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近你在看什么书?你有多久没看书了?下一本你打算看什么书?

爱读书的 温州医科大学 2021-09-30

“太忙了,哪有时间看什么书啊。”

“看专业书算看书吗?”

“看是看,就是看得慢了,也看得少了。”


日子一天天过,实验太忙,考试太多,工作太累……都是我们看书少或者不看书的“正当理由”,又一个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才发现好像确实需要这样的节日来提醒我们该做出点改变。

“太累了,我需要做点不需要动脑子的活来放松一下。”所以不管是刷手机还是看连续剧都可以,但不会是看书。因为有大把的人在惦记着怎么帮助我们打发时间,游戏、微博、抖音、豆瓣等等,“手机在手、天下我有”的魄力在智能手机普及的这些年更是诠释得淋漓尽致。



虚度光阴的“愧疚感”还能被少得可怜的碎片化阅读安慰到,因为漫天的广告鸡汤“利用小片闲暇时间,走上人生巅峰!”“每天三分钟,月入三万!”等等都在告诉我们:那点微不足道的学习时间也是count a lot的。于是我们“读书少”的焦虑就得到了缓解。实在觉得这些碎片化学习时间不足以“忏悔”的时候,计算了性价比入手了kindle,觉得有电子书在手一定能加大自己的阅读量,谁曾想最后你的kindle end in being a 泡面盖。

真意识到需要静下心来看书的时候,很多人还发现自己的专注力越来越差,“一会儿没看到手机我就很紧张”“其实没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但是就是忍不住去摸手机。”“本来只是想看个时间,解锁之后又是半小时过去了,放下手机发现自己忘记看时间了。”……


世界读书日设立目的是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来自百度百科)。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


「为什么要坚持读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道理大家从小听到大,杨绛先生的“你的问题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也很直白地奉劝大家多读书,那为什么要坚持读书?




听TA说:


人总是在不断追求无限扩大的外延,但是脚步能到的地方终归有限,读书能让我们的思想范围不断扩大,让我们的思想与别人的思想不断碰撞,产生新的火花,让心灵去感知脚步到不了的地方。

——黄兆信


少年时心怀壮志欲阅尽天下群书。总角束发之龄,广读经、史、子、集者不计数。及至弱冠始知人力有穷尽,而书无尽,择书而读。年过而立,无所适从,乃专心读书。

——蒋妥


作为一名37岁才开始看书但坚持了10年的理科男,我还真好意思分享爱上阅读的心得:

首先,想要把看书变成生活习惯,咱得先坚持读完10本书——是读完每一本哦。方向自选,随自己兴趣来。其次,书看得多了,自然就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不会人云亦云,降低被忽悠的概率。再次,通过读书,会不断感叹曾经的自己是如此的“无知无畏”,多么的未萌。你发现自己以前压根就不了解自己。最后,咱会越来越喜欢看书状态下的自己。

——文明


从没人写过“坚持抽烟的理由”、“坚持喝酒的理由”或“坚持吸毒的理由”,因为这些东西都会上瘾,多巴胺让你欲罢不能。读书也会上瘾。不是什么不读书便觉得“言语无味”或“面目可憎”,而是跟抽烟、喝酒一样,一天不抽不喝不吸,便觉得浑身无力、困倦、烦躁。有位作家特地写了本书《不为什么而读书》,他所反对的,是那些特别功利的读书目的。我以为,只要不把读书理解为苦事或特别高尚的事,“为什么要读书”就不成其为问题。“至乐莫如读书”。读书是会产生多巴胺的。书,可以是《论语》,可以是《金瓶梅》,乃至最近特别火的《下坠》。雪夜闭门读禁书,乐何如之。疫情期间,深刻体会到“至难莫如课子”,当儿子被我训得不开心时,我建议他去玩玩魔尺、骑骑滑板车,调整一下心情。人生难免有情绪起伏之时,最好有个活动能让你冷静下来。对我来说,读书是我调整心情的活动,也是我逃避现实、神游物外的途径。

——方耀


读书按目的取向论,有体现在工具水平上的实用阅读,有出于对知识好奇的阅读,有因情感、情绪驱动的阅读,也有为了寻求生命的、人生的某种终极意义的阅读。大多时候,读书,不是因为书上都写着真理;而是在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时,或许能多一双审慎的眼睛。

——陈南华


为什么要坚持读书?读书有为人和为己之别。前者逐物于外,为物所役,不见己心;后者自得于内,所乐于心,见乎在己。总之,坚持读书,只为发现自己。

——黄浩


当我还小的时候,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成长为我的骨头和肉。坚持阅读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这个世界多一点,在有限的一生中感受万世的喜怒哀乐。

——朱武


读书使人直面人生的虚无而不迷茫,错综复杂的声音绕耳而不慌乱。因为在众多不同时空的文字中你将发现虚无是人生的常态,人人都难逃在虚无中不断叩问找寻。即便是伟人、大家,也可能对同一个问题各执己见,争得面红耳赤。在读书这场低成本的探索中,虽没有人生的标准答案,却可窥见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各种抉择、所见、所感,于此间找到何我所欲、何我所恶。

——曹建国


如果只是单纯学自己的专业知识,接收的信息都是自己领域的,很容易让自己思维禁锢在舒适区,而读书恰好是将自己思维跳出所处圈子的好方法。当然,读书肯定无法保证每本都是精品,遇到烂书也不必心灰意冷!

——李秀丽


对待知识要心怀谦卑,在世界面前要记住自己的渺小。有困扰时读读书,闲的时候读读书,和别人吵架了读读书……读书应当培养成一种习惯。在我看来,很多事情是相对的,但开卷有益一定是绝对的。读书会让你看到你从未看到的世界,能让你用短暂的时间去感受无数次人生。

——苑珍珍


「读什么书?」



网络上多的是《人一生要读的60本书》《影响人生的10本书》等“专业荐书户”,冰心曾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那到底读什么书算是“读好书”?鲁迅先生说:“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可能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还停留在多读书的阶段,而不在纠结读什么书的阶段。

那么,最近你在读什么书呢?




听TA说:


01


《四书释义》


作者:钱穆



钱穆的《四书释义》。医者在心,心正药真。所谓的“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就是医术与人文价值结合最好的阐述,希望当代医学生能通过读经典领悟我国传承下来的人文价值和内涵,学医术,遵医道。

——黄兆信


02



《毛泽东点评历史人物》


作者:卢志丹



最近在读《毛泽东点评历史人物》,从伟人的视角看历史风云人物,别有一番滋味,也别有一番心得。

——蒋妥


03



《活出生命的意义》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



我看书几乎不带功利心,如果非要推荐一本,我觉得放一本《活出生命的意义》在枕边是挺不错的,当你面对困难、痛苦时,它能激发你的勇气,勇敢面对挑战,帮你找到生命的意义。

——文明


04



《如果没有明天》


作者:闵唯



最近在豆瓣上标记了读过的第800本书,《如果没有明天》,是热播剧《我是余欢水》的原著。我一口气看了十集电视剧,觉得剧情浮夸,转而去看原著。原著的底色更加黑暗,充满了对现实的讽刺与吐槽。其中提到医院的部分,有一句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将来有一天,我要是得了癌症,也不会去医院,那就是榨干穷人最后一滴血的地方。”这句话,可以让同学们探讨很多话题,比如医改,比如过度医疗,还有医患关系。

——方耀


05



《巨流河》


作者:齐邦媛



最近读的是买了很久才重新拿起的《巨流河》。生于辽宁铁岭的齐邦媛女士回顾了波折重重的大半生,从东北流亡到关内、西南,又从大陆流亡到台湾,知识分子个人的身心成长与家国离乱如影随形。多少壮怀激烈付诸东流,更何堪“求知的安全、思想的自由”?

——陈南华


06



《论语》


作者:孔子



《论语》。正如读书为发现自己,读《论语》则发现己为中国人。《论语》版本甚多。其中,中华书局版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可为入门;皇侃《论语义疏》,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刘宝楠《论语正义》,有传统文化根基者可读。此外,如钱穆《论语新解》、李零《丧家狗》、李泽厚《论语今读》等,可读性也强。

——黄浩


07



《人类简史》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人类简史》,可以让我们不但了解人类学和人类的前世今生,还能更清醒地理解现在的生活,重新思考和发现生活的意义。

——朱武


08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An Introduction


作者:Will Kymlicka



Will Kymlicka的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 An Introduction,这是牛津大学出版社的一本介绍当代政治哲学理论的入门书籍,介绍了包括功利主义、自由平等主义、自由意志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理论的基本思想与优劣势。但千万不要被“政治哲学”“主义”这些看起来冰冷冷、晦涩难懂的词所吓跑,政哲所讨论的问题其实是关乎每一个人,事实上每个人都可能想过的问题,比如什么是公正,什么是自由。在书中可以看到对于这些问题各式各样的深入回答,使我们对“自由”“公正”“平等”这些口号有实质的理解。

——曹建国


09



《南渡北归》


作者:岳南



作家岳南的《南渡北归》全景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与民族精英多样的命运和学术追求,丰富的内容、细腻的描写让原本仅仅停留在脑海里支离破碎的点滴印象有了更加完整的联系,对于一代大师学术报国有了更真切的认识。

——陈伟


10



《大雪将至》


作者:罗伯特·泽塔勒




最近看的一部长篇小说《大雪将至》 讲的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生,关于爱、生命和死亡。即使是最普通的人,生命也是一场非凡的冒险。

——天天


11



《生而贫穷》


作者:赵皓阳



最近在看《生而贫穷》,确实,“认清客观现实就是最浓的鸡汤”。

——速溶瘦子


12



《古代汉语常用字典》


作者:王力 等



顾城说“现代汉语就像用脏了的人民币,需要洗一洗”,当我们在喧嚣的网络中被各种价值观裹挟时,当我们被犬儒主义的批判冲击时,我们是否会想到要对自己的文字负责,是否会想每一个词语背后的力量,拉康说“事实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而是语言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了解每一个字、词、句的来源,了解文字的根本,才能真正实现文以载道,书以言志。

——刘建萍


13



《此生多珍重》


作者:丰子恺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散文平易纯朴、宽仁隽永,他的漫画充满幽默,富有哲理,往往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这本《此生多珍重》收录了丰子恺先生的40篇精华散文并配以原版复制的漫画,典雅可爱。书中他用平实、温暖的文字写人、叙事、谈艺术、道人间百相,坎坷复杂的人生在他笔下,变得简单又温柔。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大师温情而坚韧的人生态度:与人无争,无所不爱,不宠无惊过一生。

——赵惠玲


14



《量子物理史话:

上帝掷骰子吗》


作者:曹天元



大神级科普读物,本文科生看得津津有味的量子物理史话。闪电流星齐飞,牛顿普朗克pk,波尔很宽厚,爱因斯坦很执着,据说读完后会发现,原来整个世界都是随机的。

——郭桑


15



《我的天才女友》


作者:埃莱娜·费兰特 


那不勒斯四部曲中的第一部,已经被HBO改编成同名电视剧并且在豆瓣上获得9.3的高分。故事的两个女主人公生活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中下层社区,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二战以后的意大利与中国近现代有很多相似之处,父权统治下贫民女孩子即使颇有天分也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结婚是她们跨越阶层最好的方式,那么真的是吗?这还需要你看完四部曲中的后面几部。两位主人公互相支撑、互相鼓励,有时候也会互相伤害。很多人在少年时期,也会遇到这样的友谊,羡慕对方的种种,暗自较量,只想成为对方眼中最好的自己。通过作者的文笔,却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的那不勒斯,与两位女主共同成长!

——高超凡


16



《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


作者:特雷弗•诺顿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作者是一名科学家,用严谨的态度、幽默的语气,描写令人啼笑皆非,却又充满勇气的故事。你能想象吗?这世界上曾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升上万米高空,潜下最深海沟;给自己注射患恶性病患者的血液,吞下血吸虫、霍乱弧菌以及各种各样没法说的东西…他们在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傻乎乎的,一次次以身试险,却欣然而往,冷静记录,甚至为结果而雀跃。你也许觉得不可思议,可这却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群人,用自己的身体推动世界科学的巨轮。

——章思思


17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作者:塔拉·韦斯特弗



最近比较推荐的一本小说。一个有关成长困惑、失去与新生的故事。作者的处女作,自2018年出版上市后,即登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榜且久居榜首。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女孩,曾经怯懦、狭隘、恶臭熏天,直到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最后戴上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她说“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比尔盖茨评价它是一个惊人的故事,真正鼓舞人心。每个人都会喜欢。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

——林薇


18


Scarcity: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


作者:Sendhil Mullainathan

Eldar Shafir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行为经济学领域重要领头人塞德希尔·穆来纳森(Sendhil Mullainathan)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Eldar Shafir)联合著作的《Scarcity: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中文版译名为《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别看两位作者头衔那么牛,又是经济学领域,又是心理学,大家就觉得很深奥难懂。不不不!这本书用超级浅显的话语以及非常有意思的各类情景实验带大家了解什么是稀缺心态、认知带宽。就像我们常常陷入各种日常忙碌,回神却不知这种让人疲乏又毫无长进的匆忙生活有何意义;也会时常因为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时容易忽略其他从而导致另外一些问题等等。这本书会用一些非常有趣生动的例子解释为何会出现这些现象,从而让读者明白如何转变思维,减少管窥效应,避免陷入稀缺陷阱,从贫穷而忙碌的怪圈中跳转出来。


19


《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我推荐每个大学生都看看经济类和历史类的书,前者让你了解自己付出的努力最终流向哪里,用流行的话说是普通人如何成为韭菜,后者让你感叹历史上同样的事情每天都在重复上演。《万历十五年》是一本适合历史入门的书,读的时候不必接受作者的观点,应读作者如何从繁杂的历史挖掘细节穿针引线连成一串明珠,换句话说,一学如何思考,二学如何表述,三看今日社会变革时是否心有触动。

——李运博


20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作者:林奕含



2017年,和着许多性侵案件一起到来的这本书激起了不小波澜。在刚刚热门的“鲍某性侵养女案件”中,又有不少网友提到了这本书,我终于开始读它。全书极度压抑,讲述一个13岁女孩被性侵的事件,是的,在为“房思琪”同情的同时我们也更应该对当下一系列相关事件引起高度重视,并学习相关法律来保护自己。

——乃玊


21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高鹗



我真正再去看《红楼梦》,是读过蒋勋先生写的《微尘众》以后。所以再回头去看那些细小的人物,都有不同的感受,比如“门子”,地位虽不高,却帮着贾雨村平步青云,可又因为知晓太多被革了职。《红楼梦》里有太多小人物,不仅有评说家族兴衰的冷子兴,也有一出场就被人打死的冯渊,但恰是这些小人物,让《红楼梦》经典永存。

——暮色御长苏


22



《观念的水位》


作者:刘瑜



这是我第二次读,上一次是在高一的时候,三年里思考力的变化,使能看见的也更深刻。就像在书的背面写着的,“真实的情感总要找到它的语言出口,就像有翅膀的东西总想张开它”,这本书就是渴望更深地了解社会、国家、政治、变革的普通人(比如我hhh)一个珍贵而亲切的出口,真的非常值得反复去读,去采撷,去成长。它的语言极其精炼,平实而有力,始终理性地看待那些容易引愤的事物。我们观念的水位,很需要需要这本书的存在来缓慢而显著地提升。

——关尔


23


《人间失格》


作者:太宰治



看完这本书,让我顿时觉得,生而为人,虽然快乐很难,但是绝不能让自己活成自己讨厌的模样。人生应该给自己一些希望,这样才能让自己在艰难的人世间不断地往前走。希望是个好东西,人要多出去走走,去看没有见过的风景,去走没有走过的路,去见本来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见到的人,去看别人的生活。

这本书对我来说,是救赎,是警惕。

——莫非


24



《红与黑》


作者:司汤达



“我以为是在生活,其实只是在为生活做准备。现在我来到社会上,才明白了在我演的这场戏没有落幕之前,我身边到处都是敌人,每一分钟都需要伪装。”题目中的红色指代拿破仑般的狂热分子,黑色指代封建传教士,主人公于连出身于贫民,崇拜拿破仑,然而为了权利和欲望又不得不依赖于后者,他惨烈的结局充满讽刺意味,这告诉我们作为普通人能做的,不过是在红与黑、黑与白之间,以自己看得起的方式去奋斗——不求尽善尽美,但求问心无愧。

——刘沈颀


25



《西风多少恨 吹不散眉弯》


作者:白落梅



看书缘起纳兰容若,“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大概是对他最好的形容。众人皆知纳兰的《饮水词》,却不知《饮水词》的悲欢,白落梅用清淡的文字,把纳兰性德的凄美爱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纳兰的词也是在悲欢的爱情故事中起笔,词中字字珠玑,扣人心弦。平淡的故事中透着巨大的力量,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纳兰的深情与渴望。

——林鑫萍


26


《悲惨世界》


作者:雨果



《金蔷薇》曾如此评价雨果:他狂热地用他的愤怒、喜悦和喧嚣的爱情感染全人类。就是从这样永不停歇的激情之中,诞生了这部鸿篇巨著。雨果以浪漫而恢弘的笔调,写尽爱与恨,高尚与卑劣,激情与死亡;然而无论是多么黑暗而悲惨的角隅,也总有人性与希望的光芒闪烁。世人皆苦,“而爱永不止息。”

——卢松廷


27



《围城》


作者:钱钟书



书中赵辛楣形容方鸿渐有一句话“你人很好,但是无用。”这句话看似很伤人但细想却不无道理。或许我们每个都不想承认自己平庸,但在生活中的绝大部分人确实是这样。在时光中消耗自己的生命,最后归于平庸。世界很残酷,但幸好现在我们至少还有选择,选择努力奋斗,不让青春败给平庸。

——俞洁


28


《故事新编》


作者:鲁迅



这本书相较于鲁迅其他作品名气小很多,取材于神话历史故事,先生把它改写得幽默风趣,人物形象颠覆我们原本的认识,故事情节加入了不少时代因素和个人情感,字里行间的内涵结合时局更易理解,一番琢磨后发现,那个针砭时弊、犀利的先生竟也如此浪漫洒脱。

——应凯星


29


《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的书都很难懂,不在于他的词藻多华丽,而在于他揭示的都是复杂社会中的现实。不能说我读懂了《霍乱时期的爱情》,但在我看来这本书描述了在爱情和婚姻里拨开岁月最真实的人性。 

——曾旎


30


《三体》


作者:刘慈欣



虽然是"科幻"小说,但如作者所说,故事发生在虚构的未来,但人物的情感、做出的选择和当代人并无不同。当第一遍如饥似渴地一口气读完全本时,不要急着赞叹作者构思巧妙,思考作者是如何布局用不同的矛盾和人物选择来调动你的情绪。在这个网络充满情绪输出的年代,面临现实中的矛盾时,你又如何避免他人的情绪引导从而做出抉择。

——叶凯


倘若两周读一本,

(要求不高吧?)

那么

未来一年的书单,

我们都替你列好了,

能完成多少呢?

明年读书日,

小医来检查作业哦!

推荐阅读


以“读”攻毒,书香抗“疫”——温医大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等你参与
世界读书日的...第二天 | 点击查看你在温医大图书馆借的第一本书!
图书馆:你读书难道是为了我吗?(文末附上期中奖名单)

温州医科大学



综合整理 | 李运博 杜奔奔 秦红洋

来源 | 图书馆

责编 | 马佳颖

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提供原创图文、音视频素材或线索

投稿邮箱 | wmunews@wmu.edu.cn

官方微博 | 温州医科大学

官方抖音 | 温州医科大学 WMU_1958

官方网站 | http://www.wmu.edu.cn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