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护士 | 早产儿的“临时妈妈”——温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冯小芳
近日, 2019年纪念5.12国际护士节暨省优秀护士表彰大会在杭州召开,会上揭晓了浙江省优秀护士、先进护士名单。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冯小芳、附属第二医院刘一苇获“浙江省优秀护士”称号,附属眼视光医院张佩华获“浙江省先进护士”称号。像他们一样,千千万万的护士们,他们秉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倾力为患者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坚守南丁格尔誓言,生动诠释了“白衣天使”的内涵。护士职业,平凡而神圣。2019年5月12日,是第108个国际护士节。官微推出“致敬护士”系列报道,讲述护士故事,展现护士仁心仁术的形象。
导
语
冯小芳,现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兼任温州市护理学会儿科学组副组长。她在急诊和ICU护理岗位锻炼十余年,具有多学科护理和管理经验,担任新生儿科护士长十年来,不断创新和完善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优质护理与安全。2013年至今先后6次被评为医院优秀党员和先进护士长,并被授予“2017-2018年度浙江省优秀护士”“2019年度全国杰出护理工作者入围奖”“温州市妇幼保健先进个人”等荣誉。截至目前,她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一二级论文13篇,以第一负责人主持厅、局及校级课题3项,获国家专利3项,并担任温州医科大学创新创业导师。
精心钻研,
精细化护理为早产儿保驾护航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成立于2003年,早产儿救治是科室一大特色,存活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每个新生命的诞生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早产儿做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精细化护理为他们保驾护航。
2016年元旦前一天,新生儿科接到电话准备收治胎龄24周的双胞胎超早产儿,患儿父母十年未育,多次试管婴儿后才成功受孕,救治这样的宝宝对医生和护士是一大挑战。双胞胎兄妹出生后,体重分别只有630g和700g,生命体征极不平稳,需要呼吸机支持,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她立刻组织科室业务骨干成立专门护理小组,研究精细化护理方案,进行24小时全程专人监护。严密的消毒隔离预防感染,每一项操作都考虑周全后进行,在成人食指般粗细的手臂上成功留置PICC管,保证了营养的供给……之后的120个日日夜夜,护理团队在冯小芳的带领下一丝不苟地执行和完善精细化护理方案,最终超早产儿之一痊愈出院,刷新了温州市胎龄最低、体重最小的存活早产儿。孩子的妈妈说:“要是没有你们,孩子肯定是保不住的,你们都是小希希的好‘妈妈',我们永远记住你们的恩情。”
小希希只是众多早产儿中的一例,几年来,她的护理团队不断完善早产儿精细化护理常规,每年救治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50余例,人性化、个体化的护理是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的有力保障。如今小希希已经3岁多,每年5.12护士节新生儿科都如期收到家长快递的节日蛋糕,每年元旦前夕小希希的生日,新生儿护士都会收到一支护手霜和一张卡片:“护士妈妈每天洗手数十次,记得涂点护手霜,花样年纪的你们不应该有开裂的双手”。
担当开拓,
屡创特色护理品牌
新生儿监护室传统的封闭式管理,不能满足父母亲子关系建立的渴求,也不利于早产儿出院后家庭的延续性护理,增加了早产儿再入院率。为破解这些难题,她牵头成立科研小组,参照国外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FCC)经验,在省内率先开展FCC,从人员培训、FCC病房设置、院感防控、资源利用等多方面合理设计,克服场地不足、人力资源紧张的种种困难,打开监护室神秘的大门,让家长进入病房,在医护人员专业指导下,参与早产儿袋鼠式护理、母乳喂养、生活护理等,让母亲陪伴在她日夜思念的宝宝身边,体现护理的温度。
她创建的“有爱•有未来”护理品牌连续2年荣获医院护理品牌建设一等奖。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领先全省水平,获益的不仅仅是患儿及家庭,更为同行提供可借鉴的经验,该项目曾分别获得全国、浙江省、首届泛长三角医院质量管理金奖、全国第四届“护理质量提灯奖”推荐奖和壁报展示,成功申报浙江省和温州医科大学的课题2项,在全国及省市各级会议上4次作大会交流,成果获同行一致认可。
创新管理,
推动护理工作持续走向科学化
她善于应用CQI、QCC、PACA、FMEA等工具提升护理质量。2012年她第一次参加浙江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案例比赛获得二等奖,此后,她更加虚心学习,大胆探索,近5年她负责的多个质量改进案例数次获奖:全国医院质量管理大赛一等奖、三等奖;浙江省医院品管大赛金奖、银奖;医院QCC大赛金奖、银奖。2017年,她被医院护理部委任为质量改进组组长,2年来,她紧跟国家护理质控中心敏感质量指标及目标管理,正确收集了十余项敏感质量指标,“以数据说话”提供了科学管理的切入点,推动科室及医院护理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的精准发展。
在科室管理工作中,她更是注重管理及技术的创新。2017年她率先推行信息化健康育儿知识等教育,实现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相应内容,特别受年轻父母的欢迎;在仪器设备管理上,率先实现追溯码及操作流程二维码信息化管理,保证了每台仪器的安全使用和规范管理;她改良新生儿预警评分信息化预警系统,帮助低年资护士快速识别新生儿危重症或潜在危重症患儿,及时实施干预措施,保证患儿安全;她建立危重患儿脐静脉和PICC序贯的静脉通路优化策略,使新生儿免受多次扎针的痛苦,同时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大幅下降。同年,她开展的新生儿PICC术中心房内心电图导管尖端定位技术,可第一时间确定导管位置及调节,有效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
暖心护理,
打造科室人文关怀文化
她和她的团队承诺:我们是宝宝的临时妈妈,在给宝宝提供全方位的照护外,也要给他们妈妈般的温暖!她每天至少巡视病房2次,有时在午间,有时在下班后,及时掌握危重患儿的病情动态变化和临床护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宝宝哭了,想要抱抱了,她会放下手里的工作先来安慰。每年的6.1儿童节,为了让新生儿科的小宝宝们在与病魔战斗时,仍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第一个儿童节,她的团队每年都成立儿童节筹备小组,布置病房、邀请家长、抓拍宝宝萌照制作爱心贺卡,家长在贺卡上写下他们的爱心寄语,印上宝宝脚丫和父母拇指留做永久的纪念。在一些特殊的节日,如11.17国际早产儿日、每年的除夕,都会给宝宝和家长创造一个零距离接触的机会。这类活动已连续举办5年,温暖了父母的心。
她对下属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从细节出发,打造磁性科室。她记得每个护士的生日,微信群里会第一时间发出生日祝福,为科室护士举办集体生日会已持续多年,节假日为护士送上特殊的小礼物,一朵玫瑰花、一张贺卡、一个平安果,传递的是温情。在她的带领下新生儿科成为一个有高度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力的集体,是一个洋溢着爱的大家庭。
推荐阅读
温州医科大学
来源 | 附属第一医院
责编 | 王瑞雪
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提供原创文字 / 图片 / 视频 / 音频素材及线索
投稿邮箱 | wmunews@wmu.edu.cn
官方微博 | 温州医科大学
官方网站 | http://www.wm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