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昌锋:把科研和教学当做一项崇高的事业
有这样一位老师,他将遇到的所有困难都当做科研路上的垫脚石;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以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做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引路人;他不循规蹈矩,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学习最前沿的知识;他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有“秘诀”。他就是获得2023年师德标兵荣誉称号的剡昌锋老师。
从“做工程”到“做研究”
对剡昌锋老师而言,以入校十年为分界线,刚参加工作的十年,他将其称作是“做工程”的过程;而之后的大部分时间,他将其称作“做研究”的过程。“刚开始工作的十年,我跟着团队的老师做横向项目较多,主要做装备设计和现场调试等工作;而之后的十年,我主要在“做研究”,刚开始做研究是非常艰苦的,有时会跳不出原来的“工程”思维,加上实验条件有限,需要自己坚持和不断探索。
“做研究”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反复修改、甚至不断推翻自己原有想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许多人将其视为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在剡老师看来,“做研究”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所有项目在拿到之后,都需要按照时间节点努力完成任务,并不断总结其中的成与败。“在此过程中,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心性的磨砺。同时,也非常感谢我的学生,他们和我一起学习、成长,一起努力完成这些任务。”剡老师常对学生讲,信心、勇气和毅力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2020级博士生刘耀峰说:“我们课题组发表的很多高质量的期刊论文都是在一次又一次拒稿中反复打磨成型的。我今年五月份中的一篇中科院2区SCI期刊论文,是从2021年11月份开始投稿的,在投稿过程中共收到了13封拒稿信,每一次有审稿意见回来,剡老师在安慰我不要灰心的同时都会不厌其烦地和我仔细讨论每条审稿意见,并且根据审稿意见和讨论的思路进一步修改论文。可以说就是这种一次又一次的坚持,让我对拒稿的打击脱敏了,并且在不断修改自己论文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明晰自己的观点和创新性,更深入地理解所研究的课题”。剡昌锋老师把这个过程认为是“有意思的事”,他说,“不要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要想着如何把科研做得更好,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研究科学问题上面,这才是更加重要和有意义的事”。对他来说,做研究就是通过读论文、看书、做试验、编程序、参加学术会议和听报告,并不断思考问题,总结经验和方法,逐步提高自己学术素养的过程。
从“兔子理论”出发,寻“因材施教”方法
剡昌锋老师从教以来,带出了许多优秀学生,对于如何更好的培养不同阶段的学生,他举了一个例子: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提出了著名的“兔子理论”,比喻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是:导师负责给研究生指出兔子在哪里,并指导学生学会打兔子的本领。反之,学生则是从导师那里学到打兔子的本领擒获一只兔子(就是做完论文)。作为它的拓展,本、硕、博不同阶段,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有所区别,本科生是“捡兔子”,即学习别人已经发现,并经过反复验证的固有知识;研究生是“打活兔子”,即研究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还没有被反复确认的知识;博士生是“找活兔子”,即寻找树林里值得打的活兔子。
基于此,三个阶段培养的方式也有所区别。剡昌锋老师说:“本科生是了解已有知识,当然我们现在也在谈创新,但总体我们的教育目标还是遵循这样的理念。因此,本科生阶段的重点还是要把已有的知识点讲清楚,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意识的引导他去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到研究生阶段,在上课时,要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发现目前存在的科学问题,国际前沿和研究热点会是什么;到博士生阶段,我们会和他们更多地探讨一些科学技术问题,甚至自己也没想清楚,或者别人也没想清楚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剡昌锋老师已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
聚焦学科前沿,讲好人工智能
剡昌锋老师除了讲授一些基础的课程之外,还讲授《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等一些前沿课程。2020年开始,剡老师作为学术带头人,主要参与智能制造工程新专业的建设,主持研究生思政课程项目《人工智能课程思政建设》。
如何讲好前沿课程?传统课程与前沿课程有何区别?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如何提高抬头率……这些都是剡老师经常思考的问题。“从人工智能概念的正式提出,到现在不到80年的时间,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哲学、数学、计算机、信息与控制等各个学科领域都在研究AI技术,涉及的很多学科领域都有交叉,所以AI的发展速度快、涉及领域多,现在很多进展和应用是我们过去所都想象不到的。”在讲授这些课程时,剡老师会花费更多的心血。一是要熟悉AI的发展历史;二是AI发展迅速,因此讲课过程中要随时了解最新的进展。在讲到今年比较火的 ChatGPT时,剡老师会分析它为什么能火,基本的原理是什么,属于人工智能哪一个流派等。“我们做的一些知识图谱研究工作也和ChatGPT技术有一点重合。同时,我也会去讲一些最新的技术,比如现在的AI作画、作诗、作曲,甚至AI变脸,学生也比较感兴趣。讲授好这门课难度也是比较大,不仅需要自己去认真研究和学习,还需要跟踪最新的技术和信息。目前很多AI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也非常快,比如AI作画,去年插画师还属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今年3月之后,大面积AI作画给插画师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所以对学生来说,如果跟不上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将来面临很多问题。因为AI也在不断更新中,所以这门课程确实和传统课程差异很大。”剡老师说。
培养学生有“秘诀”
从教27年来,剡昌锋老师指导培养了54位博士、硕士研究生,1位推荐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位学位论文获得甘肃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位获得甘肃省优秀青年博士基金资助,6位获得甘肃省研究生创新之星项目的资助,4位获得兰州理工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学生于2013年获得甘肃省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021年获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大赛甘肃省赛区铜奖,2019年获兰州理工大学国际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互联网+省级大赛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指导本科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训练,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7次,其中国家级2次、省级2项、校级3项……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剡昌锋老师培养学生的四条“秘诀”。一是端正学生的三观。剡老师认为,正确的三观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剡老师的学生说:“剡老师办公室的门随时都是开着的,我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交流。”剡老师说,只有多交流、多沟通,才能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的帮助他们,从正面去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积极的心态是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这就需要我们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二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科研方式。对剡老师来讲,科研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更多时候都在不断探索和总结,形成比较好的经验就会教给学生,让他们在做研究的时候少走很多弯路。三是与学生共同成长,现在已经参加工作2017级优秀硕士毕业生严鹏飞回忆印象最深刻的事说道:“剡老师在修改我的学术论文时,在摘要和引文综述上反复推敲,在公式推导、模型建立、仿真测试及实验验证的各个板块都要细致分析,认真校对。他治学严谨的精神不仅让我在学术上有所获得,更重要的是让我形成了严谨踏实的学习和工作态度,这对我以后乃至整个人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四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团队氛围。从剡老师带第一届学生开始,一般同一届的学生不会做相同的题目,即使接近,用的方法也会不同,这样在同届学生当中会减少恶性竞争;但对于不同届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够延续前面同学所做的内容,把相关研究工作做得更深入和细致;要求研三的同学在毕业时将他们所做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分享给低年级的同学,从而更好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今年,是剡昌锋老师在兰州理工大学工作的第27年。做科研、上课、开组会、与学生谈心……剡老师的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在他的心目中,每一项工作都颇有意义。27年来,他始终坚持做“四有好老师”,上好每一堂课,带好每一个学生,做好每一次实验,在每一场科研交流中都有收获,把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当做一项崇高的事业,贯穿落实在他每一天的前行中,行稳而致远。
个人简介
剡昌锋,中共党员,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兰州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机电工程学院学术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自动化分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与智能集成技术分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转子动力学分会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矿山机械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备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分会委员、陕西省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和甘肃省工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内外40多种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设备管理与维修》编委。
近10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任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等纵横向科研项目等20余项。在ISA Transactions、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Measurement、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8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9件,登记软件著作权15件。获得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等奖励10余项。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文字:王一淳