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美联储降息都止不住颓势,却有人悄悄布局了未来!

陈方勇视点 陈方勇视点 2023-11-04


美联储降息声明



昨天,3月3日,美联储紧急宣布降息50个基点,这是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的第一次,可见这是多么危急的决策。然而,这样的刺激仅仅维系了短短15分钟,投资者相当不给面子,美股继续大跌,盘中标准普尔指数一度跌幅超过3.6%,最终收跌2.85%。

 

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已成事实,如今的情况是中国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而国外的新增正在大大超出中国的数字。国家治理的方式的不同在这场疫情面前变成两种答卷,原来人们对中国的质疑有多大,现在就该轮到他们对自己国家的担心有多大。人类在病毒面前是没法打口水战的,一个错误的决策就会带来惨重的代价。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进入新千年以来人们面临的最严峻的一次考验,当我们几乎相信人类的科技发达到有希望获得永生,我们就开始被迫接受一个新的现实,其实我们还有太多的未知,容不得狂妄。


 

在这样历史关头的决策最能展现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眼界。“教父”雷军戴着口罩用纯线上直播“云发布会”的方式发布新品小米10;高瓴资本高调宣布集结100亿人民币的创投基金支持创新创业;黑石以近47亿英镑(约426亿人民币)的价格从高盛手中收购英国最大的学生公寓集团iQ;全球管理资产总额超过12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投资大鳄橡树资本选择此时在北京注册全资子公司;而刚刚被证实的消息,软银愿景基金分别向自如和贝壳找房投资10亿美元。就在我们大多数人只能把自己关在家中的时候,这个世界依旧转个不停。

 

房地产行业也在做决策。刚刚从“一勺言”看到董小姐的新作《李明开了一个“反思会”》,据说远洋集团不久前开了一个战略检讨会,检讨多元化战略的失误,反思对市场误判发展不力,要回归开发主业,聚焦住宅开发。董小姐说“单从时间上看,远洋的反射弧比郁亮的万科慢了18个月”。而先行者万科此时做的决策又是什么呢?据“观点”的报道,他们的策略是“去库存,不拿地和加大融资”,显然他们对现金流有着更深的担忧。


 

比他们更痛苦的应该是房地产服务机构,甲方的日子都这么难过了,乙方怎么还有饭吃?看到房天下的莫天全就发出这样一封内部信,全员减薪,共克时艰。同样作为乙方的易居却在此时推出了一款黑科技“区块链防疫智控解决方案”,以社区巡更链、案场智控链和楼宇智控链三链应用于社区、楼宇和案场的安全防控管理等场景,打的是防疫期间“免接触”、“严监控”、“防篡改”、“可追溯”、“更高效”管理痛点,却恰恰巧妙的“转危为机”,在这样的非常时刻推动平常最难推动的科技升级,让企业痛下决心从人防升级为智控,抢先占领不动产科技的新市场,周忻不愧为连续七次上市敲钟的战略大家!


 

有记者问我:房企目前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在现金流紧张的年初遭遇疫情,可有好的对策?救市大背景下房地产金融政策有无可能松动?除了线上卖房,自救还能靠什么?

 

我说:在销售不畅、融资停滞两头遇阻的情况下,现金流就是决定生死的唯一要害问题。越是依赖高周转、高杠杆的房企,现金流压力就会越大,高速换挡需要高超的技术,不是一般的企业所能驾驭,时间拖的越长,出错的几率就会越大。所以会出现两种结果,有的会崩盘成为别人的猎物,而能稳住局面的会成为猎手四处收尸(你大概会明白为何此时专门投不良资产的橡树资本会着急入场)。金融机构并不傻,地方政府着急“等米下锅”(广州不是刚刚解除商服的切割销售禁令?),“新基建”投资已经开闸,投向房地产开发的金融红线不会轻易放弃,多元化的战略意义就是“曲线救国”。危难之际,能救自己的只能是自己,不要盲目相信“上线即灵药”,房地产是不可动的大宗资产,线上永远只可能是辅助,最终的成交只可能是线下,与其相信未知,不如从手里的客户抓起,积极联系老客户,主动送温暖,树立有责任感的企业形象,才有可能第一时间抢收复苏。

 

有人说:经此一疫,很多项目只能叫小区,而不是社区;很多房子只能叫户型,而不是居所;很多人的活着只能叫凑合,而不是生活。我想加一句:很多公司的存在只能叫接活,而不是事业!


 

明天就是惊蛰,万物复苏。有的人在决策如何不要死掉,有的人在决策如何更好的活;有的人在选择离开,有的人在选择进入;有的人正在死去,有的人活了过来。一转眼,2020年已经走过六分之一,很多事情还没来的及去做,时间就这么流逝了。一年之计在于春,是该好好做个决策,珍惜眼下这难得的机会,不要再做错了,再后悔就再也看不见别人的背影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