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谩骂如潮,刘士余能挺住吗?

2017-04-22 今日财经头条

  贺宛男:谩骂如潮的刘士余能挺住吗?


  作为涉及1亿多投资人的公开市场,出言确实要慎之又慎,监管者最好还是多做少说,看准了再说;否则,市场再无情地下跌,恐怕谁也挺不住。

  随着监管趋严,股市下跌,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真真切切地尝到了谩骂如潮的滋味。

  有撰文痛批刘氏“法外乱政”的,有实名举报其“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更有用图像、视频进行人身攻击的……反正,1亿多股民几乎个个都看到了。

  说实在的,股市跌了,股民朋友辛辛苦苦投资的那点小钱缩水了,监管者向来都是“出气”的第一目标。因为股市是集合竞价,输掉者根本找不到赢钱人在哪,而监管者尤其是证监会主席却有名有姓的“杵”在那儿;“杵”着也罢了,还隔三差五地点名“抓妖”,不找你找谁去?

  正因为如此,首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称这是坐在火山口上。

  问题是,去年2月刘士余上任之初,提出“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从严监管”这12字施政纲领时,各方面的印象似乎都不错。就在去年12月剑指“野蛮人收购”,今年2月称“要有计划的把一批对散户扒皮吸血的资本大鳄逮回来”,尽管说得很严厉,也是好评多于差评。

  对刘士余的责难主要源自两周前痛批“高转送”;一周前“喊话”交易所,称“监管是交易所的法定主业”,上交所处罚陈姓大佬炒作次新股清源股份,温州帮被关注,再加上雄安概念经爆炒后冲高回落,千亿游资匆忙撤离。“高送转”、次新股和雄安概念三大热门板块齐跌,终于酿成本周沪指下跌2.25%,创出今年以来最大周跌幅。

  概言之,刘士余挨骂,主要原因就是股市跌。因为在4月8日痛批高送转之前,股指达到近期高点3295点,刘士余一“痛批”、二“喊话”,股指跌了一百多点。特别是本周3000只交易股票,仅400只上涨,8-9成个股翻绿,最惨烈的一周跌去30-40%。如果刘士余不批不喊,会有这个局面吗?

  但回过头来,我们不妨冷静地想想,次新股、高送转、雄安概念,莫非真的要把这三大板块炒上天?次新股不用说了,PE高达上百倍,相信能刀口舔血的,散户们大多没这能耐。那雄安概念,规划图纸都还没呢,有水泥钢材什么事?随便举一个例子,被誉为雄安概念龙头的华夏幸福,说公司在雄安新区有近500平方公里土地,改革开放前的上海市区才141平方公里,一个民营地产公司居然拥有3个多上海,这可能吗?哪级政府有这么大的批地权力?至于高送转,真的是数字游戏,笔者从来不以为然。

  那么,刘士余“痛批”“喊话”之后涨的那些股票呢?譬如说本周涨了12%的海康威视,去年年报盈利增26%,今年一季报再增29%,主营安防视屏等高科技产品,目前市盈率30多倍,汇金、社保等都是十大流通股东;再如本周上涨6.88%的上汽集团,目前市盈率还不到10倍;类似的白马股还有很多很多。不是说中国股市要同国际接轨吗?买白马股就是国际惯例之一,为什么A股市场稍稍打破一下炒小炒新炒概念的顽症,白马股刚刚有一点春天的气息,就要作为证监会主席的罪证来加以声讨呢?

  证监会全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绝对是证监会的主业。证券法同样规定交易所具有“组织和监督证券交易”以及“为组织公平的集中交易提供保障”的职能,证券法第115条明确规定“证券交易所对证券交易实行实时监控”,老实说,像上文陈姓大佬操纵次新股,罚他停止交易3个月还是轻的。

  在笔者看来,刘士余上任以来的监管动作,似乎并无违法乱政之处。问题在于,第一,刘氏的“吃相”有点难看,你依法监管就是,何必动不动用动物做比喻?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有一个镜头,检察官刘华华骂腐败分子刘新建是“赵家的狗”,不是被刘新建抗议不得不道歉了吗?第二,作为涉及1亿多投资人的公开市场,出言确实要慎之又慎,监管者最好还是多做少说,看准了再说;否则,市场再无情地下跌,恐怕谁也挺不住。

  对不起,刘主席,冒犯啦!

  在笔者行将结束此文之时,传来了证监会对深交所发审监管部总监、前发审委委员冯小树的处罚决定:冯小树涉嫌违法买卖股票,获利2.48亿元,处罚决定仅仅是没收违法所得2.48亿元,并处以2.51亿元罚款。同时,对冯小树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顶格处罚不是非法获利的1-5倍吗?为什么冯某只罚1倍,还称之为“顶格”?

  打铁还需自身硬,对内部人从严监管,才是依法监管的重中之重。(金融投资报)


  水皮杂谈:功成不必在我 注册制生米变成熟饭

  说话是门艺术。

  有些话说早了,没事;有些话说晚了,没事;有些话正当时,但是,说了就是事,所以不如不说或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叫时宜。

  没有办法的办法。

  眼看时间进入4月下旬,《证券法》修改正式进入人大常委会的审议,各路大咖议论纷纷,公说公理,婆说婆理,很好,此时此刻,说轻说重都不要紧,广开言路就是这个意思,不过一旦完成修订再说三道四,一来晚了,二来就是添乱,三来也成了没事找事。

  注册制同样是回避不了的话题。

  因为《证券法》修改有个过程,又因为管理层急于推进注册制,所以即便在股灾发生之后,人大常委会依然有个授权,授权国务院在两年之内推进注册制改革;尽管刘士余上任之后把这个授权解释为人大是许可国务院推进注册制的研究而不是实施,但是毕竟时间是有节点的,授权是在2015年底作出的,现在将近一年半,还有半年的时间,阶段性成果如何恐怕也是要报告人大常委会的,干或者不干,如何干,修法就可以了还是要继续授权,必须有个说法,毕竟注册制是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的,不是个技术性的规范,而是资本市场的重大规则性的制度建设,不是小事而是大事。

  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注册制本身无所谓利好利空,牛市说不上利好,但是熊市必定是利空,2015年上半年市场情绪亢奋,没有人把注册制当回事;但是下半年股灾,注册制就成为替罪羊。股市上很多事情是没有道理好讲的,人多嘴杂,利令智昏,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是市场就是这么个集合体,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洪水就泛滥,他可以不仁,你不能不义,事缓则圆。

  刘士余把握住了市场的心理,而对策就是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中间,生米做成了熟饭。

  IPO,大牛市的2015年一共是219家,融资是1586亿;而大熊市的2016年一共是227家,融资是1504亿,大熊市的IPO超过了大牛市的IPO,证明什么?

  IPO不是股市的牛熊因素!

  所以,倒推回来,不管牛市还是熊市,IPO就是IPO,IPO毁不了牛市,停止IPO也救不了熊市。

  结论就是,指数涨跌归指数涨跌,IPO该怎么发还是怎么发。

  所以,才会有上交所发行中心的执行经理顾斌的言论,按照去年的最高速度发行,每月大概有50家上市,每星期有10家,即便按2016年11、12月的速度,今年预计IPO突破500家,融资超过3000亿。

  一年500家,这个数字几乎是去年的一倍,IPO的堰塞湖不过600-700家,一年之中可望全部解决,表面上看非常怕人,但是融资额3000亿和定向增发1.5万亿比和大股东减持5000亿比都是小巫见大巫!

  当然,前提是小巫和大巫不可并存,否则,小巫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一点,刘士余是明白人,他明白自己要什么,他要的是IPO为拟上市公司雪中送炭,而不是已经上市公司定增的锦上添花,权威人士给股市的定位就是融资,看清楚是融资而不是再融资!一句话,收紧定增的这个利益输送渠道够IPO 5年的发行!IPO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往大了说是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支持中国经济产业升级,往小了说是平衡市场需求、平抑股价泡沫和降低金融风险,一举三得,刘士余何乐而不为?

  注册制不就是这个结果吗?

  现在的IPO是不叫注册制的注册制,发行模式叫什么不重要,谁审不重要,审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短期对市场的冲击和长期市场的压力能否平衡,指数能够平稳。

  “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让我们以此和刘士余共勉吧。(华夏时报)  


  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爱股票APP,盘中提示买卖机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