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健康报:温医大附一院用百年时间抒写“行医为民”



倒计时



count down 

1


                     day

2019.11.30 

11月30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迎来百年华诞。从租赁古炉巷民房,到积谷山麓13亩之地,再到市中心31亩老院“螺蛳壳里做道场”和“温州绿肺”三垟湿地旁500多亩的现代化大医院,百年光阴流转,一粒种子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回望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百年发展史,心系百姓健康、传承大医之术的情怀,始终贯穿其中。

医院党委书记夏景林说,医院党委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始终把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作为“一医人”奋斗的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将始终不忘“行医为民”初心,承百年积淀,切实加快医院发展,全面推进国家区域医学中心和高水平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设,为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因爱国爱民而生

20世纪初,民族危难,举国动荡,民众求医困苦。彼时,温州虽有外国人创办的西医院,但因语言、习俗不同,民众求诊诸多不便,时常“因循延误,或被拒医”。

1919年,社会名士杨玉生、吴璧华、潘鑑宗、黄溯初等,怀着朴素的“办医为民”的初心,在道尹黄庆澜的支持下,租赁古炉巷民房,创立了浙南第一家国人自办的西医院——瓯海医院。60余张病床、两张简易手术台、一台显微镜,开启了仁心济世、精诚不倦的历史征程。

建院初期,医院历经风雨坎坷,始终秉持“行医为民”的办院初心,弃绝利名之心,博施救援之志,在颠沛流离中孕育了延续百年的自强不息、砥砺奋斗的精神。医院历任院长都是医疗专家,不少曾留学国外,他们苦心经营,为广大群众医伤治病,不仅从上海、杭州等地招揽人才且自己办学培养医务人员,使得医院业务及规模较快发展。他们尤为热衷公益,时常对贫困患者免费施诊施药,造福群众,影响甚大。 

1949年,政府接管医院并改制成 “浙江省立温州医院”。1950年,医院成立党支部。在党的领导下,医院进一步坚定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办院宗旨,走上了发展壮大之路,逐渐成为温州地区的中心医院。 

钱礼教授

1958年,温州医学院成立,医院成为学校首家附属医院,迎来发展的黄金期。钱礼教授、缪天荣教授等一批浙江医学院派来援建温医的临床教师来到医院行医执教。这期间,医院人才辈出、精英荟萃。钱礼,六年挑灯,奋力笔耕,一笔一画凝练出我国腹部外科领域出版最早,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外科医生的专著《腹部外科学》缪天荣,用一支笔、一把尺,手工计算, 研制出国家标准对数视力表……大师们的家国情怀,以及用责任和担当铸写的光辉历程,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一医人”。正因此,在艰苦的环境中,医院职工始终将“生命至上”“患者至上”的责任扛在肩上,他们勇攀医学科技高峰,不断追逐现代医学曙光。他们的奋斗和奉献,为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也为新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缪天荣教授

1978年,改革开放春风拂来。群众对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快速 增长,全院上下凝心聚力,潜心医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业绩蔚然成风。1993年,医院跻身浙江省首批三甲综合性医院,开启了蓬勃发展的美好时代。 

今天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简称温医大附一院),医疗服务辐射近3000万人口,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医院百强、浙江省综合医院前三。医院始终以日益精湛的医疗技术不断引领浙南闽北赣东的医疗创新发展,在疑 难急危重症救治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医院坚持立德树人,作为全国首批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有情怀、有自信,能做事、能创新”的优秀人才。连续两年入围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综合排名百强,22个学科入围全国百强。想患者所想,帮患者所需,信息化再造医疗服务流程打造了闻名遐迩的“温州模式”,获亚洲医院管理奖金奖等20多个管理奖项,自主研发的信息系统向20多家医院输出,3000余家单位来院参观学习,是浙江省医疗系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领跑者。

扛起区域龙头医院“新使命”

近年来,在心血管内科领域,温医大附一院黄伟剑教授称得上赫赫有名。不仅北京、上海等国内知名医院的同行竞相到温州学习希氏束起博术,就连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的“洋医生”也纷纷来到温州观摩学习。

据悉,从2011年开始,黄伟剑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希氏束起搏的研究,不断精益求精提高技术水平,目前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7年,他作为唯一的国内专家,受邀参与撰写《永久希氏束起博国际专家共识》。除此之外,黄伟剑团队在原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更优化的生理性起搏位点,于2014年底原创开展左束支起搏术,不仅解决了希氏束起搏的缺陷,拓宽了适应证,而且费用更低,成为未来起搏治疗的主流。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提高诊疗水平,让以前需要去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治疗的患者留在温州,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该院院长潘景业告诉记者,心血管内科是一个代表,作为区域龙头医院,医院历代领导、职工都非常重视诊疗水平的提升,攻克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为无数疑难重症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根植于温州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精神深入“一医人”的骨髓和血液。而正是将“护佑人民健康”的责任时刻扛在肩上,他们始终特别能吃苦、特别肯付出、特别敢想敢干。

1952年,在浙江省脑外科手术尚未起步时,温医大附一院林镜平教授便成功施行浙江省首例开颅手术;1989年在全省最早开展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出血和脑肿瘤,1996年建立颅底外科实验室,同时在省内最早开展颅底脑干显微外科手术和介入神经外科手术。1967年,该院骨科施行了浙江省首例断肢再植手术,并获得成功。1985年,泌尿外科及肾内科等联合开展了首例肾脏移植术;医院目前是浙南闽北赣东地区唯一具有肾脏、肝脏、心脏移植资质的医院。1999年,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成功诞生了浙南地区第一例试管婴儿;2001年,成为国家首批准予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5所医疗机构之一。2003年,医院成功开展浙江省首例非血缘脐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医院的中华骨髓库使用率居全国第四位,是地中海贫血全国移植三大基地之一,来自贵州、江西、新疆、河南、广西、四川、安徽等地的重症“地贫患儿”家长纷纷慕名前来……去年,医院在医疗服务量居全国前20位的基础上,开展的四类、特类手术占比达到51.34%,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数达30多项。

2017年12月,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温医大附一院被列为温州市唯一一家“承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核心医院”加以重点建设, 11个专科被列入温州市标志性专科医学中心建设。

当前,温医大附一院是浙南闽北赣东地区的疑难重症诊治中心。重症医学危重救治、心血管介入、造血干细胞移植、生殖医学、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神经系统肿瘤和脑血管疾病手术介入治疗、急诊医学、器官移植等多个领域优势明显,在国内颇具影响力。除了通过多学科协作开展专病流程建设,医院还成功打造了胸痛、卒中、创伤、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等六大中心,为急危重症患者建立起一体化快速综合救治的生命通道。

“特色学科建设带动医院整体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寻求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只有选择‘造峰填谷’的战略,才能在建立优势学科的同时,推进整体发展。”潘景业说,多年来,医院始终坚持贯彻“科技兴院”战略,在不断加大投入、完善科研工作配套激励政策的同时,于2016年提出科研领域“造峰填谷”计划,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近年来,医院获浙江省“重中之重”等省级以上重点学科3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获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84项,年发表SCI论文400余篇,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62项,职工在省级以上学会任主委、副主委达26人次。

2018年下半年,温医大附一院在南白象院区以南拟建设的温州生命健康医学研究创新中心获批立项,并已经启动建设。今后,医院将通过创新中心平台,引进一批高端医学创新人才,增强医院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动力,并进一步深耕精准医学研究和人工智能应用。这个有着“创新引擎”之称的科创平台,将一举打破医院长期面临的科研用房紧张的“短板”,筑“巢”引“凤”,助推医教研一体化发展。

“温医大附一院年门急诊量超500万人次,出院患者达十几万人次,积累了大量的临床数据,但这些宝贵的数据并未完全为科研所用。”谈及未来的科研发展,潘景业说,如何进一步主动谋划,将临床大数据转变为最佳治疗方案,加大标志性成果培育,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同时积极搭建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仍是医院接下来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公园路院区

百年精神传承,激励着后来者。温医大附一院秉持“开拓、进取、求精、奉献”的院训精神,走出了一条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临床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大幅提升疑难危重病诊治水平、打造名副其实的区域龙头医院的发展新路径。

致力于培养优秀医学人才

作为大学附属医院,培养优秀临床医学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958年,温州医学院成立。1959年,医院正式成为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始承担临床教学任务。从那时起,不少临床医生在完成繁忙医疗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带教工作,培养医学人才,很多临床医生教书又育人,尽心尽职。

潘景业回忆说,老院长张启瑜,讲课讲得非常好,时至今日许多医生依然记忆犹新。他说,老前辈们临床工作极其敬业、认真,教学工作更是一丝不苟,他们常常带着学生进临床,手把手教大家怎么判断病情,如何给药治疗。

老前辈对待教书育人高度的责任感,严谨、务实、勤奋的教学态度,成为这家教学医院最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并传承至今。

2016年,医院与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实行院校合一、一体化运作管理机制,是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设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专业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留学生、毕业后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是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和省高校“十二五”“十三五”优势专业。

作为温州医科大学最大的临床教学基地,现有在校本科生2604人、硕博研究生972人(含留学生),在培学员640人。近年来,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特别是临床医学教学已经成为“温医”的“金字招牌”。临床医学类毕业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一直位居全国前10%。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最新数据,2015届(毕业后3年)毕业生就业整体竞争力居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第一。

在今年的硕士研究生考试中,2014级临床医学教改班,31位同学中28人参考,23人被录取,升学率为74.2%,被称为学霸班中的“战斗机”。如此高的成功率得益于学院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014年,该院启动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课程整合为策略,以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方法的培养模式改革,把14门基础医学课程和8门临床医学课程彻底重组,并将这两部分课程中关联性较高的教学内容按照人体器官和疾病划分成运动系统骨关节病、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11个模块,在各个模块内部,把涉及的基础医学知识、临床医学知识一起添加进去。

潘景业说,教改班以医院教学为主,注重能力建设和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小班化、讨论式教学,相对弹性的教学安排,给了学生更多学习、思考的时间,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更快、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此外,他们还特别倡导学生要具备“两有两能”——“有情怀、有自信,能做事、能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涌现出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林贤丰、陈弟等一批优秀的青年学子。

除了注重医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医院始终以强烈的人才意识,引进“高精尖”人才、培养本土人才,营造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医院现有职工6000余人,其中硕士、博士1722人,高级职称689人,拥有国家卫生健康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各级各类人才工程入选者440余人次,是“温州市重才爱才先进单位”。

以服务患者为中心

作为一家承担着浙南闽北赣东地区近3000万人口救治任务、日门诊量近2万人次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温医大附一院的“安静”让人好奇。没有想象中的人满为患,大家甚至不用排队。这是医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开展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便利。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白象院区

近年来,医院从患者需求和临床需求出发,依托互联网技术,借助“多渠道预约、实名制就医、自助机服务、多途径预存及结算”等信息化手段,不断优化就医流程,规范医疗行为,持续提升医疗质量,推进全面全程管理,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增加群众的获得感。

医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就医体验,自主研发的300台自助机覆盖全院;借助手机App、微信、支付宝等11种渠道开放号源,让患者足不出户享受便捷医疗;在国内率先推出住院患者护士站刷卡办理进出院手续和结算;借助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全程刷脸就诊;推出微信院内导航系统服务,方便患者更快捷地找到目的地;“网络医院”还将服务触角延伸至院外患者……

目前,该院病区结算率达到90%以上,居省级医院医疗服务“最多跑一次”排行榜首位,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走路”

夏景林说:“‘行医为民’不是一句空话,它可以具体化为一系列理念、规范和措施,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我们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医疗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用制度化、规范化来规避各种安全隐患。” 据悉,近年来医院自主研发的信息系统达100多项,获软件著作权121项,拥有发明专利1项,新型实用专利3项。

医院“行医为民”的理念,还在更多服务细节中呈现:推出专科会诊预约、多学科会诊预约、复诊预约、辅助检查预约等多种个性化预约服务,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门诊自动发药及预配系统,使过去的“人等药”变成“药等人”;中药代煎,并可快递到家等。

医院还将医疗服务与人文关怀结合在一起,加强医院文化内涵建设。随处可见的“红马甲”“医艺馨苑”文化长廊等,营造了温馨和谐的就医氛围,不断提升医患友好度。目前,医院登记在册的社会志愿者有10000多人,其中不乏服务900小时以上的五星志愿者。2017年,在全省率先获得“全国人文爱心医院”称号。

在他人出现危难时,医院职工总会挺身而出。去年,医院副院长、急诊医学中心主任卢中秋,曾在飞机航班上成功抢救心脏骤停乘客;今年,医院3名医护人员暖心陪同尿毒症考生参加高考,事件温暖了网友、感动了社会。采访中,多位“一医人”都提到一句话,“穿上白大褂就是为了患者”。这是现代“一医人”对传承百年办院初心最朴素的阐述。

把社会责任扛在肩上

百年时光流转,医院的变化翻天覆地,但“一医人”的社会担当与家国情怀从未改变。医院始终致力于为更多群众提供便捷的优质医疗资源,同时在国内抗震救灾、抗台抢险、传染病防控等重大公共事件以及援外、援疆、援黔、援青、援川的任务中积极发挥重要作用,切实履行公立医院社会责任。

“不用再跑几十公里去温州,现在家门口也能看名医啦。”谈起如今的就医环境,文成人张老伯连说满意。自2011年温医大附一院托管文成县人民医院后,仅一年时间,这家举步维艰的县级医院就焕发出了新活力。以往习惯大病小病往外跑的患者,如今可以安心地在家门口看病了。

牵挂基层百姓健康,温医大附一院与省内几家医院探索的托管模式,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打开了突破口。2013年以来,医院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双下沉、两提升”工作决策,全力推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目前该院还把托管的范围拓展到相邻的台州市,并根据各托管医院需求,有步骤、分批次派遣医疗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进一步扩大了优质资源辐射范围。

夏景林介绍,除了不断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帮助基层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该院还在公益领域扎根。先天性心脏病救助项目、大病患者治疗救助项目、干细胞移植救助项目等八大公益项目以及“急救先锋在行动”“无影灯下的守护”等党建十大品牌,生动诠释了“一医人”的情怀与担当。截至2018年年底,成立的国内首个以医学工作者为主体的孤独症创业团队足迹已遍布浙江、陕西、山东等11个省份,为877个孤独症家庭送去爱与希望,项目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为庆祝医院百年华诞,该院今年还启动了建院100周年系列公益活动暨“三百行动(百个党支部进百个社区开展100场义诊)”,并选择已服务患者近百年的公园路院区作为义诊首站,服务的足迹遍及山区、海岛……

100年来,温医大附一院人始终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在贯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履行公益担当、服务百姓健康等惠泽民生的征程中,留下一个个担当的身影,写下一篇篇温暖的故事。

温医大附一院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成就辉煌的奋斗史。她因爱国爱民而生,因艰苦创业而兴,因争创一流而盛。100年来,她始终坚守“行医为民”的办院初心,踔厉奋发,薪火相传,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面向未来,夏景林说,医院将始终不忘健康中国建设主力军的责任与担当,全面加强医院党的建设,充分发挥院党委领导作用,始终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以疑难危重病诊治、创新性科学研究、培养一流医学人才为重要使命,全方位提升医院水平,争创国家区域医学中心,为守护百姓健康和实现健康中国梦贡献力量。

推荐阅读

附属第一医院百年华诞倒计时丨一镜穿越,感受百年一医的历史变迁
“温州生命健康医学研究创新中心”建设工程今日启动
重磅福利丨京沪苏浙49位知名专家齐聚温医大附一院义诊!就在本周六!
全省首例!七旬老太不开胸换“心门”!温医大附一院完成心脏“瓣中瓣”手术!

温州医科大学




来源 | 健康报、附属第一医院

责编 | 王坚连 林楠

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提供原创文字 / 图片 / 视频 / 音频素材及线索

投稿邮箱 | wmunews@wmu.edu.cn

官方微博 | 温州医科大学

官方网站 | http://www.wmu.edu.cn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