司均存在非流通股,且非流通股占比均在60%以上。


对于此次H股全流通试点开启,巴曙松认为“H股全流通的推出经过了一系列政策的周密准备”。2017年6月底新一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下的《投资协议》及《经济技术合作协议服务贸易协议签署》,在金融合作领域的一个重点就是推动H股全流通;2017 年 7 月,中国人民银行《2017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提出,将拓宽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融资渠道,推进境外上市企业审批准备案制改革和H股全流通试点。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大公网记者介绍,香港是个高度开放的市场,一旦释放大量流通股进入,会引起市场价格波动,同时大多拥有非流通股的上市公司都有国资背景,将非流通股转为流通股会造成投资人成分分散,市值管理、不同成分股东的利益分配等都将成为新的考验。


他谈到:“香港是境外市场,定价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和流动性影响,而国内市场中,控股股东更加明确,中国监管者可能更愿意保持风险可控的状态。”交银国际研究部负责人、董事总经理洪灏则认为,H股全流通改革迟迟未能全面开展的重要原因在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目前,内地赴港上市有两种选择,即H股与红筹股。采用H股的多为内地大型国企,通过国内证监会审核,上市流程大幅简化,企业未来也可在A股市场上市,但同时也存在股份转让与融资方面的诸多限制。


通过红筹股上市则能够灵活运用供股、配股等手段进行市场运作,同时上市主体注册于海外,易于被国际投资人认可,审批程序简单,避免了税务上的成本,但通过红筹股形式上市的内地企业涉及的监管较多,资金出境规定较为严格,同时回归A股的更为困难。


近年来,民营企业通过红筹架构于海外上市的数量不断增多,中国证监会天津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安青松曾分析其主要原因,大多是为了“消除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的不确定性,抓住市场有利时机实现境外上市目标。”


“如果能够实现全流通的话,两种上市方式就没有什么区别了。红筹股其实是在海外注册的中国公司,搞了一个特殊的架构(上市),以后就不需要了”,洪灏说,但他也认为红筹股的上市方式并不能马上被取代,因为这种上市方式在税负等方面仍具优势。邵宇则表示:“不管有没有实现全流通,这种不同的权衡始终是存在的,企业要评估不同的方法速度、成本等各方面的平衡。”


H股全流通与股权分置改革不可同日而语



早在2003年-2005年沪深股市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中,不断有人提出进行H股全流通,但都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此次证监会再度宣布开启H股全流通试点,令人们再次回想起当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并将H股全流通对市场的影响与之相提并论。


对于股权分置改革,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评价股权分置改革说:“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改革。股权分置也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中,印烙在资本市场中最明显的烙迹。”


在他所总结的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六大事件中,股权分置改革是头等重要的事件,他认为,“没有这个改革,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就没有希望,不可能开放,也不可能建设成新世纪一个国际的金融中心。”


股权分置改革,加之次贷危机前大量流动性流入,为当时的市场带来大幅的上升。H股全流通改革是否能够带来如股权分置改革般的行情仍有待商榷。


邵宇认为,“H股全流通本身是一个重要的改革,但跟市场全面的估值上升并不能画等号,它在制度的建设上非常重要,但是实际上它的量级并不如股权分置改革那么大。”


不仅如此,H股全流通改革从一家试点到不超过三家试点的“飞跃”用了12年时间,真正全流通的实现则更需时间。洪灏也认为,“即便现在推出了全流通,效果也不能马上显现,他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H股全流通“长期是利好,短期有多少能够反映到价格上还是值得商榷的。”


港股2018年强势开局,表现超乎预期,为近五年最佳首日升幅,推动恒指冲上30515点,攀上逾十年新高。资料图


2017年对于香港市场而言,可说是转型与上升齐飞的一年,伴随着恒指势如破竹的上升,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进行了密集的监管和上市改革,随着H股全流通改革的逐渐实行,内地企业在港上市或将迎来大潮。


“吸引海外市场资金并对中国优质企业进行投资,这是整个金融市场开放的逻辑”,邵宇谈道,政策是否具有同步性我们无法得知,目前更多的是释放对外开放的姿态,而两地全面的互联互通的到来是必然事件。


精彩推荐

NEW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