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 | 黄振兴:生活是一门权衡取舍的艺术(下篇)

2017-06-13 上财经院团学联


D=段莹

F=樊仲琛


D | 在荷兰生活了很多年,这座城市给您带来了什么改变?


黄老师:从繁华的上海换到安静的鹿特丹,骑自行车从郊区到市中心也就半个小时。在荷兰,堵车和焦躁很少出现,人也比较少,不过时间长了也会好山好水好无聊。从上海到荷兰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体验。在荷兰可以更多地面对自我,思考很多形而上的问题;在上海更适合进行思想的碰撞,有很多同事交流,各种各样的论坛和沟通渠道比欧洲方便发达许多。所以如果想要一个人安静地思考问题,欧洲这种小国会比较好。

 

荷兰这个国家本身非常有意思。她是《大国崛起》介绍的历史大国中面积最小的,但是却曾经成为全球霸主、海上马车夫,这说明这个国家有非常强的开拓精神。它虽然国土小但是想得很大,格局很宽。大家耳熟能详的壳牌石油、联合利华、飞利浦、牛栏奶粉……都是荷兰的。同时,荷兰较为开放,在整个欧洲乃至全球,排名都很靠前。在大多数国家所禁止的黄赌毒,以及同性恋婚姻在荷兰都可以有限度地开放。但荷兰的治安依旧非常好,这也体现了良好的社会治理水平。


D | 但另一方面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荷兰治安良好也是基于其开放,因为通常国家压制越重可能反抗也越强?


黄老师:这倒不能一概而论。确实有研究和事实表明,适度的社会开放可以缓解社会矛盾,比如北欧国家开放小电影后,性犯罪率下降了50%。可见如果社会的需求压抑住了,总要有另一个渠道去宣泄。但是并不是说开放必然导致社会治安的改善。我的感觉是只有社会治理强到一定程度了开放才会有正效用。


   

D | 那您刚到荷兰的时候会不会不适应


黄老师:会有一些。首先是语言上的不适应,其次最大的冲击是生活和学习方式不同。荷兰很强调小组合作,而且要上台演讲展示。尤其是管理学,经常要有案例分析,需要用英语演讲,并且还要回答问题。另外,大学里一门课每周都有一节小组讨论课,一个学期大概要六七次。这些差异性对于初到荷兰的我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挑战。


D | 您觉得这种小组讨论的效率怎么样,个人经历来看小组讨论效率不高。

F | 搭便车的现象比较严重


黄老师:这很难一概而论。组内讨论、共同决策其实是将来大家进入职场后,会面临的真实工作方式。现在的讨论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在为以后去业界工作打基础。我的经验是在小组讨论的一开始就设置好激励规则,明确分工。如果发现搭便车者,要么在一开始就提出质疑,要么就干脆做个人情,完全放弃,因为让他们参与的成本很高。


 F | 您现在在教博弈论,有没有独特的教学方法?


黄老师: 有些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方法,但不能说独特。我向曾经教过这门课的老师请教和借鉴了很多方法。博弈论涉及两个人或者多人的互动,我需要不仅在数学和原理上向学生阐释清楚,还要让他们实际参与进来,让他们能够直觉性地理解博弈的过程和结果。比如说,有些时候我会安排课堂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的设定,把自己代入不同决策者的角色中做选择。实验结束后会按照预先的规则,将相应的奖励付给学生,然后再分析原理。这样学生在经过实际参与博弈后就比较容易理解模型了。除此之外,我的小组作业一般会让学生们用博弈论知识和模型解释现实问题,或者历史上的重大问题。若干年后同学们或许不会记得具体概念,但是如果能够学会运用博弈论的思维模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那就达到了这门课程所要教授的目的。


D | 为什么选择来上财经院,对经院的印象怎么样?


黄老师:我做的实验和行为经济学,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门类,很多学校并没有这样的学科。在我进入上财前,上财经院已经有一批非常出色的研究实验经济学的老师,这对我来说是很好的环境,而且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上财经院的背书。经院对海归老师的考核体系是以国际认可的期刊为标准。我目前写的都是英语文章,受的经济学教育也主要来自国外,研究的问题可能不是中国的经济学杂志所重点关注的,所以当时回国有一个很大的顾虑是是否有足够的学术研究自由,能够让我做想做的东西。目前看来,经院的研究环境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



D | 您对经院学生的印象怎么样?


黄老师:经院学生的素质很不错,而且将来肯定是会越来越好。中国教育在不断进步,60、70后父母的素质也普遍比50后高,所以现在的学生比过去的学生在视野上更宽,格局上更大,很多生活方式也和国际接轨;另一方面,上财这几年录取分数线在不断升高,虽然高考测试的知识内容如果以后不做相关专业的话基本是用不到的,但是智商和情商的综合素质在高考上会得到一定的体现,题目难度越大越容易拉开差距。从我接触的学生来看也是这样的,一些学生的想法非常前卫,做事非常有章法,兼备传统教育的严谨和国际视野。


D | 现在我们基本都处于20出头的年龄,面临未来的选择可能会有很多人生困惑,您在这个年龄时是否有类似困惑,能给我们一些建议吗?


黄老师:本科毕业是非常大的分水岭。每个人都无法走回头路,我基于当时的环境做出了当时看来最适合我的选择。即使现在来看或许有更好地选择,我也不后悔。任何一个决策都没必要后悔,但做出每个决策之前都要非常谨慎。一方面,要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优劣势,能够放弃什么,追求什么。另外一方面,要去观察这个时代的特性和趋势,哪些是机会和风口,哪些是红海和夕阳产业。基于对时代和自我的了解,努力去探索,即使在将来遇到了挫折和困惑,也不要去后悔,因为你在任何一个时点所作出的选择都是充满不确定的,基于你所搜索和了解的信息所做出的决定,其期望效用在这个决策时点是最大的。


 F | 您作为本科生导师,对学生指导最多的是什么?


黄老师:每个人特点不一样,一把钥匙开一扇门,所以我会和不同的学生探讨不同的内容。然而我特别强调的是,同学们进了大学后要活得明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放弃什么。有时看似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比如学英语、考证、参加社团、刷高GPA,这些事单独来看都很有意义,但是结合起来的意义是不是和最终的目标相一致,则是更加重要的。越早了解自己想要什么越好,不管是找工作还是读研究生,提前想清楚都是有好处的。



D | 最后一个问题,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生活,您会选择哪一句?


黄老师:有一句话是我这30年的感悟:“生活是一门权衡取舍的艺术”。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好和坏,但是了解自己的偏好、特点,知道自己要什么,可以放弃什么才能活得明白、活的开心。取舍之中,知道“取”比较容易,确定“舍”则很难,但是一个人的大智慧往往就看这个“舍”。我也希望用这句话与大家共勉。



今天的彩蛋:快问快答~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513g1rxcu&width=500&height=375&auto=0


由于昨天视频的剪辑错误,没能将黄老师的弹唱《economist can sing》加进视频

↓↓↓视频见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513rn0pe3&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是老师和另一位于特老师组的乐队作词作曲的哟~


歌词

有人说经济学人都是一群推模型的

有人说经济学人都是一群搞编程的

有人说经济学人都是一群写论文的

可就是没有人说经济学人也会唱歌

经济学人推的模型有时候会求不出导

经济学人编的程序有时会bug乱跑

经济学人写的论文有时好久也不发表

经济学人的生活也会经常遇到烦恼

我不能一直烦恼 坐下来把琴弦调一调

唱唱心中的歌谣 心情也随着慢慢地变好

我的水平不太高 我唱的歌儿也偶尔跑调

只希望能让你欢笑 我愿意为你一直唱到老


供稿 | 段莹 樊仲琛

编辑 | 段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