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抗疫战场,他们书写动人故事





作为浙江省和温州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定点、集中收治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时间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临床诊治组,全体医护人员冲在一线全力救治患者。2月23日晚,浙江卫视以“抗疫先锋:温医大附一院——战士就要战斗在第一线”为题报道了温医大附一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事迹。





连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阻击战中,温医大附一院广大党员干部和医护人员无私奉献坚守一线,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今天让我们认识其中的几位。





“李骥,你是个停不下来的陀螺!”





从附属第一医院组建隔离病房起,李骥就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其中。1月29日,随着两例重症患者的转入,医院又组建了重症监护隔离病房,工作量再次加大:早交班,她组织医院各科室专家会诊,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排除、隔离、确诊等部署;中午,她要继续参加各级各部门的电视电话会议和专家会诊,一直忙碌到深夜……

这些日子,李骥争分夺秒,与死神竞速。许多个夜晚都是通宵达旦地工作。一天凌晨,医院收治一名疑似患者。“患者肺部感染,伴有发烧、白细胞低等临床症状,且有三年的冠心病病史。入院后他突发胸闷,出现血压下降、心梗等症状,情况十分复杂”,回想起当晚的情形,李骥用了“危急”二字来形容。一整夜,她没停下忙碌的脚步,组织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ICU等科室医生会诊,经过层层排查,最终确定这个病人非新冠肺炎患者,并为他制订了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李骥(左二)和专家们在隔离病房会诊

在此次疫情应对中,为了让患者就诊更加便捷,提高前期筛查防控的效率,在李骥等医生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附一院开通了“绿色通道”,为发热门诊的病人提供“绿卡”,让他们可以直接办理入住手续。为了这张“绿卡”顺利使用,李骥需要做许多前期工作:与就诊医生的沟通、为相应科室收集患者病情资料、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到达情况……

同事们一边笑言她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一边又心疼她从大年廿九工作至今都得不到多少休息,但李骥不以为然。“如果我们的工作能换来病人更及时地更好地诊治,我们的努力就是值得的” , 李骥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这么紧急的时候,正是发挥最大作用的时候,我当然要冲锋在前线。”

▲李骥(左一)和同事商讨诊治事项

2003年抗击SARS时,年轻的李骥就战斗在了第一线,在医院的发热门诊,她接诊了温州第一例疑似病例。17年后,她已从一名青年医生成长为后生眼中的前辈、榜样。角色转换之间,更多的是一份责任与担当。李骥说:“我一直鼓励奋战在一线的同仁与后辈,相信我们只要做好前期的筛查、防控措施,不久就能拿下拐点,赢得最终胜利!”






卢明芹:用我的坚持 换你的微笑





“今天特别高兴!”2月13日晚8时许,一接通电话,我省援助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第五临时党支部书记卢明芹就迫不及待和浙江日报记者分享自己的好心情,声音里带着几分喜悦。

病人脸上的微笑,让这名51岁的感染内科医生一改往日的沉稳内敛。

原来,他在武汉负责的隔离病区内,有名女患者因丈夫感染新冠肺炎去世意志低沉,一直觉得自己也治不好了,脸上总是充满悲伤,在查房时也经常跟医生说,在她离世后把遗物转交给她的儿子。

“不要害怕,我们都在你身边。”“放松心情,这个病是可以治好的,你今天的情况已经比昨天好多了。”……每次,在认真倾听患者诉说焦虑和恐惧之后,卢明芹都会反复向她耐心讲解病情,对她进行疏导,并和她握手给予鼓励。

“虽然我有些看不清她的表情变化,但仍可感受到她的情绪在慢慢好转。”电话中的卢明芹语气轻快,“特别是今天,她不但主动告诉我身体舒服多了,而且下午量体温时发现不发烧了。我从她的眼角看到了挂着的微笑。”

曾参加过抗击非典、防控H7N9的他深知,只有让患者积极乐观,才能让医护人员拥有一往无前的坚定信念,医者充满斗志,也会让患者感受到希望,而这也是他主动请战加入援助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后一直努力的目标。

20多天前,当卢明芹从温医大附一院来到武汉第四人民医院时,患者的病情、医院的条件以及工作的高强度等,让他和其他医务人员一样,明显感受到了压力。为此,他不但以紧急医疗队临时党委委员、第五临时党支部书记的身份在支部微信群里为大家鼓劲,还经常抽时间和大家聊一聊、谈谈心。同时,他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守在患者病床边。

这些日子里,他每天至少3个多小时穿着防护服在隔离病房查房、了解病情,马不停蹄和同事商量有关针对性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方案、制定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探索早期识别潜在危重症患者、分层治疗的方法……治疗一天一天变得有序。

付出总有回报。“谢谢浙江医疗团队,感谢你们救了我的命,也希望你们早日回家和家人团聚。”“谢谢你们给了我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一个又一个患者治愈出院,他们含着微笑的感激话语,更是提振了所有人的信心。而让卢明芹没想到的是,微笑的力量还感染了许多年轻医护人员,目前医疗队中已有9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卢明芹的手机里,收藏了好几个视频,既有患者治愈出院时录的,也有医生在病床边给患者打气时录的,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住处后的他,会经常看看这些视频,“每次看到视频中那些微笑的脸庞,我就会感到充满了力量。”  他说。






杨建荣:把“温州经验”带到武汉 把胜利带回温州





作为第二批浙江省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的一员,20多天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检验师杨建荣,奋战在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一线,提取大量病毒样本,并完成数据分析,为疑似或确定新冠肺炎患者病情诊断提供关键的科学依据,让确诊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

▲杨建荣向家人报平安

1月28日,杨建荣和战友们抵达武汉。经过3天生物安全等方面的培训,杨建荣作为第一批人员,正式进入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进行病毒检测工作。

每天,杨建荣和同事们要和上百份的病毒样本“亲密接触”。整个检测过程需要4个多小时。“最危险的步骤是提取。”杨建荣说,提取一个轮次的样本核酸一般需要花费一个半小时,全程是连贯完成的,所以必须全神贯注。检测过程中,不能吃饭、休息和上厕所。“虽然累,但值得。”杨建荣说,实验室中总会发生暖心事,每个人都相互打气,互相帮助。

▲杨建荣进行检测工作

为了让大家能多休息一会,杨建荣也把“温州经验”带到了武汉实验室。在检测过程中,有一个环节需要工作人员身着三级防护服“全副武装”在PCR实验室内等待结果,“我依照温州实验室的经验做法,进行了远程技术改造,让检测结果可以通过软件显示在个人终端。”这样一来,工作人员可以在外部等待结果,减轻了大家的工作负担,也提升了效率。

由于实验室人手紧缺,不少当地医生被临时调入实验室负责检测工作。“至今,我没有听到哪怕一声抱怨,而听到最多的是,‘我们要确保浙江战友的安全’。”杨建荣说。

2月15日,武汉暴雪。杨建荣接收到一箱紧急医疗物资,但由于身处实验室,他无法第一时间接到快递小哥的电话。于是,快递小哥就给他发了一条短信:“如果您忙好了,请联系这个电话,我会马上把快递送过来。”做完工作的杨建荣看到信息后,马上联系了快递小哥,半个小时后,骑着电瓶车的快递小哥赶到杨建荣的驻地,把那箱医疗物资交到他手上。“他走进门的一刻,就像一个雪人。”从快递小哥冻得发紫的双手接过医疗物资,杨建荣眼眶涌上一股热流,“我连声跟他道谢时,他摆摆手说了一句,‘我知道你们是浙江来的,我们都要加油,谢谢你们!’”

▲杨建荣进行样本的数据分析

近几天,送到实验室治愈患者的样本核酸阴性结果越来越多。武汉采取的小区封闭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成效显著,疫情整体趋势向好。杨建荣信心满满地说,“希望就在前方,我们会带着胜利回到浙江、回到温州!”





推荐阅读


温医战“疫”|校领导慰问附属医院解除隔离的一线医护人员

温医大召开新学期第一次教学例会暨疫情防控教学工作视频会议

做学生指尖上的“管家”——温医大仁济学院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战“疫”瞬间: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面对疫情,温医大学子有话说

温州医科大学




原文作者 | 吴琼衡、尹恬然、万笑影、陈克力

来源 | 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新闻、温州新闻网

责编 | 陈伟 张潇尹

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提供原创图文、音视频素材或线索

投稿邮箱 | wmunews@wmu.edu.cn

官方微博 | 温州医科大学

官方网站 | http://www.wmu.edu.cn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