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一种感情叫“老师和我”,温医大校友忆恩师

有一种感情叫“老师和我”。在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许多温医大校友动情地讲述了他们与母校老师的故事。在他们的回忆中,恩师是一种精神的激励,刻骨铭心,是一种温情的存在,经久难忘;这种感情跨越时间的鸿沟,已内化成前进的动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承。今天,让我们把这些最最温暖的回忆与大家分享。










01 老校长钱礼的一句话 

       影响了我的从医一生

作者宗建平,1983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宁波市第一医院急诊科专家,入选2016年中华医学科普十大新闻人物,获宁波市“医师终身成就奖”。

读大学时,钱礼校长在一次全校师生大会上特别强调:作为一名医学生,尤其是研究生,一定要学好自然辩证法。钱礼校长一番话引起了我的好奇,就从图书馆借来了自然辩证法的书看了一下,读后深感钱校长话的份量。

毕业后留校工作期间,我把当时学校图书馆能找到的自然辩证法的书和资料都读了一遍,很多书都是第一个借阅的。回宁波工作后,图书馆很少能找到相关的书,没有再深入学习,但我会把这些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和平时的医学教学中,也经常要求学生学点自然辩证法。

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我更加深刻体会到自然辩证法思维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意识到哲学与科学是不能分开的。哲学思维是科学思维的底层逻辑,单纯从应用层面讲科学技术,很可能就会陷入思维的误区。临床医学的所有问题都离不开底层逻辑模型的规定,例如人道主义与法、认识论、道德与自由、文化与医学和临床医学与哲学科学观的关系等。临床医学受到哪些底层逻辑模型的规定,有哪些特殊底层逻辑模型,这些对从事临床医学的研究和实践相当重要。

我曾写过《急诊医师值班日志》一书,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把临床医学自然辩证法或哲学科学观在临床医学中的实践通过真实案例表现出来,把自己的体会与读者分享,共同交流学习。除了真实写出案例外,我更想从中表达出通过钻研哲学科学观在临床医学中应用,回报钱礼校长的教诲。《急诊医师值班日志》出版后获得业界大家的赞同,在2017年被评为医师报十大值得读的书之一。

在第一个中国医师节的那个晚上,我又想起老校长的那句话,觉得自己应该把临床工作实践中对自然辩证法和哲学科学观的理解,在值班日志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化地写出来,就提笔开始写《临床医学哲学科学观》(待出版)。二年后的今天终于完成了《临床医学哲科观》一书,也是对老校长当年教诲最好的回报。

钱礼校长的一句话,影响了我一生,也促使我成为一个合格的临床医师。

02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忆缪天荣导师授我以渔

作者张剑,1981届研究生,法国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医学院眼科专家,全法中国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

1986年5月25日,缪天荣导师与张剑在参加

第二十五届世界眼科大会时的合影

1972年2月20日,我幸运地在原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后被国家分配到温医大,拿到了温州医学院革命委员会的工作证。第一次由政工组、医教组的老师把我带到缪天荣导师的面前,成了他在“文革”中尚在工作时的第一位助教。

导师缪天荣教授在谆谆教导学生的过程中,让我受益一辈子的是授我以渔。他给出一道题:你去查询和研究青光眼这个专题里,在眼内房水循环中的一条重要通道,这条管道是由柏林的解剖学家Friedrich Schlemm于1831年发现的……

我遵循导师的指点,日夜浸泡在读书馆之中,并向导师求证文献里所获得的各种资料,最后终于成文,在1979年“中华眼科杂志”第15卷第2期上发表了《关于“巩膜静脉窦”这一解剖名词的商榷》,全面阐明了『眼球内房水排出系统』中Schlemm’s  canal,这条充满房水、重要的“通道”,得到了眼科界和解剖界同仁的认同和共识,并纠正了以往沿用的、不科学的眼球解剖、生理学中 “巩膜静脉窦”这个名称。

在导师的卵翼下,以“原永强镇下垟街永乐第七村”一个贫困布衣之身走上了为人民追求光明的人生道路……

03 徐玉兰教授:

       我的老师和专业道路的引路人

作者蔡晖,1982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美国埃默里 (Emory)大学医学院内科学和生理学副教授,在美国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20多年,担任美国20多家杂志的特约审稿人。

又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不禁回想起当年在温州医学院读书期间给予我授课教育以及专业指导的无数老师们,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徐玉兰老师。

徐老师当年是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专业组的负责人(科主任)。她不仅授课生动风趣,而且临床功底超强,在浙南地区首创血液净化室,曾任浙江省肾脏病协会主任委员,为温州医科大学肾脏病科的学科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我毕业留校后进入内科住院医师大轮转培训,培训是在附一医完成的。这也让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徐老师。她的临床综合分析能力总是那么的出色,无可挑剔,她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对她肃然起敬,也让我深深地被肾脏病科的各种疾病所吸引,对肾脏病科这一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徐玉兰老师也多次与我交谈,问我是否有兴趣今后从事肾脏病科专业。

记得1985年夏天的某一天,当时我还在急诊科轮转培训,刚刚下夜班准备回家休息,接到了徐老师的电话,问我是否可以陪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脏病科主任董德长教授回上海。当时董教授刚刚参加了在温州举行的华东地区肾脏病协会会议,会议期间生病了,需要有医务人员护送回沪。徐玉兰老师知道我有意攻读肾脏病科研究生,她想让我有机会接触国内肾脏病科的顶级专家,更加激发我对肾脏病科专业的兴趣。而那一次的经历,确实让我最终决定将从事肾脏病科专业作为我一生的事业。

毕业后那么多年过去了,我和徐玉兰老师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徐老师是我从事肾脏病科专业的第一引路人。值此教师节之际,我由衷地感谢徐玉兰老师对我的专业指导以及一路的帮助。

04 忆我的大学班主任喻林升老师

作者张施,2005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员,获2018年美国女性科学家奖。

2000年,我们带着高中生的青涩和对大学生活的未知与迷茫步入了温医的校门 。对于我这样的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都在家门口上学的孩子来说,我心里一直是有一个疑惑,到底什么才是大学?在大学里到底要学些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了大学生涯,也开始了人生很重要的一次成长,这条成长路上我的班主任喻林升老师给了我很多宝贵的人生经验和启发。

那时候喻老师时常来宿舍和我们谈心,由于宿舍空间局促,又要照顾到一些坐在上铺的同学,喻老师经常站着和我们聊天,他幽默风趣又没有距离感,每每他来的时候室友们都是欢呼鹊跃,常常是个把小时嗖得过去,大家还意犹未尽。喻老师会倾听我们在学业上和生活上碰到的各种问题,给出他的见解,也会跟我们讲他当年是怎么学好解剖学、生化学、病理学、病生学等基础功课的,帮助我们迅速从高中的学习模式适应到大学的学习模式。

喻老师不仅是一位良师,更是一位益友。当年我和同学在温医的食堂经常会碰到他,他也喜欢和学生一起坐在食堂吃饭。在饭桌上我们会聊更多关于人生的话题。记得有一次,当大家在讨论我们人生奋斗的意义是什么?喻老师突然说了一句,你们现在的奋斗可以为你们的下一代提供更好的人生平台。这句话就像突然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意外看到人生还有另一个世界。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喻老师,从事病理学的教研工作,而16岁上大学的我,也要开始思考更远的未来和更多的可能性,规划自己将来的人生道路。

好的老师是一笔人生的财富,时间越久越能体会当年一字一句的深意。在此毕业15周年之际,衷心感谢喻老师给我的人生启迪,感谢温医大对我的培养。

推荐阅读

校长李校堃院士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受到省领导接见

从A到Z,收集WMUers暑期快乐碎片~

骄傲!温医大附一院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受表彰

温州医科大学举行秋季开学疫情应急防控演练

温医大举行干部治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

温州医科大学



来源 | 校友办

编辑 | 张潇尹

初审 | 卞成德

终审 | 王建波

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提供原创图文、音视频素材或线索

投稿邮箱 | wmunews@wmu.edu.cn

官方微博 | 温州医科大学

官方抖音 | 温州医科大学 WMU_1958

官方网站 | http://www.wmu.edu.cn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